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人民心声】乌兰:变“沙进人退”为“绿进沙退”
近年来,乌兰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面开展荒漠化防治工作,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眼下,正是加大森林管护和防火的季节。在乌兰县县城和各乡镇,林业工作人员正在集中进行修枝剪叶、入户宣传和重点区域防范巡护。
海西州乌兰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柯柯镇林业站站长 雷发宙:各管护站实行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护林员按照各自的管护区域进行拉网式巡查,把森林草原的破坏事件和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十年前,乌兰县沙化土地面积多达154541公顷,潜在沙化土地34129.1公顷。希里沟镇泉水湾周围,是当时受风沙威胁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海西州乌兰县希里沟镇河东村村民 韩复新:这个树没栽的时候,沙尘暴太大,吹到这个水里面,今天浇上水,明天就干了,水里面沙子太大,地里面浇的话,干得快,庄稼好好不长,这个沙子太大了。
面对肆虐的风沙,乌兰县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历经两年多的努力,林业部门共在泉水湾实施了工程固沙233公顷,建设防风固沙林313公顷。
海西州乌兰县希里沟镇河东村村民 韩复新:以前一亩地打着400斤粮食,这个水清了以后,水(流量)也变大了,现在一亩地打800--900斤的粮食,社员的生活条件好了,环境也好了。
灶火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位于乌兰县柯柯镇沙化较为严重地区,风沙覆盖面积多达10744公顷。如今,封禁项目区治理草方格有12000多亩,曾经的荒芜正开始显露出勃勃生机。
海西州乌兰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茶卡林业站护林员 杨明成:夏天看的话,这个沙丘就绿绿的一片,野生动物也多了,像藏野驴,鹅喉羚,还有黑颈鹤这些,都在这个地区活动。
与此同时,乌兰县林业部门将工程固沙与植树造林紧密结合,采取工程固沙,深栽乔木,直播灌木、飞播种草的综合措施,显著提高荒漠化防治与造林成效。
海西州乌兰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铜普镇林业站站长 李琛:以前是流动沙丘比较大,最后我们采取的就是杨树深栽技术,(到)现在为止成活率己经达到80%左右,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治沙防沙作用。
近年来,乌兰县先后实施了防风固沙工程、“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草)、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草原生态修复等国家重点项目,统筹部署开展防沙治沙工作。如今,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乌兰县正用实际行动构筑起一道道绿色生态屏障。
海西州乌兰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防沙治沙工程技术员 孟全菊:我现在站的这个地方,就是咱们(乌兰县)下湾,在没治理之前,有沙地2000多亩,几乎就寸草不生,沙地一望无际,经过我们这几年的管护和后期的努力,然后现在它变成了照片上的这样子的一个效果,树也长起来了,草也连成一片了。
海西州乌兰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副局长 张文波:截止目前,我县已完成人工造林2.2万公顷,封山育林4.8万公顷,工程固沙1.8万公顷,沙化草地治理1.6万公顷,全县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目前,乌兰县有近440名生态管护员担负着全县397万亩国有林地、1300万亩天然草原、33万亩国家沙化封禁保护区以及458万亩自然保护地的管护工作,基本实现了森林、草原、荒漠管护员全覆盖。
海西州乌兰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副局长 张文波: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决扛起防沙治沙责任,全力打好新时代青海“三北”工程攻坚战,依托林业、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项目,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综合治理、全面开展荒漠化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