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班彦村:感恩奋进路 幸福像花开

来源:长云网作者:编辑:侯桂青发布时间:2024-06-18 查看数0

海东市互助县五十镇班彦村是一个传统的土族村落,是一个感恩的地方。从贫穷落后到美丽富裕,班彦儿女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心怀感恩,依托地域民族特色,发展多元产业,走出一条经济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六月的高原,鲜花盛开、阳光明媚。走进班彦村,整洁有序的街道、错落有致的庭院在暖阳的照耀下,更加蕴润清秀。忆往昔、看变化,每当谈到村容村貌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升,84岁的老人吕有荣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说不尽的感恩。

海东市互助县五十镇班彦村村民 吕有荣:我们这里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睡个炕有电炕,洗个脸有太阳能,天然气也装上了,烟也不见,土也不扬,不管是环境上还是卫生上都特别好。我们要感恩共产党,我们自己要加油,好日子还在后面。

在古色古香的酩馏酒坊,工人正在酿酒,一个个酒缸里装满了纯青稞酿造的酩馏酒,清冽的酒香扑鼻而来。2019年,班彦村投资300万元建成村集体产业——班彦酩馏酒作坊,年产酒40吨,年销售额达到180万元。近年来,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班彦村积极打造酩馏酒品牌,如今,这古老的酿酒手艺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海东市互助县五十镇党委副书记 镇长 李玮:我们的酩馏酒坊是村集体产业,现在我们的酒坊带动村里的10户村民发展产业,每户每年大概增收1万到3万元不等。到去年,我们已经给村集体经济一年7万元的租金。

发展特色产业,传承土族文化,增收的门路多了,乡亲们的干劲更足了。在酩馏酒坊旁边的盘绣园内,几位年长的绣娘席地而坐,她们正在赶制一批来自北京的订单绣品。两针两线在绣娘们的指尖游走,七彩艳丽的太阳花在手中绽放,绣出对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

海东市互助县五十镇班彦村村民 兰拉木什姐:早上八点上班,下午六点下班,阿娘们聊天,做些针线,日子越过越好。

2018年盘绣园建成以来,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由公司牵头拉动设计营销,基地组织培训生产,绣娘按照订单绣制绣品,截至2023年,绣娘们的年人均收入已过万,她们加工生产的绣品更是远销海外。

海东市互助县五十镇班彦村盘绣园负责人 土族盘绣省级非遗传承人 张卓麻什姐:(盘绣园)固定的绣娘20多个,绣娘们做的订单特别多,土族服饰、挂件、电脑包这些都有,我们的盘绣是纯手工的。我是省级传承人,把我们的土族盘绣一代一代传下去。

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助农,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近年来,班彦村立足地方实际,在新农村建设中,把发展生产和促进就业结合起来,同保护民族区域文化特色及风貌结合起来,瞄准产业关键领域,对土族盘绣、酩馏酒酿造、光伏等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并推出红色旅游、电子商务、生态农庄等新兴产业,为班彦村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海东市互助县五十镇班彦村游客服务中心主任 李生宝:我们立足班彦村的自然景观和土族的文化遗产,打造“一村一品”,传承了土族文化,发展了乡村旅游,喜迎八方来客。

回忆过往、映照当下,班彦村是青海乃至全国许多农村脱贫奔小康的一个缩影。村史馆内一个个今昔对比的场景正是班彦村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道路上每一步历程的真实写照。走出大山的土族儿女珍惜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发展成果,在感恩中奋进,不断书写着崭新的幸福篇章。

海东市互助县五十镇党委副书记 镇长 李玮: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真正用我们的实干托起班彦乡村振兴的明天,不忘嘱托,感恩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