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 奋力走好“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着力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作出明确部署安排:推动标志性改革落地见效,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青海将进一步提振信心,抓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各项任务,进一步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坚持以深化改革促开放、以扩大开放促改革,持续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拓展新空间。
多领域改革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动力
政府工作报告在回望过去一年工作时指出,改革开放在守正创新中纵深推进。向内向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互嵌式发展新局面加速形成,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更加充沛。
省人大代表、海东市平安区委副书记、区长张攀杰表示,近年来,平安区紧抓兰西城市群建设、西宁海东一体化发展、打造“五个新海东”等重大战略机遇,随着西宁机场三期、西成铁路等全省重大交通枢纽项目建设,平安区作为青海首站的交通地位不断强化,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投资优势进一步凸显,多领域改革成效正不断显现。
多领域改革可以优化资源配置、营造创新环境、推动产业升级、提升政务服务效率,这些都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让发展活力更加充沛。
张攀杰表示,平安区将继续以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为载体,依法保护生态环境,增强环境系统治理效能,深化生态文明领域改革;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为契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聚焦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化农牧区现代化领域改革。同时,以提升人民群众民生福祉为抓手,落实好稳岗就业政策,完善重点群体创业扶持政策,深化教育文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深化民生领域改革。努力将平安建设成为海东市经济中心、金融中心、文旅康养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全面推动各项事业大踏步前进。
张攀杰认为,经济体制改革还应以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为目的,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以建设产业“四地”为引领,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助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同时,建议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增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
以改革为牵引 激发产业发展新活力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健全央地国企合作发展机制,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2025年,湟中区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立足西宁在全省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中‘一个创新基地、三个中心城市’定位,展现湟中担当作为,推动政府工作报告安排部署落实落地。”省人大代表、西宁市湟中区委副书记、区长郭健表示。
经济体制改革通过完善市场机制,使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分配,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促使企业创新和产业升级,从而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郭健表示,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首先,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湟中区将围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中心城市建设,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依托,持续深挖“国家冷凉蔬菜黄金种植区”优势,打造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同步实施高原冷凉蔬菜标准化种植基地等项目,着力打通高原冷凉蔬菜全产业链,夯实区域冷凉蔬菜产业核心竞争力;借助东西部协作平台,持续巩固“西宁草莓”产业优势,不断提升生产标准化水平,推进夏季草莓产业链延伸,让“西宁草莓”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其次,要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持续推进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建设,围绕5A级景区塔尔寺,实施鲁沙尔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大力推进塔尔寺商业街等文旅项目落地实施,通过丰富旅游业态,将鲁沙尔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文化旅游重要节点;同步提档升级已有的星级乡村旅游景点,着力打造一批精品文旅体验项目,全面加强区域内旅游市场环境整治,强化A级景区服务管理,努力打造全省旅游服务标杆。第三,要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成势,深度融入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示范中心城市建设,依托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争取的能源指标优势,聚焦风力发电、分布式光伏、集中式光伏等领域,通过能源指标换取产业投资方式,与国内相关专业领域知名企业开展清洁能源项目合作的同时,推动低碳智慧运输、冷链仓储物流、光电显示智能制造等产业项目同步签约落地,进一步放大清洁能源优势效应。
共建新通道 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围绕建设“绿色丝绸之路”,高水平协同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实施格尔木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强基扩能工程,提升经格尔木、吉隆口岸至尼泊尔贸易通道能级,实现国际班列量质齐升。
省政协委员、格尔木市政协主席胡开东的《关于加快中尼对外开放贸易通道建设的提案》完全契合且回应了这一点。
2024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提升基础设施联通水平,深化青海格尔木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提升经格尔木、吉隆口岸至尼泊尔贸易通道能级。”为尽快把党中央、国务院这一利好政策落实落地,胡开东在前期调研基础上提出,当前格尔木国际陆港存在的问题一是顶层设计缺乏系统性,二是内通外联的区位优势发挥不明显,三是社会物流隐性成本偏高。
胡开东表示,为提升中尼对外开放贸易通道能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应强化顶层设计与沟通,积极与国家发展改革委沟通汇报,立足格尔木的区位与战略优势,从国家或省级层面,对中尼对外开放贸易通道进行整体规划。要紧密围绕尼泊尔对生活日用品、建材、医疗设备等的急切需求,分阶段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与平台。
“建议完善基础设施与要素保障的同时,大力引入国内外物流龙头企业,完善服务功能,确保通道高效运行。深化与西藏的联动合作,联合西藏共建以格尔木为起点的中尼商贸走廊,加强两地沿线及中尼跨境经济合作。通过构建‘两国双园+跨境直通车’合作模式,推进中尼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发挥‘1+1>2’的效应。”胡开东表示,要加强区域交流协作,对标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省际协商合作机制,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积极参与国家物流枢纽联盟建设,推动与国内外重要节点城市联动,强化设施联通、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此外,凭借区位优势,争取国家增设医疗救援、仓储物流等基地,提升通道集散分拨能力,为拓展与南亚国家的合作奠定基础,通过国际合作进一步扩大开放力度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