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聚焦全省两会·学报告 谈发展】玉树:锚定目标再出发

来源:西海都市报作者:编辑:赵文莉发布时间:2023-01-19 查看数0

为建设现代化新青海贡献玉树力量

省人大代表、玉树藏族自治州委书记 蔡成勇

玉树藏族自治州将继续以不负嘱托、不负时代的紧迫感投身实践,努力建设“健康现代幸福”新玉树。

坚定不移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绿色发展这一核心,抓住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这一重心,推动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按照“四地”建设要求,紧盯有机、品牌、高端,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主供区。用国际标准和视野谋划玉树生态旅游,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首选区。大力开展“无废城市”创建,推进“气化三江源”工程,推进国家电网向牧区延伸,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普惠区。坚持把“抓项目、强招商、稳投资”放到战略高度,以投资带动发展、以项目促进民生。

坚定不移做好“中华水塔”守护人。始终把“生态立州、绿色崛起”贯穿于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高水平建设管理国家公园,实施好园区内城镇建设和现代化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积极协调和对接特许经营,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深入开展“中华水塔”保护行动,持续开展绿色“九进”活动,积极引导“崇山敬水”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态文明价值观相适应,加快生态文明自觉养成。坚定不移推进全域无垃圾和禁塑减废专项行动,探索建立可行、有效、稳定的垃圾处理机制和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置全链条机制。

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实施好州级“十大工程”,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重点围绕强化基本公共服务,补齐农牧区基础设施短板,打造好高原生态农牧业和生态旅游业等绿色振兴产业,走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乡村振兴之路。坚持教育发展优先,深入推进教育提升“1+7”机制和“六大工程”。扎实推进健康玉树建设,加快建立公共卫生安全体系,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构建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鼓励大学生创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培育更多的就业增长点,实现促进就业增收成为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纳玉堂整理)

高水平打造三江源地区中心城市

省人大代表,玉树藏族自治州委常委、玉树市委书记 张琨明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玉树市打造成“三江源地区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江源儿女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在新起点上,我们将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握报告精神实质,感恩奋进、笃行不怠,努力在更高水平推进青藏高原一流的现代化城市建设,让全省“两会”精神在玉树市落地生根、结出硕果。

玉树市将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治青理政大战略、大蓝图,结合自身实际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积极融入全州全省“四地”建设工作布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守住维护稳定、生态保护两条底线,突出“城市更新”和“文旅融合”两大主题,科学编制城市更新和新寨新区建设规划,持续提升城市建设品位和“智慧化”管理水平,让城市更具韧性、更加智慧、更有温度。牢牢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工作,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大力实施“五个一万”工程,高水平打造玉树市综合物流园区,推动国营牧场体制改革和设施农业试点,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玉树市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关于作风建设的“六个一”工作要求,切实把大抓基层、大抓落实鲜明导向贯穿建设“六个现代化新青海”、推动“三个形象,六区建设”、全力打造“四个示范市”全过程,广泛凝聚起打造“三江源地区中心城市”的磅礴力量。(纳玉堂整理)

奋力谱写囊谦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省人大代表、囊谦县委书记 石大存

囊谦县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农牧为基础,生态为根本,文化为核心,民生为主线,稳定为保障,建设成为农牧互补样板区、全域旅游引领区、康巴文化展示区、社会治理示范区,青藏交界区域商贸物流集散中心,进藏入川生态廊道节点城市,奋力开创“健康现代幸福”新囊谦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将在全力促进经济恢复向好发展上下功夫。以重点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项目策划、引进、开工、建设,优化招商投资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回升向好。在加快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上下功夫。大力推进“林长制”“河湖长制”,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在高质量建设产业“四地”上下功夫。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为抓手,努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征的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首选区。在坚决兜住兜牢民生底线上下功夫。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办好民生实事,优化公共服务,让全县人民的生活更有品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下功夫。唱响青海“南大门”“澜沧江畔党旗飘,民族团结世代传”新时代民族团结大合唱,促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纳玉堂整理)

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

省人大代表、曲麻莱县委书记 谭晟

我们将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牢记守护三江源头、保护“中华水塔”重大使命,聚焦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目标,全面压实压紧生态环保责任,全力保护好源头生态,让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名片更加多姿多彩,努力走出生态生产生活互相促进融合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当好江河源头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六个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目标,紧盯“四地”建设布局,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定位不动摇,坚持生态畜牧业、生态文旅产业、生态治理产业“三生”共促,努力实现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生产发展“三生”共赢,不断推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立足实际,探索创新,实施“一红三高”党建示范引领工程,重点打造“红色资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四大品牌矩阵,通过“点线面”三维联动,以构建强有力的组织体系为保障、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不断实现生态经济共赢共生、生活品质日臻美好、社会治理多元高效。(祁宗珠整理)

坚持绿色发展 不断优化生态环境

省人大代表,治多县委副书记、县长普措格来

作为一名基层代表,我将第一时间把报告内容传递到长江源头基层一线,广泛动员和号召大家积极投身到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中来。

今后,治多县将抓牢生态保护,充分发挥国家公园、生态管护员的作用,持续打好“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常态化开展全域无垃圾、禁塑减废等专项治理活动;全面推进河(湖)长制工作,确保县域水生态安全,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当好源头“守护人”。

抓实乡村振兴,持续深入推进“五大振兴”,持续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弱劳力、无法外出劳动力就业增收,着力在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创业带头人上下足功夫,坚决兜住民生底线。

抓强产业发展,以创建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主供区为契机,依托“玉树牦牛”资源影响和“阿米雪”“中孚达”等品牌优势,不断提升畜产品统购统销市场经营能力,切实提高牧民群众的收入,持续发挥好4家“千头藏羊、牦牛繁育养殖基地”带动作用,全面推动生态畜牧业提质增效。

抓好人居环境,坚持绿色发展的原则,在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上下足功夫,积极争取高海拔城镇绿化试点等重点项目,做好人居环境改善、居民生活用水质量提升、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

抓优文旅融合发展,以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首选区为契机,持续秉持生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依托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地区位优势和三江源国家公园这一金字招牌,持续完善打响打亮“万里长江第一湾”生态旅游名片,不断提升治多县文旅价值与吸引力。(李延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