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建设在身边】祁连:夯实人民调解基础助推平安祁连建设
长云网讯(通讯员 聂文虎 李扎西)祁连县司法局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基础性作用,努力把矛盾纠纷做到预防在先、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助推平安祁连建设不断走深走实。
坚持把源头预防作为人民调解工作的前端工程
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不断巩固县、乡(镇)、村(社)三级调解网络,大力推动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向市场消费、文化旅游、交通事故、医患纠纷、劳动争议、家庭婚姻等矛盾多发易发领域延伸,着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道边”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体系,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重大行政决策合法合规性审查,防止决策不当引发矛盾纠纷。坚持依法行政,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持续推进法治宣传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自觉守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推动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充分利用人民调解组织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熟悉村(社)情民意的优势,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坚持把矛盾化解在原地作为人民调解工作的根本目标
制定《祁连县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充分发挥县、乡(镇)两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村“两委”、网格员、村警、人民调解员等力量,常态化摸排婚姻家庭、山林草地、民间借贷、邻里不和、教育卫生等基层常见多发的矛盾纠纷,严格落实村(社)日排查、乡(镇)周研判、县级月研判,矛盾纠纷“首问负责制”等机制,严格矛盾纠纷排查登记工作,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苗头性隐患,实行台账式登记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的辖区谁负责”的原则,确保“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乡(镇)、矛盾就地化解”。紧盯重点人员、重点场所、重点事情,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对潜在矛盾纠纷的排查,全力预防发生矛盾纠纷,引导人民调解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同时注重法理情结合,既要解“法结”又要解“心结”,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坚持把人民调解队伍建设作为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保障
人民调解员是人民调解工作的具体承担者,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积极践行者,肩负着化解矛盾纠纷、法治宣传、维护和谐等使命职责,不断健全配强县、乡(镇)、村(社)人民调解组织,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调解机制,形成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参与的人民调解新格局,持续培养专业化的人民调解员,成立由法官、检察官、行业业务骨干、乡镇领导班子、派出所、司法所、村(社)支部书记、党员、三老人员组成的三级人民调解队伍,不定期开展三级人民调解员培训活动,不断提升人民调解员队伍的法治意识和依法调解能力。
坚持把机制方法创新作为人民调解工作的有力抓手
按照“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原则,整合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矛盾调解中心、综治中心、诉讼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建成“五中心合一”的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中央处理器”实体化运行,努力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以地缘相通,人缘相近、亲缘相融和重感情,讲道理,论法理的特点,打造了“阿祥”调解室、“老书记”调解室、“四小”调解室、“警法”调解室,不断健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联动工作体系,积极推广“码上办”APP,深化“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机制,持续推进党建引领“千岗万哨”基层社会治理祁连模式稳行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