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平安:以“绣花之功”打造“三最”之城

来源:海东日报作者:编辑:王荟发布时间:2021-11-01 查看数0

“没想到海东的城市这么干净整洁!”

“没想到海东的公厕竟然是星级的!”

“没想到海东城市的夜景竟是这么美!”

日前,主流媒体海东行十余名记者走进海东市平安区,在对核心区城市管理成效展开现场采访时,一位中央驻青媒体记者一连说了三个“没想到”。

“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是新时代城市治理的“必答题”。近年来,海东市城市管理部门立足海东市正处于农村向城市转变、农业向工业转变、农民向市民转变的转型期的实际,拿好“绣花针”,练好“绣花功夫”,做好城市管理精细化的大文章,城市管理正在经历破茧成蝶的蜕变。

干净的街面 让人惊叹

“现在已经是深秋了,路上竟看不到落叶,真佩服那些环卫工人!”近日,媒体行采访团在平安区平安路刚一下车,就有不少记者提出各种问题,发出各种感叹。

记者看到,整条街道干净整洁,在地上根本找不到任何垃圾,落地的树叶也被环卫工人及时清扫了。

“是不是因为我们要来采访,你们特意安排打扫的?”面对记者的疑惑,一位环卫工人摇摇头说,平常他们都要及时清扫街面,因为有“垃圾不落地”的规定。

平安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副局长殷恒梅介绍,如今海东市正在向现代化城市迈进,老百姓对城市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城市保洁带来挑战,为此平安区城管部门对环卫清扫进行了量化管理,“在一定区域内,落地的垃圾不能超过一定的克数,超过就算不合格。”

不仅落地垃圾“按克论成败”,封堵垃圾源也成为重中之重。据介绍,在“以克论净·深度保洁”的基础上,平安区制定了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工作方案,建立了“人工全域覆盖、机械冲扫结合”的作业机制,并优化作业方式,创新推行“大机械普扫、小机械跟扫、洒水车冲刷、快速捡拾、人工保洁”的“三机五步”保洁工作法,打造交叉立体式作业模式,不断提高保洁作业质量,日均出动环卫工人230人次、清运处理生活垃圾120余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96.2%,城区主次干道机械化作业率达到了90%以上。

同时,平安区城管部门持续加强渣土运输车辆管控,建立起“源头控制有力、运输监管严密、处置规范有序、执法查处严厉”的渣土车长效管理机制,按照“一工地一牌证、一车辆一准运证”的原则,建立车辆准运制度,设置渣土运输专项整治检查点,对违规拉运污染路面的车辆严管重罚,让违规渣土车无处遁形。

在星级公厕享受星级服务

“在平安上厕所也是一种享受,感觉是在享受五星级的服务。”在平安大道和享堂路交会处,一座公厕让一位来自省城的记者由衷感叹了一番。

从远处看,这座公厕更像是一个展览馆,建筑的外立面搭配了红砖造型,非常具有艺术性。公厕内部也令人刮目相看,蹲坑、洗手台等都整洁明亮,没有任何异味。

“这座公厕还兼具了环卫工人休息间的功能。”平安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工作人员介绍,公厕的值班室可供环卫工人休憩,这样既方便了市民,也让环卫工人得到了关怀。

按照“规范化、制度化、日常化”的管理模式和考核标准,平安区城管部门进一步细化公厕管理服务质量考核监督,对每座公厕都要求做到定人、定员、定岗,有负责人、有保洁、有考核、有监督;严格执行“七净七无两通一明”(墙面净、门窗净、隔断门板净、蹲位地面净、设施设备净、室外环境净、管理用房净,无蛆蝇、无尿垢、无异味、无阻塞、无烟蒂纸屑、无积水、无积灰蛛网,水通、电通,灯明)的公厕卫生保洁质量标准,努力将公厕打造成展现城市文明卫生形象的新窗口,为市民创造良好的如厕环境。

“民呼必应,民求必为。”在大力推进城市管理服务创新过程中,平安区城管局管辖的21座公厕目前已全部免费开放,同时加大了对公厕人性化的改造力度,增设了第三卫生间和高低洗手池、自动烘干器、无障碍设施、母婴设施等,为残障人士、老人、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使用公厕提供便利;设立16座环卫驿站,驿站内配备热水、雨伞、针线包等日常应急物品,为环卫职工提供用餐和休息地点的同时,也为市民、游客提供了更贴心的服务。

“年内还将新建24座公厕,将全部纳入市场化运行模式,将公厕打造成为干净、温馨的城市服务驿站,形成分布合理、管理规范、如厕文明的公厕服务体系。”平安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

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

“没想到海东对垃圾分类这么重视,并且推出了这么多有创意的宣传方式,让垃圾分类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一位中央驻青媒体记者说。

在平安区街头,随处可见垃圾分类的宣传,包括每个公交站亭宣传栏里,都有喷绘制作的宣传标语。在平安区东方明珠小区里,垃圾分类宣传语被制作成树状,每个“树干”上都画有应该分类的垃圾,让人一目了然。

垃圾分类自然离不开分类垃圾箱。“按照先行试点、打造样板、示范引领的工作思路,我们选取东方明珠、金阳光、恒鼎国际3个小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通过建设垃圾分类科普屋、垃圾分类入户‘敲门行动’‘小手拉大手’等形式,广泛开展多载体、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逐步引导市民养成‘减量、循环、自觉、自治’的行为规范。”殷恒梅介绍,目前区城管局已向各试点小区派驻9名执法人员,联合物业公司分时段在试点小区推行“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的垃圾分类模式,“撤桶并点”工作目前正在有序推进中。

“现在我们的垃圾都是分类投放,已经养成这样的习惯了。”家住东方明珠小区的马女士表示,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市民们充分认识到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垃圾分类已经在平安区蔚然成风。

今年以来,平安区城管部门从源头治理、分类投放、减量激励、日常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通过建章立制、宣传培训等方式,营造出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氛围,同时提升垃圾分类硬件设备建设,加强便民服务,力争到2021年底,将3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打造成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建立起平安垃圾分类的“特色名片”。

海东的夜景别有风味

“平安的夜景别有一番风味!” 华灯初上,漫步在平安大道,不少市民发出这样的感叹。

亮化工程是现代化城市管理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平安区城管部门为此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照明设施维护水平,扩大了城市照明设施排查范围,结合智慧路灯建设,不断提高处置效率,城市亮灯率达到了98%以上。

“特别是在节庆活动期间,我们对亮化工作还要‘加餐’,让海东城市核心区确实亮起来、美起来。”殷恒梅表示,按照“主要道路亮化为重点,沿路建筑物亮化为烘托,节点亮化为点缀”的亮化思路,平安区对平安大道(化隆路—民和路)道路树木、白沈河河道等中心城区夜景亮化、背街小巷照明提升进行了升级改造。同时对海韵酒店、三千坊等城区主要商业综合体及主干道两侧楼宇进行亮化及日常维护,打造夜景照明精品工程,让城市更加亮丽多彩。

“现代化城市需要‘大城管理念’来管理,今后我们将坚持以让人民满意为目标,创新思变,树立城市管理‘全周期’新理念,运用大城管、城市美学、经营城市、无废城市、智慧城管、全民城管6个理念,做城市‘好管家’、市民‘好家政’,以城市品质大提升助力海东城市核心区建设,全力打造全市最干净整洁、最文明有序、最充满活力的‘三最’现代化新城。”殷恒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