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一个个国家公园接连建成
青海是三江之源、“中华水塔”,是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牢记“三个最大”省情定位,青海深入推进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建设国家公园群,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光芒和实践伟力在青藏高原大山大河间充分彰显。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青海采取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执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标准,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如今,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7.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7.8%,湿地保护率达到64.3%;藏羚羊由最低时的不足3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普氏原羚从300多只恢复到2700多只;全省共设置草原、森林、湿地生态保护公益岗位14.51万个。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数字中,彰显着青海“国之大者”的胸怀和担当,一路改革创新、大胆求索,青海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为中国建设国家公园、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创造了经验、提供了示范。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党委书记 局长 王湘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运行机制,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生态修复、园区生产发展和民生改善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从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实施到领衔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青海在三江源、祁连山两个国家公园试点的基础上,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开启了国家公园群建设的新征程,成为全国唯一的三个国家公园在建省。
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园,成为全国首批、排在首位、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圆满完成并通过国家评估验收,为正式设园奠定了坚实基础。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正加快推动本底调查、确定范围及管控分区、体制建设等工作。昆仑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科考工作全面启动,创建申报等前期工作有序推进。青海正以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向世人展现“国家公园省、大美青海情”的独特魅力。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 马敬高:坚持“十好”国家公园建设目标,统筹推进生态保护、生态科研、生态文化三大高地建设,全力保障生态安全稳定,稳步推进保护管理工作,加快智慧建园步伐,不断扩大国家公园影响力,努力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走在前头上作出贡献。
目前,国家公园示范省三年行动已顺利完成,目标任务基本实现,通过在全国率先开展国家公园地方立法、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编制、各项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制定、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试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一系列探索性、创新性、实践性工作,全省自然保护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推进。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办公室主任 刘鹏: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维护“两个确立”的具体行动,持续做好生态保护修复、矛盾调处,推动绿色发展等工作。以2024年正式设立青海湖国家公园的成绩让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放心,让全省人民满意。
全力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努力形成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预计到2025年,青海将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特色鲜明的自然保护地模式,成为全国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自然保护地体系典范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先行区、高原大自然保护展示区、优秀生态文化传承区,在孕育壮阔三江的青海大地上,绿色发展、生态友好的现代化新青海正进阶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