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青海:防汛抗旱两手抓 筑牢防灾减灾救灾屏障
随着主汛期临近,全省各地区部门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统筹做好自然灾害防范等各项工作,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海东市互助县西山乡刘家沟村沟壑纵横、坡陡沟深,属于半浅山半脑山地区,是省级地质灾害隐患点。村党支部书记吴智中正在给村民发放山洪灾害避险明白卡,普及应急防汛知识技能。
海东市互助县西山乡刘家沟村党支部书记 吴智中:我们每年给村民发放应急避险卡,目的是让老百姓更加进一步知道地质灾害发生和安全转移的路线、自救的办法、采取的措施等。
为应对新一轮防汛抗旱工作,西山乡针对山洪灾害易发地段及21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重点排查登记,发放山洪灾害避险明白卡290份,组织夜间防汛应急演练,确保乡村两级防汛物资充足到位。各村还根据村社地形特点绘制了转移路线图,标注了危险区,确保发生灾害时群众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转移。
海东市互助县西山乡党委副书记 乡长 孙树明:我乡严格按照防汛“六个一”要求,即一个应急预案、一支应急队伍、一张风险隐患图、一张紧急疏散路线图、一个物资储备库、每年开展一次应急演练。同时乡、村两级干部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工作制度,全天候通保持通信畅通,做到上传下达,做好应急突发各项准备工作。
防灾减灾救灾,关键是坚持源头预防,提升基层应急能力是疏通防灾减灾“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海北州优化整合村警、生态管护员、网格员等基层力量,率先在全省探索组建培育基层“应急明白人”队伍,构建“十分钟”应急响应圈,通过数字赋能、部门联动、力量融合,构建全域化立体应急管理体系。
海北州应急管理局防震减灾与应急救援科副科长 马军:为进一步加强我州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国防动员体系与应急管理体系有效衔接,扎实推进民兵应急队伍与应急救援力量全方位、深层次、立体化深度融合,下大力把海北州民兵应急力量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
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在自然灾害形势复杂严峻的背景下,从提高灾害监测预警和防范应对能力到推进防灾救灾工程项目建设,从强化预案完善及实战演练到加强行之有效的应急科普宣教,立足于早、立足于快,从防、减、救全链条协同发力,“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心中有底”的担当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的有力支撑。
青海省应急管理厅防汛抗旱处处长 李万伟:精细排查,全面掌握风险隐患底数,联合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优化现有监测站点布局,努力提高监测预报预警的可靠性和精准性。研究制定乡镇、村级“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避险转移明白卡”,让基层干部好操作、能管用,让群众看得懂、会避险,切实提高群众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