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援青进行时】曹易耕:不当过客,只为青海留下一支永远带不走的血液学医疗团队

来源:长云网作者:陈星霖编辑:穆春莹发布时间:2023-12-08 查看数0

长云网讯(融媒体记者 陈星霖 通讯员 张静)有这样一批青年才俊,他们背井离乡,脱下博士帽,来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全身心投入到挂职服务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知识技术优势为人民群众服务,用青春、智慧和汗水书写下人生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促进挂职地区经济、医疗、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收到了良好效果。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中组部团中央第23批博士服务团成员曹易耕。

只要祖国需要,我便义无反顾

“如果祖国需要,我随时可以去青海援助。”作为中组部团中央第23批博士服务团成员的曹易耕坚定地说。可很少有人知道,一年前,她就已经确定了今年去法国访学的行程,为此,她已经学习了很长时间的法语。面对这突然的转变,曹易耕的家人和同事都为她感到惋惜。而这样的选择是一个果敢且无畏的决定。因为“我是一名党员,就应该到祖国和人民需要我的地方去。” 伴随着家人的不舍与别离,2023年2月11日,曹易耕作为中组部团中央第23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前往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挂职副院长,开展为期一年的定点帮扶。

开启“青海模式”的第一天,曹易耕还没来得及领略大美青海的崇山峻岭,就感受到了强烈的高原反应,头晕、恶心、胸闷瞬间向她袭来,克服高原反应,是曹易耕面对的第一个挑战。尽管困难重重,曹易耕却能感受到青海的期待,不负重托,回馈给青海更多的帮助,这是美好的双向奔赴。

倾囊相助 填补空白

血液病防治是保障青藏高原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推动我省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青海省特别是六州地区高寒缺氧、地广人稀、服务半径大,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等高原性疾病高发,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目前,高原医学领域很多方面仍然是空白或刚刚起步,亟待专家学者拓荒、攀越,其中高原性血液病防治是高原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和领域。

近年来,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配备了移植病房及相关的专业设备,打造了一支专业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团队,其团队的核心成员具有一定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经验,相继完成了数十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人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仍是青海省的空白,曹易耕了解到青大附院有自体移植的专业基础后,鼓励医院开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为此,每周二下午准时到科里,通过精心准备的幻灯片为大家讲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相关知识,从基础理论到实战经验,从入仓前的准备到出仓后全程管理,事无巨细,并且通过线上形式多次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干细胞移植中心主任姜尔烈教授进行授课。针对移植患者的护理,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干细胞移植中心张秋会护士长来科里进行现场授课,手把手地指导护理工作。

在井然有序的准备工作完成后,我省首例成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顺利入仓。曹易耕在入仓前的宣教过程中发现这位患者是个性格内向,不善言语的大男孩,为了让患者放松心态,她经常像对待家人一样,耐心的开导、鼓励他。面对患者家属,她从最基础的知识一点点地讲起,与患者家属建立起充分的信任。入仓后,曹易耕每天抽时间来医院查房,详细询问患者的病情,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关心并鼓励患者,根据每天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随时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减轻患者及家属焦虑的情绪。每当病情变化时,她就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病情的演变,以及进一步治疗方案,耐心细致地讲解也缓解了患者及家属的担心。

在移植病房的走廊里,从白天到深夜,都能够看到曹易耕的身影。“病人今天喝了多少水”,“病人今天白天补了多少氯化钾”,“晚上的液体还剩多少”……不管是在移植工作微信群,还是在移植病房,无数次听到这样的询问。而面对青大附院医护人员的提问,她总是及时地给予答案。从未疏漏过任何细节,从未停下脚步。

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沉淀真情

9月16日,曹易耕安顿好患者后匆忙赶往玉树参加会议,刚刚到达海南州共和县,听闻患者出现了病情的变化,立即掉头返回医院。到了医院,连忙更换手术衣,进入移植病房查看患者。对患者细致地查体,详细询问了患者的症状,手把手地指导护士进行口腔护理。随后,根据病情变化调整了治疗方案,帮助青大附院积极联系医药厂家,保证药物的及时到位。针对干细胞输注后发生感染和植入反应的常见问题,召集血液科医生进行了讲解,使大家对此有了深刻的认识。深夜,曹易耕不顾辛劳,再次来到病房,认真查看了患者的化验单,对治疗又做了微调。同时,为了保障患者治疗计划的实施,曹易耕召集检验科、输血科、药剂科等科室负责人,为大家讲解了目前治疗的特殊性及重要性。在各个科室的大力支持下,特殊药物的购置及检验项目的覆盖让治疗顺利进行。

服务基层路漫漫,博士挂职有期限。曹易耕经常说道:“我是国家派来帮助你们的,援助不能当‘匆匆过客’,我希望一年后,能为青海留下一支永远带不走的血液学医疗团队。”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将先进的血液病诊疗经验带到西部地区,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倾情奉献、默默耕耘,用无私大爱续写新时代的动人故事。

她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沉淀真情,这样的青春是最美的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