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长江源村:绿色产业绘就幸福乡村新图景

来源:长云网作者:编辑:穆春莹发布时间:2024-06-18 查看数0

海西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依靠资源禀赋,结合地域特色,发展绿色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绘就出一幅幸福乡村新图景。

走进长江源村,一排排极具民族特色的建筑映入眼帘,红色的屋顶、白色的院墙,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这两天,村民们聚在广场上排练节目,庆祝生态移民20周年。

海西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舞蹈队领队  才让昂毛:主要反映以前在牧区生活,还有现在搬到城市的生活方式。以前在牧区生活贫困,到这以后跟以前在牧区不一样,生活发生了变化,所以大家都想跳这个舞。

2004年11月,唐古拉山镇6个行政村的128户407名牧民,响应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政策,告别沱沱河畔放牧居住的草原,来到昆仑山下的新家园——长江源村。搬得出、住得好、能就业,是党和政府对长江源村的期望。在长江源村,住宅、医院、学校、商店、养老机构、文化活动场所一应俱全。同时,通过实施科教兴村、经济强村等举措,持续开展适合牧民的技能培训,加大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村民们有的在村里开了蔬菜门市、服装店,有的将农畜产品经营、运输等产业延伸到城市,村民的吃、穿、住、行发生了巨大变化,思想上也与时俱进。

海西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村民  闹布桑周:一个变化是我们思想上的改变,二是生活方面有了发展,有了理想,才有自己生活发展。

近年来,长江源村两委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带领村民依托毗邻109国道、背靠六子湖的资源禀赋,走“绿色畜产品加工+特色民族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子。先后投资300万元建成并实施牛羊冷冻加工厂项目、投资736万元建设“蕃巴仓”藏文化传承基地、长江源村物流仓储项目。通过资源整合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建成投运“长江牧歌”野奢帐篷营地、“长江1号”越野赛车场、大型停车场等项目。2017年,长江源村正式脱贫摘帽。

海西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村民  闹布桑周:民宿去年开的,利润也是可以,今年游客也比以前游客多了,熟人多了,来的客人也更多了。

海西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村民  尕藏:干部支持老百姓盖房子,做生意,旅游景区发展得好。

一花引得百花开,百花捧出盛景来。家庭民宿、手工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吸引本村年青人热切投入到乡村建设中,他们纷纷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海西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村民  德吉昂措:发现家乡这几年的发展更吸引我,所以我更想回家乡发展。

海西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蕃巴仓餐厅经理  白玛昂求:今年4月份开的,到现在也可以有稳定收入,好多外地来的游客到这里面,品尝我们的藏餐,糌粑酸奶、牛羊肉,还有(欣赏)特色舞蹈,还有藏式服饰。

截至2023年底,长江源村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107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7万元,同比增长8%,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的“双增长”。长江源村20年的发展变化,不仅改善了唐古拉山地区的生态环境,更是通过绿色产业项目建设,实现了村民生活质的飞跃,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