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要闻精编】每日教育新闻综述(总第287期)
本期目录
【综述】 近日教育要闻(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名已开始,共计划招录3.96万人。考生可于10月15日8:00至10月24日18:00期间登录“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http://bm.scs.gov.cn/kl2024)进行网上报名。
▪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日前印发通知,正式将“质量管理与认证(专科)”及“质量管理工程(专升本)”两专业列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清单》,并对两专业的基本规范予以颁布施行,还颁布施行了两个专业的自学考试专业基本规范,包括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设置要求等内容。
▪ 日前,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联合举办2023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仪式,向社会推出50名优秀少年的先进事迹,并召开“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工作座谈会。
▪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发布《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申报公告》。网络申报系统于10月20日至11月1日开放,在此期间申报人可在国家社科基金科研创新服务管理平台按规定要求填写申报信息。
▪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202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美术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和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将于2023年11月—12月分别在湖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举办,期间将对音乐教育专业、美术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进行研讨。
▪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公布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名单。本年度共立项235项,其中重点项目20项,每项资助金额为35万元;一般项目150项,青年项目36项,西部项目29项,每项资助金额均为20万元。
▪ 近日,教育部公布第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名单,明确将按照“有进有出、动态调整”的原则,采用实地调研、年度计划执行复核等形式,对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情况进行监测和管理。
▪ 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公布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2023—2025年)培养对象和培养基地名单。明确给予职业教育高层次人才相应待遇和支持政策,在专业发展、职称晋升、岗位聘用等方面予以倾斜。
▪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截至2023年6月30日完成备案的学位授予单位自设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名单,对原风景园林学、医学技术、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等一级学科及其下设二级学科和依托上述一级学科设置的交叉学科进行了相应调整。
▪ 近日,科技部、教育部等10部门印发《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划定了科技伦理审查的主要范围,明确了科技伦理审查的责任主体、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的设立标准和组织运行机制,明确了科技伦理审查的基本程序,确定了伦理审查内容和审查标准。
▪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明确要推进公共算力资源覆盖校园,鼓励各类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积极运用算力平台为学校实习实验实训环境、平台和基地建设及转型发展提供支撑,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升教育体系内在质量水平。
▪ 近日,教育部召开第二批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工作交流会。会议提出国家教材基地建设要明确认识定位,深刻领会设立国家教材基地的重要意义;要关注数字赋能,推动教材形态变革等要求。
▪ 即日起至10月25日,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平台开启,考生可登录网站进行正式报名。报名时间为每天9:00—22:00。网址:https://yz.chsi.com.cn
【特写】 近日青海教育
▪ 长云网:青海各地扎实推进第二批主题教育(来源:《青海新闻联播》,《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启动以来,青海省各市州把“学思想”作为首位政治任务贯穿始终,党员干部更加注重理论学习,持续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全面部署落实、有力有序推进,确保第二批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 长云网:民心相通 文明互鉴 共同促进“一带一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来源:《青海新闻联播》,《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一带一路”建设十年来,青海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以促进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为宗旨,通过部省共建方式,不断推动青海省属高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科研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一带一路”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了很多平台,也为培养国际化的人才和交流合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2020年,教育部“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部省品牌培育项目”申报工作中,青海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首次申报的《解锁丝路文脉·探索地方精粹》项目成功获批,成为青海省唯一获批院校。同时,经过努力,青海民族大学先后与尼泊尔克里布隆大学、俄罗斯卡尔梅克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等50多所“一带一路”沿线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全面服务国家和地方对外交往需求。
▪ 长云网:青海举行少先队纪念建队74周年暨初一建队仪式省级示范活动(《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长云网讯(融媒体记者 陈星霖)为引导广大少先队员继承和弘扬少先队的光荣传统,增强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自豪感,10月13日,共青团青海省委、省教育厅、省关工委、省少工委在西宁市湟源县第二中学举行“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为主题的少先队纪念建队74周年暨初一建队仪式省级示范活动。
活动中,举行了庄重、严肃的建队仪式,开展了隆重的“红领巾奖章”四星章颁章仪式,全国红领巾巡讲团成员、优秀红领巾讲解员代表分别以《追星》《哈城社火》为题开展了精彩的宣讲,旨在积极引导全省广大少先队员继承和弘扬少先队光荣传统,不断增强激励少先队员们牢固树立入队、入团、入党的志向理想。
活动现场设置了“少先队知识我知道”、红领巾非遗达人、红领巾石榴籽、红领巾生态乐园四大互动展示区。在辅导员老师和红领巾讲解员的指引下,湟源县各中小学的少先队员代表们积极参与到队礼仪教育、红领巾奖章知识的趣味学习,进行皮绣、排灯、剪纸、刺绣等少先队校外实践基地特色手工制作,开展民族团结知识展览、品尝民族美食、服装展示,进行环保手工制作、垃圾分类游戏,在实践体验中增强少先队组织的光荣感和归属感,感知社会、了解国情,从小树立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
▪ 长云网:华中科技大学 名校进高中 逐梦正当时(来源:《青海新闻联播》,《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为进一步加强高中与高校之间人才培养的交流衔接,帮助学子了解高校招生政策、专业设置、就业形势等,近日,华中科技大学的教授走进省内多所高中,开展科普报告、职业生涯规划讲座。
在青海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一堂特别的物理课正在进行。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的傅华华教授带来了“对称性与对称中的不对称——另一个视角看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科普报告,帮助学生应对并建设高考巧妙厘题思维,并在专业选择、学业规划等方面为学生答疑解惑。
▪ 西宁晚报:西宁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正式揭牌运行(《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10月14日上午,西宁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在市民中心揭牌运行。
教育基地的建成,是落实中央和省委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重要举措,是西宁市创建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更是争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好样板的生动缩影。教育基地综合运用图文影像、3D投影、互动体验等方式,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和民族工作发展历程,展现了西宁历史、生态、文化等各领域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融合之美,展示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美好画面。
西宁市将以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为契机,以走在前作表率为牵引,发挥好教育基地作用,使教育基地成为宣传党的民族工作、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的平台,成为有力助推西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的平台,成为党员干部教育的主阵地、国民教育的大课堂、社会教育的大学校,推动各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当好每一颗“石榴籽”,共守民族团结、共建美丽家园,奋力谱写西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 西宁晚报:我省首所全国共享农民田间学校成立(《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近日,全省首所“全国共享农民田间学校”在大通县景阳镇甘树湾村大通县丰谷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挂牌成立。
据悉,在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公布的第二批66所全国共享农民田间学校名单中,大通县丰谷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田间学校成功入选,成为青海省唯一一所“全国共享农民田间学校”。全国共享农民田间学校的挂牌成立,是大通县全力推动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强化高素质农民培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全面夯实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阵地结出的丰硕成果。
今后,大通县农业农村局将充分利用“共享农民田间学校”,突出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进一步加强对学员的实践教学,拓展学员的能力培养,充分发挥田间学校的前沿阵地作用,让田间学校成为乡村振兴、人才振兴的重要载体,以高水平教育培训推动大通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 长云网:西宁市城中区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提质增效(《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长云网讯(融媒体记者 陈星霖)“感谢政府提供的创业补贴,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西宁市城中区南滩街道办事处高校毕业生舍仁杰今年成功申领到了创业补贴。今年以来,西宁市城中区人社局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的就业创业需求,通过落实创业扶持政策、细化公共就业服务、开发就业见习岗位等方式,助力高校毕业生实现更充分就业、更成功创业。
截止目前,西宁市城中区人社局已为高校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1030人103万元,创业补贴1人1万,企业新增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及一次性奖56人49.5万元。通过开展“创业导师专项辅导”“青海民族大学对接会”等活动,今年入驻高校毕业生创业企业6家,行业涵盖生物医药、文化传媒、电子商务、文化教育等业态,带动高校毕业生就业48人。
通过精准掌握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级分类施策,提供岗位推荐、技能培训、政策解答等“1131”就业帮扶,鼓励高校毕业生通过未就业毕业生求职登记小程序进行登记,今年通过小程序平台线上登记140人,提供职业指导、岗位推荐等服务130人,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824人,其中就业627人,就业率76.07%。
▪ 长云网:青海科技馆“上新” 一起“云打卡”!(《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长云网讯(融媒体记者 陈星霖)为引导公众充分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自觉呵护地球家园,共同守护生态安全,近日,青海省省科技馆“生命万千—留住自然之美”生物多样性主题科普展正式对外开放,跟着记者的镜头一起“云打卡”吧!
本次展览结合“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助力科技自立自强”全国科普日主题,以展示生物多样性为主线,带领公众领略自然界的多姿多彩,包括守宫、螃蟹等憨态可掬的动物萌宠,蝴蝶、贝类等活灵活现的动植物标本,蜂花世界、铠甲勇士等生动写实的图文展板,以及“自然邮局—写给未来的信”等形式多样的互动体验项目,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向青少年普及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科普知识,获得了大家的欢迎和好评。
本期 《每日教育新闻综述》 第287期
编辑制作 |鲁海曦
技术 |李国庆 颛晨 赵文竹
▪ 《每日教育新闻综述》 宣传片
(播音:滕晓玲 制图:颛晨 视频制作:鲁海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