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代表委员风采】 传递基层好声音 带来百姓新期待

来源:西海都市报作者:编辑:李娜发布时间:2023-01-14 查看数0

全省两会大幕开启,代表委员带着为民履职的神圣使命,带着一年来满满的收获,共聚西宁。他们肩负重托,用自己的履职故事,讲述身边的变化与成就,为两会带来了最鲜活、最生动的基层好声音。

省人大代表沙莉娜:发动多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

“省委省政府特别重视社区建设工作,出台了很多政策支持社区工作,从职业通道、工资待遇等方面关爱社区干部,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省人大代表,西宁市城东区学院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沙莉娜说。

连续两年,为了激励社区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西宁市启动社区党组织书记实行事业岗位管理试点工作,通过规定程序,将数名优秀的社区党组织书记纳入事业编制管理。作为首批被聘用为西宁市事业岗位人员的社区党组织书记之一,沙莉娜对此感触颇深。

“上面千条线,社区一针穿。基层太需要年轻力量和专业队伍的支撑,希望有更多的好政策向基层倾斜,留住人才,促进发展。”从事基层社区工作二十多年的沙莉娜介绍,去年最大的收获就是西宁市指导社区完善“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按照综治“一张网”要求优化社区综合网格划分,促进基层自治与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深度融合。

“我一定将基层群众的心声带到大会上,认真履职,希望能够通过多措并举的方法不断夯实社区队伍服务能力和水平,发动多方力量积极参与基层治理,让群众享受更多的民生福祉。”沙莉娜说。(周建萍)

省人大代表席金莲花:带动更多老百姓增收

第一次参加全省两会,省人大代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林川乡乡长席金莲花带来了好消息——去年,乡村振兴全面铺开,身处脑山地区的林川乡百姓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

林川乡海拔近3000米,过去老百姓靠种植青稞、燕麦为生,靠天吃饭,没有从土地中获得多少收益。去年,林川乡引进高原冷凉蔬菜种植项目,在两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试点,流转土地66.67公顷,种植荷兰豆苗和供港菜薹,销往广州、上海、香港等地,收入可观。

席金莲花介绍,老百姓的收入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把土地出租给种植大户,获得土地流转收入;二是不用外出务工,在自家土地上采摘、看护,既能照顾家中老人和孩子,又能挣上钱。“去年,蔬菜长势比较好,一个壮劳力采摘一天收入在三四百元左右,老年人一天采摘‎五六‎个小时,收入近一百元。我们粗略地统计,仅老百姓的采摘收入就达20多万元。”席金莲花说,从土地获得红利,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

今年,林川乡谋划扩大种植规模,已申报另外两个村打造高原冷凉蔬菜种植基地,配套建设保鲜库、冷冻库等,带动更多老百姓增收。(彭娜/文 史凯/图)

省人大代表任莹:全力推进基层医院高质量发展

从事基层卫生工作25年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任莹,怀着激动的心情前来参会。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将切实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履职能力,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树牢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理念,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认真审议各项报告,积极建言献策,反映基层心声,传达人代会精神,发挥好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任莹说。

任莹表示,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寻常又极为不易的一年,全省上下团结奋斗,攻坚克难,有效保障了各族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广大医务工作者作出了巨大的奉献,政府也增加专项资金加大了医疗机构各项投入力度,有效补齐了医疗机构的设施短板,大力改善医疗设备条件,为开展医疗救治创造了较好的就医环境。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快推进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医护队伍建设,补齐短板弱项,持续推进健康海北建设。”任莹说。(周建萍)

省政协委员张成梅:努力创新厚植绿色发展理念

第一次带着来自基层声音参加全省两会、第一次和众多委员一起建言献策、第一次胸前佩戴红色证件……新任省政协委员、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质量物资管控中心化学检验分析工张成梅倍感振奋也略显紧张。

参加工作11年来,张成梅始终坚持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立足岗位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从普通的化学检验分析工一步步成长为我省的“技术状元”,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和技术创新等事宜始终是她最牵挂的事。

说起过去的收获,张成梅满心欢喜,在大家的努力下,她所在的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生产突破:通过实行电解槽个性化管理和优质原料精准供应,绿色3N铝生产成功并得到用户的认证;成功试制出20余种合金产品,合金品种在国内占领先地位。

“正是依托我省清洁能源优势,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我们不断加快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通过提高合金化率和产品附加值,实现效益最大化和产品转型升级。”张成梅说,得益于产业转型升级,让青年一代企业员工看到了前景广阔的发展之路,自己一定会把来自基层的声音传递到大会上,让绿色发展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周建萍)

省政协委员马青山:把草原生态保护成效讲给大家听

今年的全省两会是在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牵动着全省各族干部群众的心,也牵动着基层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者马青山的心。

马青山是黄南藏族自治州林业站副站长、推广研究员。他说,近些年,在国家和省上的大力支持下,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性好转,他要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把草原生态发生历史性变化和取得的成就讲给大家听,同时反馈草原生态治理面临的任务和基层存在的问题,希望得到更多支持。

“过去的5年,国家对黄南州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总投资达7.27亿元,发放草原生态补偿资金14.06亿元,发放草原生态管护员工资6.05亿元。经过5年的全面治理,退化的草原得到有效修复,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增长4.54个百分点;天然草原平均可食牧草产量增长1.15个百分点,生态环境有了根本性好转,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马青山相信,今后5年,草原生态环境一定会有更大的改观,农牧民的生活一定一年比一年好。(作者:彭娜)

省政协委员杨尕藏三智:不断推进藏医药发展步伐

“我是一名新任的省政协委员,我要向老委员学习,积极建言献策。”省政协委员、海北藏族自治州藏医院院长杨尕藏三智说。

说到传承和推广藏医药,杨尕藏三智侃侃而谈。去年,海北州藏医院不断推进藏医药发展步伐,进一步发挥藏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方便群众便捷获取新藏药预防方和治疗方,专门开设藏药便民门诊,赢得群众高度赞誉。医院还加大力度选送专技人员外派学习,培养一批“放得心”“靠得住”的年轻团队;利用“师带徒”形式,借助“青海省中藏医药管理局培养一批骨干人才及研修项目”等平台,搜集和整理名老专家的临床经验,总结学术思想,培养本土年轻骨干医师,让名老专家的临床经验得到传承和发扬,更好地服务各族群众。

今年,杨尕藏三智将带领全院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医疗质量检查工作,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充分发挥藏医药特色优势;继续加大藏药制剂能力建设,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藏医药服务。(彭娜/文 史凯/图)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