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 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绘就青海新图景
长云网讯(融媒体记者 赵文莉 刘羿楠) 青海湖流域普氏原羚主要栖息地观测到的种群数量增加,全年均值2780只;
鸟类种群数量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全年累加数量46.2万只;
青海湖裸鲤的总尾数3.46亿尾,总资源量为10.04万吨;
湿地样地年际间植被高度、覆盖度、生物量略有增加,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等级以“良”为主;
环境电磁辐射水平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规定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制;
雪豹、岩羊、白唇鹿,西藏棕熊,野牦牛等珍稀动物频频现身青海各地;
……
山川秀美,万类霜天竞自由!展现的是青海生态环境不断向好壮丽画卷,而背后彰显的是青海保护生态的决心和力度。
“青海建设生态文明高地是一场机遇性、重塑性、紧迫性的变革,需要破解很多前所未有的难题,特别是要在实现高水平保护的目标下,破解保护和发展的矛盾。”青海省政协副秘书长、民革青海省委会专职副主委曹海玲说。为此,青海争取生态特区建设的政策支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和改革试验。
“生态是我们牧民的命根,生态变好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天峻县达尔那生态畜牧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尕给加喝着浓浓的奶茶,唱起草原的牧歌,骑马、放牧……在生态环境保护进程中,青海立足生态优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挖掘生态潜力与价值,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成立生态畜牧专业合作社,推进养殖标准化、科学化。
“每年春天,我们负责把采购回来的草皮回填到杆塔下方,用来恢复绿植生态。在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方,我们先将土壤和草种混合好之后,再用‘绿植袋’将它带到相应的地方,这样一点点修复杆塔下方及其周边土壤沙化问题。”国网玉树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配网主管吕紫薇介绍,为保护玉树三江源生态环境,国网玉树供电公司将生态保护置于电网建设与运维前端,积极探索“生态+电力”的电网建设发展模式。
“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品’思路,计划挖掘现有旅游资源,打造树屋乐园营地一处,以此打响休闲旅游乡村名号,形成独具凉坪特色的旅游产业。”海东市民和县西沟乡凉坪村支部书记马玉琴介绍,近几年,借环境综合整治“东风”,凉坪村大力发展集生态旅游、休闲康养为一体的产业项目,将原来“平凡”的小树林建成了集田园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观光旅游营地,村民吃起了生态旅游饭。
近年来,青海统筹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通过各类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实施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高质量建设国家公园、全面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等一系列措施,让全省重要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得到明显增强,逐步形成全方位系统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格局。
“青海省第十四党代会强调,坚定不移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未来五年,将加快建设生态友好的现代化新青海,在推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上不断取得系统性突破性标志性成果,让生态文明高地生机盎然、风光无限。”中共青海省委党校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才吉卓玛说,高质量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建设现代化新青海必须牢牢把握的一个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