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西宁开发区:谋划“双碳”布局 锚定零碳未来

来源:长云网作者:编辑:侯桂青发布时间:2024-08-26 查看数0

追逐“零碳”、向“绿”而行,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把不可多得的发展之“势”转化为不可替代的竞争之“能”,以资源优势转化、绿电价值实现为突破,加快推进零碳产业园区建设,一座生态文明高地上的新型现代化工业园区正逐步从愿景走向现实。

水、大气、土壤污染治理,固废处置,工业循环经济,资源再生利用,垃圾资源化利用……走进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个企业节能降碳的“法子”应接不暇,一项项绿色发展的成果见证发展新气象。

在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青海云天化国际化肥有限公司生产厂区,粗细不一的管道有序排列,地表水、循环水、浓盐水、脱盐水等不同类型的水,都有专门的管道和处理场地。所有这些精心的设计,都是为了实现工业用水的综合高效利用。2023年,企业实施了青海云天化废水资源化利用项目,这个项目可以将中水再次用作循环水,这意味着,每小时公司将减少新鲜水消耗超过100立方米,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水近零排放。

青海云天化国际化肥有限公司工艺副总工程师  许志强:我们这一套中水装置投资是5000万,回收了我们的生产废水一年大概在70万吨,同时我们也承担了园区的中水的回用,一年大概有30万吨,整体下来就有100万吨的中水回用为青海的绿色发展作出贡献。

加快推进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是开发区在打造清洁能源中心城市建设、全面推进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全方位深耕绿电优势转化,提升绿电使用价值,降低城市能源成本,提升绿电占比、促进降碳减排的重要举措。2023年,开发区以南川工业园区作为“双碳”试点园区,制定《绿电体系建设总体方案》和《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方案》,到“十四五”末,形成年产各类电池50吉瓦时,配套正负极材料25万吨、电池隔膜10亿平方米、电解液锂盐10000吨、电池壳体7000万套的产能规模。

西宁南川绿电配售电有限公司负责人  祁财兴:充分发挥南川工业园区光伏制造、锂电储能等产业优势和清洁能源占比达87%以上的绿电溯源认证优势,以及国内外碳市场接轨之际的“窗口”优势,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绿色交通、节能、减碳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探索制定出台省级零碳园区、碳足迹标准体系,打造绿色产业园区,建设“近零碳”产业园区。

在探索“零碳产业园区”的道路上,园区通过进一步完善园区公共机构节能降碳工作,加快推进绿电体系建设,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化利用水平,推动绿色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促进园区内企业废物资源交换利用,补全完善园区内产业的绿色链条,推进园区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园区整体的绿色发展。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王中毅:先行先试,统筹利用光伏制造、锂电储能两个产业集群和园区电网、电能结构优势,加快形成建设零碳产业园区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生态文明高地上的高质量现代化工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