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青海 绿色算力】绿色经济的“青海实践” 算力产业的“青海方案”
长云融媒讯(记者陈新云 陈令谕)3月28号,一场从青海到北京,跨越千里的绿色算力产业盛会如期举行,第二届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发展推介会展示了绿色电力和绿色算力协同发展的创新实践,递出了青海绿色算力产业的“金名片”,成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生动诠释。
从“能源高地”到“算力高地”;从“能源输出”向“算力输出”……在本届推介会上,政策、生态与市场同频共振,签约金额达203亿元,较上届增长64.9%。这一数字背后,是青海构建的“政策+生态+市场”三位一体体系。
青海蓝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刚:签约不仅是为一期的升级优化,也为我们未来的规划做调整完善。绿色算力是属于我们这个AI数据产业的一个底座。在这样的一个良好的底座基础之上,在这个良好的土壤环境之上,我们有条件在AI的数据要素、在人工智能数据训练上,一定能够凸显我们企业的自身价值,着力青海,能够辐射全国。
联通(青海)绿电智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郭守龙:有一个30 亿的签约额,主要围绕着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在青海垂直行业的一些打造,推动青海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和绿算基础设施的加强建设。我们也在借助头部互联网的力量,或者说他们的一些成熟做法,然后引到我们青海来,对青海的产业“四地”建设,包括经济社会以及民生领域方面,我们加大人工智能的一些应用。
青海大学校长 史元春:去年一年的实践,给我们增强了信心,但是发展空间还很大,这也就是说算电协同的工作面还有很多亟待展开。其实我们不仅向全国输送清洁能源,输送绿色算力,还应该打造更多的算力服务。
本届推介会上,发布了首个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发展蓝皮书,为10家企业颁发了绿色电力使用证书,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全面起势。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刘涛:我们会发挥自己的特长,在算力本身的供给,超算网的建设维护以及算力的推理训练平台、数据处理的闭环平台以及数据存储的闭环平台等多个领域,发挥我们自己的优势,结合我们青海本地的“东数西算”,包括传输条件、电力条件各方面协同发挥优势,给我们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也帮助青海省能够有更好的算力业务增长。
青海理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技学院院院长 谢永:我们构建以人工智能专业知识为核心,融入计算机科学、数学、自动化等多学科的课程体系,除了开设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课程以外,还要根据不同特色方向设置相关的选修课程,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结合前沿、应用、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青海师范大学教授 冶忠林:形成协同创新的强大合力,与国内外相关科研团队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积极向外界宣传青海省在三林产业方面的优势和潜力,提升青海省算力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从春天出发,在春天绽放。青海的探索,实则是中国绿色算力产业发展的缩影。绿色算力和绿色电力协同发展,成为青海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引擎,赋能千行百业,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紫光股份董事长 新华三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于英涛:最终算力做好了以后还是要应用,还是要服务于百行百业。结合青海的一些自然资源,青海政府也率先出台了,包括算力发展的一些“五大”促进措施,新华三有这个信心联合合作伙伴一起建最好的算力中心,建最先进的算力中心,向所有的合作伙伴提供算力的支持和应用的落地,从而带动青海乃至全国其他地方AI产业的蓬勃发展。
青海省委科技顾问 陆宝华:青海搞绿算产业是走了一条非常正确的道路,这一年,发展是迅速的,现在应当说是在国家具有影响力的这样一个算力省份。青海有大量的绿色能源,现在整个装机已经达到5900万千瓦,再加上我们接近1500万千瓦的水电,青海的绿色能源是充足的,这应当说是历史选择了青海,也是青海为整个国家在人工智能这个方向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