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起领略“国家公园”之魅力
万物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什么样?
国家公园3D体验又将带来怎样的惊艳感受?
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如何“帮忙”守护绿水青山?
8月19日,在高原最美的季节,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将正式开幕,论坛以“国家公园——万物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为主题,主题展览布设有中国国家公园建设成果展、天空地监测与新技术应用展、美丽中国图片展、国家公园3D体验、自然文学和文创产品成果展五大展区,那么,这些展区究竟有哪些精彩看点,8月18日,晚报记者来到会场展区带您抢“鲜”看。
看点一:
看国家公园美丽画卷
从广袤的三江源到神秘的海南热带雨林,从碧水丹山的武夷山到大熊猫的美丽家园,再看东北虎豹乐园里的狂野精灵……走进国家公园论坛会场展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国国家公园建设成果展。“中国实行国家公园体制,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这是中国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项重要举措。”展馆开篇摘自习近平总书记致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的贺信,一幅幅图片文字为整个展览增添了一分山川湖海的秀丽与灵动,展现出我国建设全世界最大国家公园体系的实践缩影,也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体现。
三江径流处,国家公园不仅成为响亮的生态“标签”,也成为大美青海、美丽中国的亮丽名片。当900多亿立方米清洁水源滋润大半个中国,国家公园里的青海,万物并秀绿意盈盈,铺展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长卷。三江源国家公园作为全国首批、排在首位、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实现了中国三大江河源头的整体保护,藏羚的种群数量已经恢复到7万多只。
武夷山国家公园近年来新发现了雨神角蟾、福建天麻等17个新物种;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海南长臂猿得到有效保护;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里,截至目前,野生东北虎的数量已经超过50只,野生东北豹的数量超过了60只。大熊猫国家公园打通13个大熊猫种群的生态廊道,保护了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成立了大熊猫国家保护研究中心……在这里,参观者不仅能对首批国家公园生态系统保护成效一饱眼福外,还能领略到部分正在创建中的国家公园候选区。
看点二:
看高新技术“帮忙”守护草木生灵
在展区的核心区域,本届国家公园论坛主题展览最大的亮点——天空地监测与新技术应用展区将让参观者眼前一亮。国家公园感知平台、陆空两栖垂直起降飞行汽车、电动多旋翼无人机、全自动生态观测站、伪装式机器人、便携式高通量卫星通信站……一系列高新科技成果纷纷亮相展威力,“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的科技加持铺展出国家公园的美丽图景。
“看这个是什么?”一个“树桩”和“石头”引起了记者的关注。“其实这是伪装式机器人。”展区讲解员介绍道,将机器人伪装成石头、枯树等模样,放置在动物经常出没之地,抵近侦察,可在不干扰和伤害动物的情况下进行监测并获取高清视频、位置坐标等数据。
这个陆空两栖垂直起降飞行汽车能干什么呢?原来它可以兼具地面自动驾驶车辆和垂直起降飞机的机动能力优势,可实现山区、林区等场景短距离快速运输人员和物资,以及林区巡检、消防救灾、救援等。
展区内一项项科技成果展示着科技创新在提高林草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促进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推动绿色发展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看点三:
感受自然文学与文创产品魅力
“这套生态文化专辑,是由国内及三江源本土作家围绕三江源自然风光、野生动植物、民族文化编撰的诗歌及散文,是首套国家公园生态文化作品集,即将正式出版。”步入自然文学与文创产品成果展区,这里展出了来自部分国家公园和国家公园候选区的以自然文学、自然科普为主的汉、藏、英文字书籍共400余册。作者用文学表达博物之美、生态之思,让公众通过阅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雪豹、藏狐、兔狲……位于展区中心的这一组玩偶,是青海国家公园的明星物种合集。在文创产品区,这里汇集了来自部分国家公园和国家公园候选区的玩偶、摆件、盲盒、U盘等7大类共计百余种文创产品。这些文创产品不仅突出了各个国家公园的文化特色与内涵,拉近了国家公园与公众的距离,更是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路径。“这个毛毡挂件,是由三江源国家公园农牧民用牛毛制成的,据此,每年可增加收入十万元。”该展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除此之外,主题展览还有一幅幅自然摄影“青海现象”惊艳亮相,3D体验区带您领略大美青海的神韵,感受“万山之宗”“万水之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