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青海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来源:长云网作者:融媒体记者 张静 马佩玉编辑:侯桂青发布时间:2023-01-17 查看数0

长云网讯(融媒体记者 张静 马佩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历经8年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全省4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62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3.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地区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群众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通信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青海与全国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我省“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1年以来,我省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以乡村振兴“八大行动”为牵引,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脱贫成果持续巩固

强化动态监测帮扶。严格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去年将监测对象识别参考标准由6000元提高至6700元,开展2轮集中排查和3次因灾排查。两年累计纳入5158户19237名监测对象,落实针对性帮扶举措,74.2%的监测对象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加强产业就业帮扶。出台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实施意见,将50%以上的中央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去年达到62.7%,健全落实联农带农机制,脱贫群众通过发展到户产业实现稳定增收,去年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增长9.5%。全面落实企业吸纳脱贫人口务工补助等政策,举办“雨露计划+”促进就业专场招聘会,4.99万脱贫人口通过生态公益性岗位实现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务工规模年均突破20万人。

支持重点地区发展。编制省级和25个重点帮扶县有效衔接实施方案,将年度60%以上的财政衔接资金和70%以上的东西部协作资金用于重点帮扶县发展,选派15支科技特派团、23支教育医疗工作队开展“组团式”帮扶。抓紧抓实搬迁群众后续扶持,巩固发展39个县级帮扶产业园和282家乡村帮扶生产车间,2.87万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搬迁户实现每户至少1人就业,297个集中安置区全部修建综合服务中心,搬迁群众全面融入当地社会。

巩固提升保障水平。健全完善控辍保学常态化、长效化机制,义务教育巩固率稳定在97%以上。调整优化医保政策,特困人员、农村低保对象和纳入防返贫监测范围的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住院医疗费按90%予以报销,稳定脱贫人口按80%予以报销。建立健全农牧区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脱贫群众安全住房保障率达到100%,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分别提升至80%和94%。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

加快乡村产业发展。结合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和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加大特色种养、乡村旅游等产业扶持力度,建成牦牛藏羊标准化养殖基地30个,国家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别达到33个和180个,乡村旅游接待点发展到2325户,1622个脱贫村光伏产业收益年均达30万元,28.3万脱贫人口拿上了“阳光存折”,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农畜产品线上销售额增长79.5%。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在全国率先实现乡村建设评估覆盖全省,累计选取425个村开展乡村振兴试点建设,统筹整合行业部门资金项目,探索形成了同仁市特色村寨、都兰县路衍经济等一批乡村振兴经验模式。稳妥推进厕所革命,两年新建农牧区户厕7.4万座、公共厕所40座,完成历年来所有问题厕所摸底排查。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整体面貌持续改善。

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持续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三年行动”,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等乡村治理创新经验,在8个县市开展乡村治理试点,常态化开展禁宰惜售、薄养厚葬、天价彩礼专项治理,持续推进“三农”领域常态化扫黑除恶,加强乡村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率98%。

东西协作开创新局

持续深化帮扶协作。江苏在帮扶西宁、海东两市的基础上,15个县区与我省15个国家重点帮扶县建立结对关系,协作帮扶范围拓展至8个市州全覆盖,年度东西部协作资金由脱贫攻坚期的4.07亿元增加到8.59亿元,协作范围之广、帮扶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持续强化产业协作。用于支持产业发展的东西部协作资金比重达一半以上,协作共建工业园区4个、农业园区8个,引进江苏企业21家,实施了互助县万亩菜薹供港蔬菜生产基地、西堡镇生态奶牛养殖基地等一批投资规模大、联农带农效果明显的特色产业项目,累计投资15.36亿元。完成11家东西部协作消费帮扶省级示范销售平台认定,两年累计完成消费帮扶2.85亿元。

持续推进劳务协作。建立健全劳务协作精准对接机制,共同举办12场招聘会,推广订单式、定向式技能培训,携手打造“宁姐月嫂” 家政培训品牌、开展“红石榴就业行动”,4650名农村劳动力依托江苏资源实现就业。持续加强人才交流。两年来,江苏410多名干部人才来青智力帮扶,我省60多名党政干部、20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赴苏挂职锻炼。发挥协作干部人才传帮带作用,加大本土人才培养,举办各类培训班112期,培训干部6414人。推行名院名校“大组团”和专家博士“精英团”帮扶模式,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青海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谢宝恩表示,下一步,将认真贯彻全省“两会”精神,对标对表政府工作报告,严格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以“八大行动”为载体,全面推进“五大振兴”,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扎实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防返贫监测帮扶,加强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提升农牧民务工就业规模质量,完善产业联农带农机制,加大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做好农村新冠疫情防控,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强化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平安乡村建设,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