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冬走基层看落实】海北:青海湖畔金色牧场 牛肥羊壮走俏市场(下)

来源:青海新闻联播作者:记者 段莉 苏明亮 张荣编辑:鲁海曦发布时间:2025-01-06 查看数0

长云融媒讯(记者 段莉 苏明亮 张荣)离开河清海晏的绿色生态“大牧场”,我们在青海湖北岸的冬季牧场上一路西行,驱车100公里,来到青海湖西北岸的刚察县。刚察以牧为主,全域有1030万亩草场面积,2023年年末,牛羊存栏量108万头只。在和当地牧民的沟通交流中,我们了解到,今年,牧民家中牛羊的出栏率明显提高,收入也比往年增多了。


(记者:段莉;海北州刚察县伊克乌兰乡压公麻村牧民 切桑扎西)

咱们家中牛羊现在有多少头?今年牛羊出栏的数量有多少?
150多头牛,300多只羊,今年卖出去了200多只。
收入能达到多少? 人均两万一千元。是政府的政策好,党的温暖关怀,我们把牛羊养得膘肥体壮,就能有不少收入。

在以往,压公麻村的牧民都是自家养羊,出栏的时候按毛重出售。在政府引导支持下,2022年,村子里建起了养殖基地,牧民们把家中的羊入股,不但解决了出栏时的销售难题,也得到了丰厚的分红。万只藏羊繁育生产基地打破传统的活体销售模式,以牛羊肉初加工为主体销售,压公麻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加,畜牧业生产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


(记者:段莉;海北州刚察县伊克乌兰乡压公麻村党支部书记 拉藏南吉)书记、您好,咱们村子今年牛羊出栏情况怎么样?
(去年以前)我们老百姓牛羊出栏的方面特别有困难。我们压公麻村今年差不多13000只羊、2300头牦牛已经出栏了。
那咱们村子人均年收入能达到多少?
按我们压公麻村的话,人均收入是21000元左右。
那局长,咱们这个收入和去年相比的话,是怎样一个变化?


(记者:段莉;海北州刚察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党组书记 局长 李国林)

与去年同期相比的话,我们预计今年增幅要达到7.6%左右。确实,牛羊出栏给咱们牧民群众带来了真正的实惠,也增强了他们养殖的信心。在咱们刚察听到这样一句话,说要把刚察的每一只羊都放在包装盒里,销售出去、输出出去,那么在这个改革方面、打造农畜产品输出地,我们做了哪些改革举措?我们根据刚察的现状和长远发展的实际,刚察县开展了农牧业“五化”改革思路,“五化”指的也就是生态化、产业化、集约化、品牌化和智慧化为引领,推动了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从而让我们刚察的优质的牛羊肉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刚察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国林还特意告诉我们,今年以来,刚察县坚持“开门办节会”与“走出去推介”相结合,由县级领导带队前往山东、广东、广西等省外市场推介。前不久,18万只藏羊进京、价值1.6亿元的总销售额就是最直接、最有力、最显著的成效。从各项综合改革举措中,我们看到了刚察县注重产业配套建设、搭建融合发展产业体系的信心和决心,看到了实干的成果。


(记者:段莉;海北州刚察县青湖农牧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 王成君)

今年刚察县投入运行了县域内最大的一个冷链仓储物流基地,现在我们就是在基地的冷库内,里面的温度低至(摄氏)零下18度。咱们冷库的规模有多大?冷库的规模大概在3800个平方米,有5间冷库。那目前的一个存储量呢?截至目前是3500吨左右,其中有三间冷库是免费提供给刚察县的合作社村集体,免费存储。以前牛羊肉的保鲜运输是制约产业做大做强发展的短板,如今随着冷链物流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刚察县有机农畜产品的输出提供了坚强的保障,优质的刚察县有机农畜产品走出了刚察,销路也越来越广。


以推进农牧业综合改革为抓手,刚察县立足资源优势,构建“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高效农牧产业体系,将生态保护与农牧业产业发展有机结合,通过品牌建设,提升产品输出力。走出农牧业转型发展的刚察路径,让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产业结构越来越“优”,刚察品牌越来越“响”。


记者手记:行进式采访中,我们看到了牧民群众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也感受到广大干部群众勠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引领区的信心和决心。青海湖北岸,海北大地焕发的生机与活力,正是当下我们青海农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探索新路径,引领新发展。海北州正在做大做强藏羊、牦牛、饲草等五大主导产业,做精做细肉牛、肉羊、蜂蜜、黄菇等八大特色产业,走出一条“5+8+N”的农牧业产业发展的新路子。今年是省部共同打造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的第四个年头,总结成效、抓住机遇,海北正勠力同心、汇聚合力,正大步向前,加速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