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牢记总书记嘱托】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

来源:长云网作者:编辑:刘羿楠发布时间:2023-06-26 查看数0

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要以有效举措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托育、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问题统筹解决好。”两年来,青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贯穿于青海阔步前进的每一步,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努力交出一份份有温度有厚度的民生答卷。

西宁市城西区文亭巷社区干部职工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聚焦聚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在基层社区治理和服务中,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努力,逐渐成为在青海具有代表性的社区。许多部门和单位也慕名而来,在这里学习交流社区发展经验,更重要的是体会和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具体要求。

西宁市城西区文亭巷社区公益岗职工 赵忠玉:考虑到就近就业,所以就来社区工作了,了解了我们社区的工作内容,所以很有意义,而且可以帮助到大家,小区这几年变化很大,生活得越来越好了。

这一年,社区又进行了一些新的建设和发展,结合智慧社区建设,搭建智慧服务平台,让居民居住得更加安心,更加便利。在石榴籽家园创建工作中,文亭巷社区还通过为群众多办实事,以及成立专业志愿者团队,发挥社区在石榴籽家园创建过程中的引领作用。

西宁市城西区文亭巷社区居民 晁耀辉:作为社区的一员,我们真心自愿参加社区服务,包括垃圾分类,文明倡导,我们将为社区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几年,文亭巷社区紧扣“和睦”二字,以“五融五筑·和睦家”社区品牌建设为主线,将辖区内的省、市、区、街道、社区五级党组织联系在一起,进一步深化社区内各党组织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服务共做、事务共商、党员共管、干部共育、文化共兴的联动工作模式,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群众最安心、最放心的港湾,享受更多社区服务。

西宁市城西区文亭巷社区党委书记 主任 刘翠青:在党建引领下把我们的基层治理工作不断提升,今年我们提出了文亭精神养老家园这个服务项目,通过购买社会组织的服务,把咱们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作为重点关注的一个项目,通过成立老年人的兴趣小组,通过系列课堂的活动,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发挥他们的余热。同时我们继续以高质量的要求提升社区工作,让居民在我们社区生活得更加安心,更加放心。

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不仅体现在水、电、路、网以及学校、文化、养老等基础设施的全面改善中,更体现在共创美好生活的奋斗中。为了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变成美好生活,海北州刚察县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在乡村旅游、乡村治理、共同富裕中闯出一条新路子。

海北州刚察县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驻村第一书记 张明:我们实施了民族村寨示范村发展项目,帐篷营地正在建设,基础设施不断健全完善;在产业发展上,大力实施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农畜产品开发销售不断拓展,村集体经济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在乡村治理上,积极有效调处化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草山地界纠纷,法治宣传深入人心,平安建设深入推进。

两年来,果洛藏贡麻村依托稳固的组织基础、优良的产业基础、扎实的群众基础,全力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在各项工作中努力奋进,团结拼搏,先后荣获“全国社会治理示范村”“全国美丽休闲乡村先进村”等称号,2022年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000多元。

青海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每年将75%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建设,千方百计把青海各族群众的事办好办实。

2022年,全省年内累计投入民政事业经费54.06亿元,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30多亿元。2022年,全省基本医保参保570.46万人,其中职工118.2万人,居民452.26万人,参保率达到96.36%。2021年青海常住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3.96岁,比2010年增长4岁。居民人均自有现住房面积达30平方米,比2013年提高3.6平方米。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9年稳步上升。全省行政村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100%。

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人民的幸福与国家的进步同频共振,高质量发展与好日子比翼齐飞。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青海人民正昂首阔步,向着更美好幸福的明天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