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全国第三批100个“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名单公布 胜利路派出所榜上有名

来源:西海都市报作者:祁宗珠编辑:侯桂青发布时间:2023-12-12 查看数0

11月24日,全国第三批100个“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名单公布,西宁市公安局城西公安分局胜利路派出所榜上有名。

胜利路派出所民警辅警合影。图片均由城西公安分局提供

胜利路派出所成立于1969年5月,管辖面积2.8平方公里,辖区现有常住人口3万余人,流动人口1万余人,辖区有机关单位131家、生活小区62个,省级综合性医院1家,中小学、幼儿园4所,各类铺面1100多家,此外,还有人民公园、新宁路长途汽车站、电子城以及多家粮油、海鲜、蔬菜批发市场,是西宁市城区治安较为复杂的区域。

近年来,胜利路派出所在省、市公安机关党委的领导下,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牢固树立“派出所主防”理念,紧紧围绕“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的工作目标,与街道办社区、城管、车站、市场合理共建“1+N”党建联盟,推进“两队一室”警务改革,积极开展党员民警亮身份、亮承诺、亮学习、亮清单活动,制作党员民警数字墙,在辖区推行“三维码”数字化治理形式,推出“码”上学习、“码”上办理等便民服务,将公安警务、社区综合治理业务通过数字化形式,延伸到机关单位、小区居民家门口,有效维护了辖区基层社会治理,提升了辖区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

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胜利路开花结果

初冬,西海全媒体记者走进西宁市公安局城西公安分局胜利路派出所,了解派出所公安民警全力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接力守护辖区居民美好生活,了解民情民意、抓共治、守平安的故事。

民警向居民介绍如何使用三维码。

300多位老人收到送货上门蔬菜

“邻居们,卖菜的车来了!”“这么早就来了呀!谢谢于师傅。”

11月8日11时许,一辆满载蔬菜的小货车驶进西宁市城西区五四大街44号院,一条发布在居民微信群里的消息,瞬间得到30多名居民的回应。

小货车在小院停稳,10余名居民围在车边。

“我要一捆葱、10斤土豆,能不能帮忙送到家门口去?”80岁的老周买菜时,向司机于师傅询问。

“好的,等你买完,我全部送上去!”于师傅连忙回应。

“送货上门”,既是于师傅对小区居民的承诺,也是他与城西区胜利路街道北商业巷社区党委副书记、胜利路派出所社区民警王刚的约定。

今年,王刚走访五四大街44号院、45号院的老旧小区时得知,冬春季节,天气寒冷,300多位老人不方便出门买菜。王刚与社区商议,着手解决这一难题。

如何解决难题?王刚走进居民家中,向老人请教。很快,王刚得知,有几位师傅进小区卖菜的时候,价格公道,质量有保证,而且还愿意送货上门。为此,王刚决定,以社区的名义,约见几位卖菜师傅。

王刚向几位卖菜师傅介绍,五四大街44号院、45号院两个小区加起来,有700多户2000多名居民,客源充足稳定,这是老旧小区的优势。

王刚提出,在社区做担保、派出所备案的情况下,协调几位师傅免停车费进小区卖菜。同时提出要求:不得短斤少两、不高于市场价、保证质量、老人买菜免费送货上门。最后有两位师傅留了下来。经过沟通,决定由鲁师傅负责送蔬菜瓜果,于师傅负责送米面油,保证小区老人的生活物资需求。

作为青海省第一位穿警服的社区副书记,王刚在下社区走进居民家中了解情况的同时,依托“两队一室”警务机制高效协同改革,使他有了更多的时间,着力解决居民所需所求。几年来,他所负责的社区纠纷矛盾显著减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重大刑事案件做到零发案。

285个三维码拉近警民关系

“李警官,我是你辖区的居民,我想开出租车,是买辆车划算,还是租车划算?”11月1日一大早,胜利路派出所社区民警李军收到小区居民通过三维码发来的咨询短信。

“开出租车这是居民家的私事,这我也要管吗?”几经思考,李军还是联系了居民黄小明。随后几天时间,李军向之前认识的几名出租车司机咨询后,根据黄小明的家庭实际情况,给出了租车的建议。

居民为什么要和民警讨论家里的事呢?李军认为,这件事还跟胜利路派出所今年初推出的社区民警“上门送证”行动有关。今年初,为了有效管控辖区流动人口,胜利路派出所多次走访社区后决定,利用4名社区民警联系社区的优势,推出流动人口办居住证“送证上门”业务,规定每周三由社区民警将前期办理的居住证送到居民家门口。今年1月至10月底,李军先后为辖区居民送去200多张居住证。黄小明今年刚搬到辖区临时居住,因为前期到社区办一次性居住证,他被社区民警李军上门送证的服务感动,这才将自己想跑出租车的想法告诉李军。

“居民发来的一条信息、打来的一个电话,都是对我们穿警服的副书记的信任。”李军介绍,2021年起,胜利路派出所决定将带有社区民警个人照片、姓名、联系电话,以及带有可以直接联系民警三维码的285个警民联系牌,张贴到了辖区131个单位、62个小区的出入口醒目位置。

这让辖区居民感受到了派出所关心、关注辖区居民生活状况的诚意,不少居民将小区里犬多、邻里闹纠纷、绿地被占用、出行不便等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写成一条条信息,通过三维码大数据平台上传到了社区穿警服的副书记的手机里。最终,在派出所、社区、街道办、城管的努力下,通过“1+N”党建联盟单位的协作,每个问题得到高效解决。

红袖标治安联防 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老刘,有个短期临时工的工作,你愿意去吗?”11月19日,西宁市城西区胜利路街道东交通巷社区穿警服的党委副书记王殿峰,给辖区居民刘晓明打电话,询问他的就业意向。

刘晓明50多岁,早年在外地打工,因为患有眼部疾病,几年前回到西宁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王殿峰知道这件事后,开始留意胜利路派出所管区的电子城、车站、商厦等场所的招工需求。

王殿峰同时和社区党委商议,社区也乐意帮忙找工作。得知城西区一早市招聘保安后,王殿峰联系刘晓明去试试。很快,对方同意聘用刘晓明。

刘晓明说,他回西宁生活的三年时间里,王殿峰和东交通巷社区工作人员每个月都会来家里走访,询问关心他的生活情况,相继帮他办理了户口迁移、医保等手续,还经常邀请他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类活动。前不久,他还参加了王殿峰负责的红袖标巡逻队。

西宁市城西区胜利路街道办党工委副书记、胜利路派出所所长马城介绍,胜利路辖区有人民公园、商业巷、电子城、新宁路汽车站、新宁路菜市场等多个全省以及西宁市有影响力的场所,为了有效提高基层社会综合治理水平,派出所成立了由公安民警、辅警、辖区保安组成的治安巡逻队伍,还与街道办、社区合作,组建了红袖标巡逻组,搭建35个治理网格,265名网格员、15条民警热线、35个社会治安治理集群,夯实了胜利路派出所基层治安,有效提升了辖区居民的幸福感、安全感。

胜利路派出所民警与社区居民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