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成绩展形象二十大精神在支部”一线巡礼】党员带出致富路绘出振兴新画卷
长云网讯(融媒体记者张静)走进海北州门源县阴田乡大沟脑村时正值中午,村民安永花正赶往村史馆施工现场,为装修村使馆的党员和村民送上自己亲手做的午饭。
“儿子5月1日结婚,家里抽不出来人帮忙,所以我就拿来了午饭,也算为这个村史馆尽一点自己的力量。“安永花笑着说。
朱发山是大沟脑村党支部书记,也是村史馆的发起人和“项目负责人”。村史馆是从2022年6月底开始动工的,历时50多天,于8月中旬主体结构建设完工。现对屋内进行改造升级,为布展再做最后的工作。
“地上的砖是我们从县上拆迁的地方拉来的,这个老的木门是我家以前老房子拆下来的,风箱、椅子、钱柜都是村民们从自己家里抬过来的,包括工人都是本村村民和党员自发义务劳动。”朱发山介绍,村民们为了让村史馆更加丰富,搜集了很多以前的老物件,等建成后,会陈列在内。之所以要建村史馆,是因为自己尝到了“旅游饭”的甜头,想给村里增添一些特色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观光旅游,并带动更多的群众吃上“旅游饭”。
俗话说:“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朱发山不仅是该村的党支部书记,也是致富能手。朱发山家的杜鹃山庄坐西向东,后靠山坡,面对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景色宜人。夫妻俩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用10年的时间把一个不起眼的农家乐打造成了初具规模的集餐饮、住宿、观赏、采摘、徒步为一体的休闲之地。旅游高峰期时,朱发山会将游客分散到“有条件”的村民家中,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渐渐地村民们也有了参与其中的想法,这也正是朱发山带头的初心。
朱发山的家庭是三代党员家庭,他还有个众人皆知的外号——“铁面书记”。说起缘由,他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原来,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人居环境整治就成了朱发山心里绕不过的坎儿,群众不理解,工作难推动,给了上任后信心满满的朱发山“当头一棒”。看着朱发山头上的白发日益增多,妻子出了一个好主意。既然自己带头没用,就找身边的亲人带头。当晚,夫妻二人就拿着瓜果礼物到了朱发山的岳父家。听朱发山讲清了政策要求和自己的难处,老人当下就答应将自家门前圈占的网围栏进行拆除。朱发山不敢怠慢,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就带着妻儿进行了彻底拆除,里里外外都焕然一新。这件事在村里迅速传开,“铁面书记”为了人居环境整治先拿自己的丈人“开刀”,群众逗笑之余纷纷加入了人居环境整治的行列,乱圈乱占现象消失了,村庄环境变得井然有序。
也正是有了这样的资源优势,朱发山作为大沟脑的“当家人”,就如何发展集体经济有了自己的打算……他拿出几张白纸,上面是他用铅笔画出的村庄轮廓,以及自己的设计规划,并介绍到:“如今村庄的环境卫生有了极大改善,想着以山庄为中心,充分利用河道两旁的林地和群众门前的空闲菜园子,散养土鸡、种植纯天然的蔬菜;也可以将菜园子租给游客,自己动手种植采摘,体验农家田园生活;同时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打造垂钓园等体验项目,让游客留得住,以此带动群众发展民宿经济,增加收入。”
这一张张白纸上画出的不仅是朱发山对村子发展的规划,更是大沟脑村乡村振兴的优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