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初心 奋力前行 我们永远在路上 致第二十一个记者节
今天是第二十一个记者节,广大新闻工作者依然脚步匆忙,用纸笔记录时代、用镜头呈现生活、用网络传递民声。对记者而言,用自己的职业庄重命名这个日期,是一种荣光,是一种初心和担当。
广播调频早间节目第一声问候现场声……
从每天清晨的第一声问候起,我们就与这座城市息息相关。
采访现场声过渡
记者,意味着一次次的远行,是脚步和心灵的相互造就;记者,意味着一次次的寻找,是突破情感防线后的自我革新。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热泪盈眶,一次次可喜的成绩,让我们倍感振奋,我们在新闻事件的现场,去发现去感受去思索去收获。
青海广播电视台藏语广播记者 拉加扎西:我现在在万里长江第一县——治多县治渠乡同卡村进行采访,做一名优秀合格的新闻工作者,我们必须用脚丈量大地,多走一步路,才能采写到更精彩、更能鼓舞人心的新闻故事。
步履不停是对新闻工作者最贴切的描绘,在媒体融合的新浪潮里,我们不是准备好一切才上路,而是准备好面对路上的一切,笑应挑战。
青海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张多钧:今年印象最深的是一次长达40多天的采访,我们先后深入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黄河源、长江源、可可西里、澜沧江源,采访了数以百计的三江源的牧民、生态管护员以及国家公园的管理者,用朴实的文字和精彩的画面向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建设者和守护者致敬,向这个伟大的时代致敬。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藏语广播记者 多太: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群众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因为自己记者的这个特殊身份,有幸见证和记录了党中央的相关政策措施在地方生根发芽,使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了质的飞跃。
现场音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繁忙和充实是这一年最为深刻的注解。在打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我们从未退缩,深入疫情防控一线,用镜头和文字捕捉“抗疫”最动人的瞬间。如今,这场战役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我们的城市也回到了曾经的模样,但当我们回忆起那段抗疫时光,依然热血澎湃。身为记者,我们能够参与,能够见证,能够出力,我们倍感自豪。
青海广播电视台青海卫视记者 朱晓宁:在战役中,我们没有缺席,在考验中,我们挺身而出。在奋斗中,我们努力做最美的自己。
假如让我重新选择,我仍会一如既往地从事这份光荣事业。肩担道义,扬善惩恶,饱含深情,练就刚硬本领,时刻为了人民和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民网记者 刘沛然:铺下身子,沉下心来。然后实实在在的为百姓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做好百姓的传话人。
青海新闻网记者 包拓业:作为一名记者,我能参与见证这些历史时刻,我感到非常的骄傲自豪,今后我将继续深入一线,用镜头,文字记录群众生活的点滴变化,用脚步丈量这片新闻的热土。
时代不同,相同的是记者的职责和使命。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在抗击疫情第一线,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在基层社区街巷里……我们触摸着时代发展的脉搏,我们记录着社会火热的生活,我们坚持着正确的方向,砥砺理想信念,提升能力本领,满怀激情记录新时代。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青海站记者 葛修远:我们走遍了青海的山山水水,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下了青海各族人民的奋发图强,在决胜脱贫攻坚、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将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一流主流新兴媒体的平台,发挥总台多语种全媒体的优势向世界讲好青海的故事。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驻青海记者站记者 柳成:我们会一直在路上,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通过我们的笔、话筒和镜头展现出更多具有新时代特质的故事和人物,为新时代的发展凝聚正能量。
夜间现场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流光溢彩的城市变得温柔,时代发展的故事仍在继续。虽已入夜,但记录永远没有终点,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