我们头顶的天空
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也是空天的世纪。世界各国军事力量竞争正向空天领域转移,军事力量建设也在向空天方向拓展。空天一体必然是发展趋势,空天已然成为现在民族生存发展、国家全面利益实现、空军转型发展的新空间。
梦想很美好,实现梦想则需付出更大的努力。
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那一天,一个外形古怪的木制动力装置迎着怒吼的狂风,足足在空中停留59秒。
这次有动力可控飞行彻底改变了人和天空的关系,开启了人类历史上的航空时代。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后,很快就被用于战争。
回眸历史,20世纪的军事史,其实就是飞机——空军——空中力量应用、发展、壮大的历史。
1921年,意大利的一位上校——杜黑在书中写道:“空战战场是决定性战场”,“掌握制空权就是胜利。没有制空权,就注定要失败,并接受战胜者愿意强加的任何条件。”
二战中,空军直接参战人员近千万人,交战诸方投入作战飞机高达70万架。著名的“不列颠之战”“莫斯科防空作战”“偷袭珍珠港”“中途岛战役”等等,无不显示出空中力量无人能及的打击威力和对整个二战战局的决定性影响。
1945年,美国飞机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后,战争结束了。
二战中,空中战场和战略防空显示出了极大的战略价值。
中国战场上,1932年,中日空军爆发首次空战。2月25日,国民党空军的32架飞机对战日方300架舰载机;此后,又与日军连战两场,虽以战败收局,但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在空战史上留下了悲壮的一笔。
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侵华日军对重庆及周边城市商业区、平民聚集区实施了长达5年半的大轰炸,前后出动飞机9000多架次,投弹21000枚以上,炸死10000多人,损坏房屋20000多栋,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无法估量。
时至今日,重庆市会在每年5月6日这天拉响防空警报,以此悼念抗战期间在“重庆大轰炸”中遇难的同胞。
1942年,一条空前的穿越印度、缅甸和中国的空中航线开始形成。因为航线所经过的山峰连绵起伏,犹如骆驼的峰背,且要通过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一个形似骆驼背脊凹处的山口,所以又被称为“驼峰航线”。
据统计,到战争结束时,总共有3万多名乘客、65万吨物资经“驼峰航线”运抵中国。在此之间,有近600架飞机坠毁,1000多人牺牲。
“驼峰航线”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空中战略桥梁,架设了一条空中生命线,为打败侵华日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回望历史,建设强大的人民空军,保卫好伟大祖国的领空,是空军人肩负的历史重任,也是全国人民的深深期盼。
新中国成立以后,航空事业取得了飞跃的进步,我们建起了一支能够有效保卫国家领空的人民空军。
抗美援朝战争中,年轻的志愿军空军积累了崭新而宝贵的经验。志愿军飞行员与美国飞行员进行了近千次空中格斗,还把美国双料“王牌”飞行员从空中击落。
在战火硝烟中,人民空军迅速崛起强大。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世界范围内的几场局部战争,深刻揭示了空军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作用。
1981年,以色列战机从天而降,炸毁伊拉克核反应堆;1982年,贝卡谷地空战中,以色列空军以82∶0完胜;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以38天的空中突袭,辅之以100小时的地面战斗,最后仅耗时43天,以极小代价就赢得了胜利……空军的地位和作用得以凸显。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空军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努力建设一支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强大空军。
今天,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时代主题,但我们依旧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
人民空军肩负着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神圣使命。保卫国家领空安全,只能依靠一支实力与威慑能力兼具的强大空中力量。
当你抬头仰望天空,你或许不知道在每一个和平的日子里,都有数万名空军官兵枕戈待旦,在高原、海岛、戈壁、边疆,空军飞行员驾驶战机在祖国边境线上巡航,日夜巡逻和守卫着祖国的万里蓝天。
当你假期旅游出行,你或许不知道地导、雷达、航管等空军相关部门的官兵坚守战位,用警惕的眼睛紧盯蓝天,只为守护你的安全。
新时代,人民空军在强军之路上笃定前行。飞越岛链、管控东海、战巡南海、高原砺剑,吹响备战打仗的时代号角;“红剑”“蓝盾”“金头盔”“金飞镖”和“擎电”五大实战化训练品牌,牵引空军体系作战能力全面提升;联合军演、国际救援、军事竞赛,中国空军以更加开放、务实、合作的姿态,向世界展示打过军队时代风采;空警-500、歼-20、运-20等新型战机列装部队,装备加速更新,大国利器护航新时代,助力空军战略转型由量变积累向质变跨越。
遥望云端,我们或许能触摸到那不曾走远的历史;遥望云端,我们或许能听到当年战场上的炮火轰鸣;遥望云端,我们或许能看到革命先烈们露出的欣慰笑容。
(青海省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