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 一道考题 绿色作答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全国各省份必须要作好的“必答题”。
一道考题,开放作答,全国各地,百花齐放!
针对这道考题,青海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青海擘画的产业“四地”为蓝图,加强顶层设计,举全省之力聚焦盐湖产业、清洁能源、生态旅游、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等特色资源,信心十足、全力以赴,势必将青海的优势转化为胜势。
沃野风光好,风劲好扬帆。青海自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全省经济既有规模扩大,更有结构优化,既有总量增长,更有质量提升,高质量发展成绩稳定,信心十足!
青海海南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的光热发电站。图片由魏雅琪 刘鸿曦 西部矿业提供
瞄特色、建“四地”,高质量发展“质”“量”双升
6月26日,西宁市民刘先生驾驶自己的国产理想one汽车前往察尔汗盐湖,第一是想测试汽车长途电池续航能力,第二是参观下汽车电池核心材料碳酸锂的生产地。
“我认为,在‘双碳’目标下选购新能源汽车不仅是响应国家号召,更是对青海产业的支持,因为我查了碳酸锂产量的全国占比,知道我这辆车不出意外动力源泉就来自察尔汗盐湖。”刘先生对青海盐湖产业所取得的成就倍感自豪。
从中国无钾到生产出新中国第一袋钾肥;从最初的力争钾肥投产,到今天的碳酸锂产能不断扩张,持续推动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为中国高效农业、新能源新材料、电子通讯、航天航空等发展奠定基础,掌握国际话语权。
盐湖股份只是青海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据统计,2022年,青海全省盐湖化工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39.2%,实现产值同比增长103.7%,钾肥(实物量)、碳酸锂、纯碱等主要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5.2%、39%、4.8%。
同时,青海盐湖化工产业多元化发展格局日益清晰——钾盐、钠盐、镁盐、锂盐、氯碱五大产业集群梯级开发,横向耦合盐湖化工产业与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逐渐成为全国锂电材料重镇和新材料基地。
今天,青海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已初具雏形,此外,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也在高效推进,实现“质”“量”双升:
青海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典型经验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完成能源领域投资424亿元,第一批大基地并网150万千瓦、第二批大基地开工建设,青豫直流21台新能源分布式调相机群全面建成,玛尔挡水电站与羊曲水电站建设稳步推进。“绿电5周”再次刷新世界纪录,累计输送清洁电量超过300亿千瓦时。
协同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千头牦牛千头藏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突破100个,共和、泽库列为国家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组织开展草种业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大宗绿色产品输出80万吨、价值130亿元。
生态旅游备受全国关注,持续完善青藏、青甘、青川、青新旅游大环线和东部、南部、西部、北部生态旅游精品环线,7条旅游线路入选全国“十大黄河旅游带”精品线路,最美湖泊、最美花海成为热门打卡地。今年1月至5月份,全省共接待游客1294.0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4.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9%和112.3%。
梦幻小火车。图片由魏雅琪 刘鸿曦 西部矿业提供
种植业、养殖业,持续挖掘“绿色”潜力
若问青海人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那必定是绿色。
“想不到一个小小的枸杞能‘变’出这么多花色的产品。”前不久,青海参展商带着自己的特色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外出展销,各类枸杞的“跨界”产品引得外地商客“眼花缭乱”。
纯绿色的枸杞叶茶、100%枸杞汁、冻干枸杞、枸杞白酒、枸杞子油胶囊等,在青海以“绿色”打底实现了枸杞产业的吃干榨净。
青海翔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有机枸杞种植基地负责人介绍:“枸杞全身都是宝但是想要做到吃干榨净,必须实现绿色种植,绿色是市场要求,更是我们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必然选择。”
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光伏产业园区,一排排光伏面板“追风逐日”,通过特高压线路向祖国各地输送绿色能源。而在光伏面板下,一只只悠然自得的“光伏羊”品尝着鲜草,让人看到了一幅光伏产业与农牧业相得益彰的美丽图景。
在青海,不仅有“光伏羊”,光伏这根绿色的纽带还串联起了“光伏+治沙”“光伏+生态治理”“光伏+农牧业”“光伏+旅游”等绿色产业。
再看,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岗什卡雪山又迎来了一批批登山者,站在山顶俯瞰山下,成片的油菜花已经开始泛黄。“来高原攀登,不仅挑战自己更是感受原生态的景色,壮观!”浙江游客李先生发朋友圈炫耀自己的青海之旅。
从绿色产业到绿色发展模式,再到为绿色发展助力,今天的青海以产业“四地”为切入口,一边保护了生态环境,一边描绘了绿色与发展的和谐共生图景。同时,更印证在青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三江集团青稞丰收。图片由魏雅琪 刘鸿曦 西部矿业提供
龙羊峡水库。图片由魏雅琪 刘鸿曦 西部矿业提供
“青海造”“西宁产”,优势产业“全链条”
6月10日,走进位于省会西宁的南川工业园区的青海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只见硕大的厂房内1100台单晶炉正在运转,机器轰鸣,一根根单晶硅棒蓄势出炉。
青海的光伏产业从一根硅棒出发,再经过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光伏组件、光伏电站等产业节点,最终矗立在高原追光逐日,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与全国各地共享青海的绿电“红利”。
随着清洁能源产业的高速发展,青海已经成长为我国清洁能源产业的“硅谷”,吸引了高景、丽豪、晶科、阿特斯等一批光伏产业链龙头企业的相继落户,形成了“上游制造保障下游发电、下游发电促进上游制造”的循环体系,形成了叫响国内外的“青海造”“西宁产”。
不仅如此,在青海的柴达木盆地33个盐湖聚集起了16家规上盐湖开发企业。从单一的钾资源利用,到形成钾盐、钠盐、镁盐、锂盐、氯碱5个产业群。同时,积极推进产业链节点项目建设,启动中信国安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亿纬锂能1万吨碳酸锂项目,建成国内首条2万吨镁基土壤修复材料生产线。
据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青海省集聚力量进行盐湖资源开发关键技术攻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盐湖循环经济产业链,不断提升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动盐湖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走出一条低碳绿色循环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座盐湖不仅是各种稀有元素的提取,它已经涉及到盐湖生态、盐湖旅游、盐湖康养等产业,从盐湖起步一条条链条,编织了一个庞大的盐湖产业集群。
据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青海还将继续打好特色产业牌,不断提升产业能级,通过建设盐湖资源绿色高价值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推进青海大学“两平台一学院两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昆仑山、红旗750千伏输变电等工程建设,力争开工第二条特高压外送通道;完善青藏、青甘、青川、青新旅游大环线,强化点位打造、点位衔接,串点成线、连线成片,促进“快进慢游”;建设千头牦牛千只藏羊标准化生产基地,支持牛羊肉、青稞、油料、枸杞、冷水鱼等领军企业全链条发展。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对于过去,青海高质量发展敢亮成绩;对于未来,青海充满信心。
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青海、两次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青海发展擘画蓝图、把脉定向,为做好青海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特别是2021年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也是生物多样性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之一;青海是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世界牦牛之都、中国藏羊之府;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水、风、光等清洁能源资源蕴藏丰富,发展清洁能源比较优势突出;青海的盐湖资源是本省第一大资源,也是全国的战略性资源……
这是青海的实际更是青海的优势!
将优势变为胜势需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在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调结构上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形成以“四地”为牵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将潜力变为能力需加大创新,创新是筑牢“四地”建设的根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青海需继续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立足高原特有资源禀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紧紧围绕盐湖化工、清洁能源、科技文旅、有机农牧等青海特色优势产业科技需求精准部署,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有效发挥科技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支撑引领产业“四地”建设,不断塑造青海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将蓝图变为现实需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对接,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补强薄弱环节,促进产业体系升级发展,重点围绕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实施工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让盐湖产业、绿色农牧产业、生态旅游产业、清洁能源等产业建链成网,相互促进,集群化、链条化发展。
奋进新时代,迈步新征程。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必定有青海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