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围炉座谈”谈出民生实事金点子
日秀玛村村民在收割、打捆饲草。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不好意思,这些天天气好,大家都在忙着收割饲草,没顾上接电话。”10月30日,拨通先卡加的电话已经到了傍晚,作为黄南藏族自治州日秀玛村党支部书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领头人,先卡加一刻也不敢放松。
“今天忙完后,我答应要去给老党员送主题教育的学习资料,咱们的采访得快点啊。”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先卡加加快语速。
“截至目前,村党支部开展集中学习3次,分组学习2次,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讲党课2次,理论学习做到了全覆盖。”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这样的学习和讨论走到了田间地头、走进了合作社,先卡加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理论学习促发展的重要性,为何这样的认识更加清晰?得从几次“围炉座谈”说起。
日秀玛村位于黄南州同仁市,是乡村振兴重点村,区域面积2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970米,全村共249户1050人,靠着农牧生产、务工、经商、村集体经济发展,这个原本不起眼的村庄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样板村。
“今年,村里的产业规模有所扩大,摆在眼前的就是饲草收仓问题,人手和机械都很紧张。”几天前,主题教育学习讨论在燕麦草收割的现场开启,部分党员和村民说起了眼下的困难。
“先发动全村的党员来义务收割,再看看在家的村民能否来帮忙收割。”面对当前秋收工作,村党支部在围绕饲草收仓、销售等有关饲草产业问题,集中人员征询意见和建议,收集“金点子”,解决眼下的困难。
“消息发出后,有近30名党员响应,还有部分在家的村民也愿意加入其中。”先卡加说,趁着这些天天气晴朗,大家一鼓作气,收割任务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
“明年,我们计划再购置一些农机,在满足村集体产业发展的同时,做大农机租赁产业。今年8月,结合现有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优势,组织农机赴海东等地区开展农机对外租赁服务业务,2台农机设备租赁9天,增加村集体收入3万元,村集体收入来源得到进一步拓展。”先卡加早早做着计划。
第二次的“围炉座谈”是在一次科技创新加快发展的学习中。虽然村集体发展势头强劲,但是摆在面前的问题是专业技术力量不足,该如何解决?
“主题教育就是要引导广大党员学思想、见行动,一方面通过邀请省级农牧业高级专家举办专题辅导,突出农业牧业功能互补作用,另一方面由党支部书记带头学、带头讲,党员们通过谈学习心得、作交流研讨,通过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先卡加正在准备邀请农牧业专家来村授课的事情。
他还说,今年全村种植“青甜”燕麦系列饲草约239公顷,黑青稞约133公顷,实行“划田联片”制度,选出经验丰富、善于种植的“田秀才”,划田负责联片区域,指导合作社稳妥推进工作。
为民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围炉座谈”把群众和党员干部的距离拉得更近,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村党支部联合驻村工作队,通过进村入户、集中讨论等方式,“建言献策”“开门找问题”,主动征求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意见建议7条,拟定涉及科技创新、生态发展、民生福祉等5个方面11条具体措施,切实以推动高质量发展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查找村内对当前产业发展、联系服务群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并制定整改措施、整改期限,通过与上级党委政府和行业部门沟通,及时整改解决问题。截至目前,检视问题3条,已整改3条。
“日秀玛村的发展得益于基层党组织的引领,村党支部、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才有了今天的成绩。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日秀玛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堡垒作用,以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基本党内组织生活制度为抓手,对主题教育学习内容、方式方法、保障机制和课程设置做出针对性优化,切实以推动高质量发展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黄乃亥乡党委副书记杨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