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近日要闻精编】每日教育新闻综述(总第284期)

来源:专题专栏内容综合长云网原创、新华社公众号、教育部新闻办微言教育公众号、央视新闻公众号、青海日报公众号等新媒体作者:编辑:鲁海曦发布时间:2023-09-11 查看数0

本期目录

今日美图

 关注 | 全盲大学生入学报到,3名同学主动报名成舍友 (来源:中国青年报

8月31日

福建全盲大学生

黄镇宇走进江西科技学院

办理入学报到手续

开启他的4年大学生活

(点击查看详细内容)


【综述】 近日教育要闻(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 经中央批准,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统编教材,于2023年9月开始在全国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各类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新入学一年级投入使用,2024年秋季新学期实现使用全覆盖。

▪ 近日,教育部发布第26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公益广告。自1998年起,每年9月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简称推普周)。今年推普周是第26届,活动时间为9月11日(星期一)至17日(星期日),主题为“推广普通话 奋进新征程”。

▪ 教育部日前公示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认定结果,经学校自主申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遴选推荐、专家复核,拟认定1000所学校为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公示期为2023年9月6日至9月12日。

▪ 日前,教育部下拨2023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二批经费。本批经费主要为2022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第一期拨款。

▪ 2023年下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报名工作近日启动,考试笔试及口试将分别于12月16日、11月18至19日举行。考生可按所在学校规定时间登陆CET全国网上报名系统完成资格审核、笔试报名缴费及口试报名缴费。报名系统:cet-bm.neea.edu.cn

▪ 教育部日前印发通知,部署开展第7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在2023年9月以“注重行为干预 融入日常生活”为主题开展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同时提出要进一步强化中小学生手机、作业、睡眠、读物、体质“五项管理”,改善视觉环境。

▪ 9月4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示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立项名单。公示时间为2023年9月4日至10日。

▪ 近日,教育部公示第一批拟入围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名单,经各地申报、专家评审、部内复核,首批拟择优确定28家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公示时间为2023年9月5日—9月11日。

▪ 9月2日,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组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广西南宁举行,总结筹备情况,审议有关事项,部署下一阶段筹备工作。


【特写】 近日青海教育

▪ 长云网习近平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强调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和诚挚祝福

▪ 长云网陈刚吴晓军在慰问优秀教师代表并座谈时强调  进一步凝聚起共同抓好青海教育事业的精气神《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9月10日是第39个教师节。当日上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与我省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福,强调,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懂青海、爱青海、兴青海,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懂教育、爱教育、兴教育,进一步凝聚起共同抓好青海教育事业的精气神。

优秀教师代表索南达吉、耿胜利、铁生兰围绕践行教育情怀、做好教师工作、提升教学质量等内容作了发言。陈刚、吴晓军指出,青海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培育人才离不开教育。长期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十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接续推动下,在对口支援、定点帮扶等政策支持下,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青海教育事业迎来重要发展时期。

陈刚、吴晓军强调,教育联系千家、关乎未来,是推动青海各项事业发展基础中的基础,学生、家长、社会各界都很关注。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懂青海、爱青海、兴青海,了解教育在青海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在三尺讲台上体现对工作、对学生、对社会的责任,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培养有用人才。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懂教育、爱教育、兴教育,掌握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律,了解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树立重视教育工作的正确政绩观,进一步重视教育、抓好教育,汇聚各方资源力量推进教育事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

优秀教师姜伟、范成秀、张璐璐、张晓慧、丁江玉、赵梦迪、马俊、李先加、彭英杰,省领导朱向峰、杨志文参加。

▪ 西海都市报青海省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达7.82万人《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截至2022年底,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达7.82万人,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下,全省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队伍管理、紧缺学科培养、队伍素质均逐步提高。

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我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师德师风建设全过程,持续深化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制定出台贯彻落实新时代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及教师失范行为处理办法等政策措施,加强师德警示教育,每年开展各种系列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建立了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每年两次通报制度,实施师德师风专项整治,让遵守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成为每一名教师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

教师队伍总量稳步增长,截至2022年底,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达7.82万人,比2015年底增加1.36万人。教师队伍结构逐步优化。通过中小学教师招聘、公费师范生培养、职业院校外聘能工巧匠、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方式,补充紧缺薄弱学科教师,解决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全面优化乡村教师学科结构,提升了乡村教师素质,进一步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基本建成省、市(州)、县及学校四级教师培训机构。

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全面落实,启动实施昆仑领航、骨干成长、能力提升三个培训计划。2015年以来,国培、省培资金投入超过4亿元,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达18万人次;职业院校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培训教师5000多人次;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规模稳步扩大,基础教育系统新增省级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对象和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1700余名。3名中小学校长、3名中小学教师入选教育部新时代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

教师地位进一步提升,待遇不断提高。我省建立差异化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实现全省覆盖。实施了政府购买学前教育保教岗位提标工程。加大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保障力度,全省45个县(市、区、行委)总体实现了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收入水平的目标。实行本(专)科毕业生基层任教学费奖补政策,鼓励引导优秀人才到基层任教。出台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切实减轻中小学校和教师负担,激发教师的专业发展动能。教师表彰奖励体系逐步完善,“十三五”期间累计推荐并获得国家级表彰教师16名。完善省政府表彰制度,累计组织评选表彰省级优秀教师、优秀乡村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292名,全面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

▪ 长云网 陈刚吴晓军在高校调研时强调 把教育作为推动青海各项事业发展基础中的基础来抓《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9月5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赴筹建中的青海理工大学和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调研,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把教育作为推动青海各项事业发展基础中的基础来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建设现代化新青海培养有用人才、提供智力支撑。

▪ 长云网 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指南)进校园工作推动会(青海站)成功召开《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9月2日,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指南)进校园工作推动会(青海站)在西宁成功召开。会上,中国抗癌协会分别与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签订CACA指南进校园合作协议,并现场赠送CACA指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阐述了CACA指南进校园的目的和意义。他说:“CACA指南进校园,是赋能学科建设,助力临床实践,造福广大患者的明智之举,有助于解决中国医学教材、教育理念严重滞后问题,开创了中国医学教育全新实践模式,对于推动医学教育的现代化和肿瘤治疗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 西海都市报 青海省教育厅发布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9月5日,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依据教育部2021年新修订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以下简称《指引》)要求,青海省教育厅编制了普通高校2025年招生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供我省参加2025年普通高考的学生选择选考科目时参考使用。

根据我省高考综合改革相关规定,从2025年起,普通高考实行“3+1+2”考试模式,“3”为全国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1”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首选科目(历史、物理任选1科);“2”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再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个科目中选择2科)。2025年我省普通高考选考科目组合共有12种类型,即“史地政”“史生政”“史生地”“史生化”“史化政”“史化地”“物化生”“物化地”“物化政”“物生地”“物生政”“物地政”。

此次公布的2025年可供查询的普通高校共1743所,其中本科高校922所,专科层次950所,招生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共58147条。

此次公布的普通高校选考科目要求主要分为四类。

第一类:只对首选科目提出要求,如“物理(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表示首选科目为物理、再选科目为任意2科的考生方可报考。

第二类:只对再选科目提出要求,如“化学(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表示首选科目为历史或物理、再选科目为化学的考生方可报考;如“化学,生物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表示首选科目为历史或物理、再选科目为化学和生物学的考生方可报考。

第三类:对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均提出要求,如“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表示首选科目为物理,再选科目为化学的考生方可报考;如“物理,化学,生物学(3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表示首选科目为物理、再选科目为化学和生物学的考生方可报考。

第四类:对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均未提出要求,即“不提科目要求”。

从2025年起,我省按照历史、物理两个类别组织考生报名,分列招生计划、分别划线、分别投档录取。2025年在青招生院校和专业以当年青海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布的信息为准。个别高校此次未编报选考科目要求,考生关注高校后续发布的相关信息。

附件:

《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本科)

《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专科)


【关注】 知识链接

 总书记古语“劝学”

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这是读书为学应有的态度,也是做人做事亟须的品质。又是一年开学季,同学们,请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古语寄语,以崭新面貌迎接新学期。

点击查看光明网“劝学”系列专题

开学第一课丨总书记古语“劝学”:拓新篇 _光明网

https://politics.gmw.cn/2023-09/04/content_36809571.htm

开学第一课丨总书记古语“劝学”:善思篇 _光明网

https://politics.gmw.cn/2023-09/02/content_36805691.htm

开学第一课丨总书记古语“劝学”:阅读篇 _光明网

https://politics.gmw.cn/2023-09/02/content_36805688.htm

开学第一课丨总书记古语“劝学”:惜时篇 _光明网

https://politics.gmw.cn/2023-09/02/content_36805657.htm

开学第一课丨总书记古语“劝学”:积累篇 _光明网

https://politics.gmw.cn/2023-09/01/content_36803980.htm

开学第一课丨总书记古语“劝学”:明志篇 _光明网

https://politics.gmw.cn/2023-09/01/content_36803516.htm

开学第一课丨总书记古语“劝学”:实践篇 _光明网

https://politics.gmw.cn/2023-09/01/content_36803693.htm

本期 《每日教育新闻综述》 第284期 

编辑制作 |鲁海曦  

技术 |李国庆 颛晨  赵文竹  

(点击查看网页专题)

▪  《每日教育新闻综述》 宣传片

(播音:滕晓玲   制图:颛晨    视频制作:鲁海曦  )

  欢迎点击查看 - 网页版 【每日教育新闻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