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要闻精编】每日教育新闻综述(总第285期)
本期目录
今日美图
▪ 习语品读|“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来源:央视网,《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在中国,“先生”一词是对德高望重者和学识渊博者的尊称,强调了一种修为、一种精神和一份崇敬。《礼记》中就曾将老师称作“先生”:“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充分体现了古人对师者的敬意与崇拜。而“大”,就是一个人张开手脚、顶天立地。“先生”冠之以“大”,突出了为人师者所需要的境界和风范。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大先生”的标准,“大先生”是“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是“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要“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
先生之“大”,不在于学校之大,也不在于职称之高,而应在学问之深、品德之高、格局之大等。古有孔子、朱熹、韩愈,今有梁启超、蔡元培、陶行知等,均于社会、国家、民族、人类未来抱以深刻洞见及满腔热忱,成为世人景仰的“大先生”。
先生之“大”,大在学问。渊博的学识是成为“大先生”的基础,正如“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无扎实学识,难当师之大任。
先生之“大”,大在品德。人无德不立,抛弃了品德操守,就难以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对于教育来说,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
先生之“大”,大在格局。正所谓“三尺讲台系国运,一生秉烛铸民魂”,教师担当着培养时代新人的任务,必须心怀“国之大者”,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
何为心怀“国之大者”?即“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了然于胸。今天,全国各级各类学校2.9亿多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1800多万教师则是打造这支“梦之队”的筑梦人。北宋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教师不仅应心怀如此境界,更要培养学生去承担这样的历史责任和国家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文章,风格鲜明、思想深邃、内涵深刻,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这些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充满魅力的语言,是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人格魅力的生动体现。
【综述】 近日教育要闻(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 中共教育部党组在9月16日出版的第18期《求是》杂志刊发文章《奋力开拓教育强国建设新局面》。
▪ 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4部门近日联合印发通知,调整完善助学贷款有关政策,明确自2023年秋季学期起,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含第二学士学位、高职学生、预科生,下同)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由不超过12000元提高至不超过16000元;全日制研究生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由不超过16000元提高至不超过20000元。
▪ 教育部近日印发《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明确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定于2023年12月23日至24日,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或有使用画板等特殊要求的少数考试科目安排在12月25日。
▪ 日前,教育部启动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大赛以“筑梦青春志在四方,规划启航职引未来”为主题,由教育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大赛将于2023年9月20日起开始报名,届时参赛学生可通过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平台或指定通道进行报名。网址:
▪ 教育部日前印发通知,部署做好2023年秋季学期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提出要全力确保受灾学生应助尽助,各高校要扎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全面摸排受暴雨洪涝等影响的学生情况,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学生纳入资助范围。
▪ 9月13日,以“推广普通话,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第26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在青海西宁开幕。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全国推普周领导小组组长怀进鹏,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出席开幕式,怀进鹏讲话,吴晓军致辞。
▪ 日前,教育部、中国残联制定印发《视力残疾和听力残疾人员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要求办法实施之日起一年内,各地设置测试站点开展测试,暂不具备条件的应制定站点建设规划等。办法将于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
▪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决定支持部分高校与企业共建第二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入选第二批建设高校名单。
▪ 9月9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教育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指示精神的通知》,就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有关工作作出部署。《通知》要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关于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是教育战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各地各校要广泛宣传动员,深入学习领会,持续践行落实。
▪ 9月11日,教育部、国家民委、共青团中央在云南昆明召开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推进会。
▪ 9月11日,教育部与云南部省会商会议、教育部直属高校在滇定点帮扶十周年座谈会在昆明举行。
▪ 近日,教育部颁布《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将于2023年10月15日起实施。《办法》提出了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总体要求,规定适用对象为面向社会招收3周岁以上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违法开展校外培训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 9月9日,教育部党组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指示精神、李强总理批示要求和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精神。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中首次提出了教育家精神,并论述了核心要义。教育部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是要将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强总理批示要求落实落细,在当前扎实工作的基础上,再接再厉。
▪ 近日,由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的《闪亮的名字——2023最美教师发布仪式》正式播出。本次发布仪式以“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为主题,表现了夏雪、张洪程、顾亚、董艳、索南达吉、熊碧芳、王力群、王文山、张人利、王义遒10位最美教师和1个“最美团队”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团队,以及1位“特别致敬”人物——“中国龙芯之母”黄令仪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德,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 近日,教育部公示第八届高校廉洁教育系列活动结果,包括“廉心文语”校园征文、“润心话语”视频征集、“清心妙语”创意征集等在内的5项,公示期为2023年9月8日至2023年9月14日。
【特写】近日青海教育
▪ 长云网: 陈刚吴晓军在西宁会见对口支援青海大学的各高校负责同志(《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9月15号下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在西宁会见清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邱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友宏及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对口支援青海大学的各高校负责同志。
陈刚、吴晓军对各高校多年来对青海大学的帮助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向曾在青海辛勤耕耘过的各高校教师致以亲切问候。他们说,在党中央作出对口援青重大战略决策以来,在教育部等国家部委有力指导下,22年中清华大学牵头带领5所对口支援高校带着责任和情怀手把手的帮扶,让青海大学从一所西部普通高校,成长为“211”“双一流”高校,成为了高等教育对口支援的典范。可以说,青海大学能有今天的蜕变成长,离不开清华大学等高校的倾力支持,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援青教师的辛劳付出。青海一定会深入总结对口支援青海大学的宝贵经验,接续推动青海高等教育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邱勇等高校负责同志表示,22年以来,青海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对口支援青海大学工作,各高校把对口支援青海大学当成一项事业来做,团结协作、初心不改、久久为功,双方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形成了相互帮助、相互成就的良好局面。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各高校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通过紧密合作助力青海教育事业发展,共同服务现代化新青海建设。
▪ 长云网: 第26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开幕 怀进鹏讲话 陈刚出席 吴晓军致辞(《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9月13日,以“推广普通话,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第26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在青海西宁开幕。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全国推普周领导小组组长怀进鹏出席开幕式并讲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出席,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致辞。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陈杰主持开幕式。副省长杨志文,中央宣传部副秘书长汤恒等全国推普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出席活动。
怀进鹏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推广普通话工作,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逐步提高群众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坚定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努力培养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认真领会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把推普工作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格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推进。要主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撑;要不断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全面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大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助力增强中华民族的巨大向心力和中华文明的持久影响力。
怀进鹏就做好推普工作提出要求。一要注重提质增效,抓好学校推普这个主阵地,持续实施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专项计划,持续提高大中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加大教师普通话教育和培训力度;抓好社会推普这个基础阵地,结合人民生产生活实际需求开展“职业技能+普通话”培训;充分发挥语言文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独特作用,加强对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不竭精神动力。二要注重数字赋能,加强语言文字高质量数字资源建设和常态化应用,积极探索各地区有效应用方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语言、文化、教育需求。三要注重统筹协同,认真履行宪法赋予的推普责任,全面落实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语委统筹、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管理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推普的浓厚氛围。
吴晓军代表青海省委省政府,向第26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开幕表示祝贺,向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青海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重点、全面普及、巩固提高,社会用语用字更加规范,初步形成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应用环境,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奋进新征程,青海将以这次宣传周活动为契机,把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作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固本之基,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之举,紧密结合省情语情实际,不断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力度,以语言相通增进心灵相通、以文字相通增进文化相通,为奋力推进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青海贡献。
开幕式上,全国推普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代表、青海省行业群众代表发言。现场发布了第七期“中华经典资源库”项目成果,开展了推普“智能+”展示体验活动。
全国推普周领导小组、国家语委各委员单位,各地、各行业系统,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等也围绕推普周主题,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推普宣传活动。
▪ 西海都市报:西宁新增3所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9月14日,在西宁市第一中学举办的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授牌仪式上,西宁市相关部门为西宁市第一中学、西宁市第十一中学、城北区博雅小学3所获得“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称号的学校授牌。
评选“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是教育部、中央军委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作出的重要部署,是人民军队弘扬拥政爱民光荣传统的重要举措。今年,西宁市新增3所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体现了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对西宁市中小学国防教育的充分肯定。
▪ 西海都市报:我省严查校园周边文化市场环境(《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9月14日,记者从省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了解到,秋季开学以来,全省部署开展开学季校园周边文化市场专项执法检查工作,净化校园周边文化市场环境。
执法人员深入书店、打字复印店,严查是否含有禁止内容的文化产品及服务,含有恐怖暴力、淫秽色情、低俗媚俗等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出版物,严查游商地摊、小卖部擅自经营等无证无照或超范围经营出版物行为,严查侵权盗版的非法出版物及盗版盗印教辅教材问题。此次督导检查行动抽查书店7家,打字复印店3家,出动执法人员40人次,为中小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周边文化市场提供了文化执法保障。
▪ 西宁晚报: 10名小小禁毒志愿者上岗守护“无毒”校园(《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禁毒小小志愿者,跃动满满正能量。呼唤清澈无毒日,守护青春笑颜开!”为了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对毒品的认知和预防意识,9月13日,2023秋季开学“禁毒第一课”暨城北区第三届校园毒品预防教育“小小禁毒志愿者”聘任仪式在西宁市西川中学举行。此次禁毒宣传教育展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互动,提高广大青少年对毒品问题的关注和警惕,并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积极投身于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
在展览板块,通过观看图文、仿真模型等形式,让青少年学生群体学习禁毒知识,认识毒品危害,远离毒品伤害,抵制毒品侵蚀,引导广大青少年成为禁毒事业的宣传者、践行者和捍卫者。“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既让我们了解了毒品,也警示我们平时远离毒品。了解这些知识后,我要把这些知识告诉我朋友。”在毒品仿真模型前,两名同学既直观地看到了各类毒品的模样,也通过图文深入了解了各类毒品的危害,让青少年对于禁毒知识更加“愿学、肯学、深学”。
▪ 青海日报:校园建设进行中 让每个孩子“好上学”“上好学”(《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9月6日,天空湛蓝,秋日高原的骄阳播撒大地。在西宁市城中区北大街小学,一栋新建5738平方米的5层综合教学楼主体已经封顶,头戴安全帽的工人们正在紧张地进行砌体工程施工。
北大街小学始建于1913年,是一所百年老校。近年来,该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特色日益凸显,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普遍认可。但是,比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标,北大街小学现有的生均教学辅助用房及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均未达标。为有效缓解北大街小学功能用房及活动场地不足的现状,提升生均教学用房面积及生均运动场馆面积,达到优质均衡发展目标,我省计划实施北大街小学改扩建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计划今年年底完工。
北大街小学改扩建效果图。省教育厅提供
同样计划今年年底完工的还有西宁市曹家寨学校建设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正在进行装饰装修及室外总图施工等分项工程。该项目总投资约26860万元,新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可设36个教学班,其中小学24个教学班,中学12个教学班,可容纳学生1680人。学校建成后可有效缓解八一路小学、杨家庄小学、青藏花园学校等周边学校就学压力,也将是东区新的一所品牌学校。
新建曹家寨学校。倪晓颖/摄
针对学前教育资源不足、教师工资待遇不高、教师队伍不稳定、保教质量待提升等问题,省教育厅组成督导组对湟中区、刚察县等5个县的83所幼儿园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工作进行了省级督导评估,并组织专家开展规范办园行为的专题培训和现场指导,有力促进了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针对中小学生课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的问题,省教育厅组织2个专项督查组,重点对2个市州、11个县进行督查,不断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力度和有效监管。全省682所应开展课后服务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已全部实现校内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89.68%。
同时,支持新建、改扩建基础教育学校。通过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计划、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教育强国推进工程等项目,下达新建改扩建基础教育学校60个,配套了一批教育教学装备及信息化设备。
▪ 西宁晚报:青海省学生游泳训练中心开馆(《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青海省贯彻落实<关于全国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的若干措施》精神,全面推动我省校园游泳运动发展,提升我省学生游泳运动普及、训练和竞赛工作水平,9月13日,青海省学生游泳训练中心揭牌开馆(1、2号馆)启动仪式暨青海省学生体育协会游泳分会成立大会在西宁市城西区文逸小学举行。
长期以来,我省还从未选派过游泳运动员参加过全运会、学运会和青运会的比赛,我省游泳运动的普及程度、竞技水平均位列全国末位,跟我省学校游泳场馆及师资双缺失有直接关系……而今,青海省学生游泳训练中心的挂牌开馆、青海省学生体育协会游泳分会的成立,无疑是我省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喜事、大事,翻开了青海学生游泳运动发展的新篇章。记者在现场了解到,青海省学生游泳训练中心依托城西区文逸小学、文苑小学2所小学新建游泳馆设立,填补了我省学校游泳运动普及、训练和竞赛工作的空白。
【关注】
▪ 人民网:学法时习之丨网络安全在身边 一图了解网络安全法
本期 《每日教育新闻综述》 第285期
编辑制作 |鲁海曦
技术 |李国庆 颛晨 赵文竹
▪ 《每日教育新闻综述》 宣传片
(播音:滕晓玲 制图:颛晨 视频制作:鲁海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