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秋季开学专刊+要闻精编】每日教育新闻综述(总第283期)
本期目录
今日美图
▪ 开学第一课丨总书记的奋斗之道 (来源:光明网)
【综述】 近日教育要闻(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 8月30日上午,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及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等有关情况。
▪ 日前,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行动计划主要涵盖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终身教育和民办教育五大领域,将各级各类学校及老年教育、社区教育、开放教育机构纳入实施范围,明确经过三年左右时间,全国银龄教师队伍总量达12万人左右。
▪ 8月29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式并致辞,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麟出席,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炳军出席并讲话。开幕式后,教育部与贵州省举行会商会议。
▪ 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做好2023年教师节有关工作。2023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9个教师节,也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的第一个教师节,今年教师节主题为:躬耕教坛,强国有我。教育部将组织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教师节专题新闻发布会,“时代楷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最美教师选树宣传活动,全国优秀特岗教师巡回报告等活动。
▪ 近日,教育部启动实施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部署在上海市、山东省、青海省、福建省厦门市、湖南省常德市、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市、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荔浦市、重庆市云阳县等省、市、县10个地区开展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
▪ 日前,中国科协、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开展2023年度高校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工作,支持申报单位围绕国家战略和民生需求,结合学科专业优势,组建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队伍,持续开展主题鲜明、覆盖广泛的科技志愿服务项目,预计资助100个左右项目,每个不超过6万元。
▪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联合教育部、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切实加强2023年秋季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部署强化秋季学校食品安全工作,要求各地督促校外供餐单位和学校在开学前全面开展自查,加强对校外供餐单位和学校的食品安全教育和日常管理。
▪ 日前,由中华全国总工会、教育部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落幕,竞赛分省内选拔赛和全国决赛两个阶段,近110万名中小学青年教师参与了各层级的竞赛。经过决赛的激烈角逐,25名青年教师分获五个组别的一等奖,50名教师获二等奖,82名教师获三等奖。
▪ 新华社:我国拟制定学前教育法
学前教育法草案8月28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初次审议。草案共八章74条,包括总则、规划与举办、保育和教育、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投入与保障、管理与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草案明确,发展学前教育坚持政府主导,以政府举办为主,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幼儿园应当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科学实施保育和教育活动,不得教授小学阶段的课程内容、采用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幼儿园应当把保护学前儿童安全放在首位,落实安全责任制相关规定;国家为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等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提供资助。
【特写】 近日青海教育
▪ 西宁晚报:西宁中小学今日开学! (《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金秋九月,阳光明媚,秋风送爽
在这个收获的季节
在这个美丽祥和的日子里
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宁各中小学校!
西宁中小学今日开学!
9月1日,西宁全市中小学2023年秋季学期全面开学。记者连日来从我市部分中小学校了解到,根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为扎实做好2023年秋季开学工作,全市各中小学校均早部署、早安排,多措并举精心做好秋季学期开学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全体师生顺利开学,安全有序开启新学年新学期的校园学习生活。
西宁十中精心做好学校2023年初一新生报名工作,截至8月27日上午11:00,该校新生报名工作顺利完成,全校新生报名人数为398人。8月30日,顺利完成了七年级学生均衡分班抽签工作。学校严格按照青海省教育厅下发的《2023年春季教材教辅征订目录》和“一课一辅”的征订原则,完成了本学期各学科使用的教材、教辅选用征订工作,确保所有教材、教辅课前到书、人手一册。长青小学精心做好一年级新生的报名工作,提早安排各年级教学计划、课程表、人员分工等。五四小学一年级新生报名工作顺利完成,并提前进行了学生书本的领取和发放工作,学生课本已全部发放到位。总寨逸夫小学有序高效开展一年级新生报名工作,共招入新生约120人,学校现有17个教学班,教材已全部发放到位。西宁二十八中小学部、中学部各部门通力合作,协同有序组织新生入校报名报到,精心组织新生分班工作,各年级制定了课本领取和发放计划,分年级、分班级、分时段有序进行课本领取发放工作。
▪ 西宁晚报:新学期,全省各高校学子陆续开学 (《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8月26日,青海大学2023级新生报到首日,一辆辆贴有“热烈欢迎2023级新同学”的校车自机场、火车站接上新生驶达学校。记者采访获悉,青海大学在校生已于8月19日、20日报到入学,21日开始正式上课;随着新生(6200余名本科生、1700余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8月26日、27日陆续报名到校,该校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广大师生正以饱满的热情和奋进的姿态走进新学期新学年!
青海民族大学在校生8月27日正式报到入学,2023级新生将于8月28日开始报名入学;8月26日,该校召开2023年秋季学期开学工作布置会,对开学初及学期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2023年秋季学期开学前校园安全大检查,对学院值班室、宿舍、食堂、配电房、锅炉房等重点区域进行逐一检查,杜绝安全隐患。
▪ 青海日报:西宁市城中区教育局与华东师范大学共同构建UGS协同育人体系 (《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西宁市城中区教育局与华东师范大学共同构建UGS协同育人体系,8月28日,在南川西路小学、沈家寨学校同时启动该体系下的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
此次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分为教育管理专场和教育教学专场。以专家讲座、案例引领、问题梳理、经验交流加总结提升等形式进行,城中区教育系统各位管理干部、教学骨干借助专家视角,深入探讨学科高质量教学的要点和策略,联系工作实际树立新理念,拓展新视野,掌握新方法,解决新问题。
▪ 西海都市报:西宁大学校园建设拉满“进度条” 确保9月30日如期竣工 (《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8月22日航拍的西宁大学校园。李增平 王宁/摄
倒排工期、增加人手、分级调度……为加快推进省级重点项目——西宁大学校园建设,连日来,中建八局西宁大学校园建设项目部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全力以赴抢抓工期,确保9月30日如期竣工。
8月23日,记者在西宁大学校园建设现场看到,校园内30栋单体建筑中,一标段4栋单体,已完成竣工验收。二标段26栋单体主体结构、二次结构已经完成,外墙保温、机电安装、幕墙、门窗等也进入施工尾声。校园景观设计、绿化等工作也初现成效,四通八达的校园道路,连接校内各个建筑。
整体来看,这所高标准建设的校园已经露出“真容”。在校内人行道铺装工作等施工现场更是热火朝天,铺设工人、保洁工人在各自工位忙碌着。
▪ 青海日报: 《青海土族民族民间舞蹈教材》入选 第十三届“桃李杯”全国青少年舞蹈教育教学成果展示精品课 (《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8月23日,记者从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第十三届“桃李杯”全国青少年舞蹈教育教学成果现场展示活动在北京举行,全国27个省区市、64所院校的近千名学生参加了现场展示和终评。我省申报的《青海土族民族民间舞蹈教材》从全国近2000个作品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教师精品课。这是我省在文化艺术职业教育上的首次重大突破,充分彰显了我省在本土民族舞蹈素材挖掘创作上的显著成果。
全国“桃李杯”舞蹈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是舞蹈类专业院校最高级别的舞蹈展演活动,享有“中国舞蹈奥斯卡”美誉。为充分展示我省青少年舞蹈教育教学的优秀成果,省文化和旅游厅从今年3月份开始积极组织相关院校筹备,经初评遴选舞蹈作品、教师精品课,择优向文化和旅游部推荐群舞作品2个,教师精品课1项。
此次入选精品课程的《青海土族民族民间舞蹈教材》,以互助传统歌舞安昭作为教材的基本元素,与民族生活、生产、习俗等相联系,是从土族人民的劳作生活,传统婚礼,民俗文化中采集、整理、教学、编创出来的民间舞蹈,填补了我国民族民间舞蹈在土族舞蹈领域的空白。
在我省土族民族民间舞蹈精品课展示现场,省文化艺术职业学校的师生穿着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用纽搭、梆梆鼓、擀面杖三种土族舞蹈最典型的道具,展示了土族民族民间舞蹈中的基本脚位和步伐,表演了古老的土族传统歌舞安昭圈舞,女生舞蹈动作优雅、秀气、温柔,男生则粗犷、开朗、大方,师生们的精彩演出充分体现了土族民间舞的文化内涵、动律动势、角色形象和风格特色,受到与会专家和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 长云网: 青海省“未爱•守心”未成年人观护基地“‘蒲公英’护蕾小屋”授牌成立并举行签约仪式 (《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8月28日,在青海省检察院、省民政厅、省妇联的共同努力下,青海省“未爱•守心”未成年人观护基地暨“蒲公英”护蕾小屋在西宁市城中区仓门街街道办事处石坡街社区正式成立。
据了解,该观护基地主要针对检察机关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等4类16至18周岁的涉案罪错未成年人进行“1+N”联合帮教救助,为他们提供专业矫治场所和“订单式”观护帮教,通过引入司法社工、心理咨询、青年志愿者等参与观护帮教、教育矫治,帮助他们重拾信心,顺利回归社会,同时为辖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困难妇女提供保护救助。
为提升观护帮教成效,青海省慈善总会、青海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青海省妇女儿童发展服务中心在基地嵌入了“蒲公英”护蕾小屋项目,设立青海省慈善总会社区慈善工作站,注入专项资金、设置救助基金,积极动员以“青姐姐后援团”为代表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涉案罪错未成年人联合帮教救助及社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存在的亲情失落、学习失教、心理失衡及特殊困难等问题上来,着力解决全省妇女儿童的急难愁盼的问题,共同营造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
“未爱•守心”未成年人观护基地、“‘蒲公英’护蕾小屋”的授牌成立,为推动“六大保护”融合发力提供了有效平台。省检察院、省民政厅、省妇联将继续加强与共建单位的协作配合,密切工作联系,持续聚焦重点人群、拓宽受众范围、创新方式方法,高质量打造更多的“‘蒲公英’护蕾小屋”及“未爱•守心”未成年人观护基地,将爱心基金的每一分钱用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刀刃上,切实为我省涉案罪错未成年人及留守(困境)儿童的生活学习和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努力打造社会力量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品牌样板和标杆项目。
▪ 果洛青少年上海夏令营研学活动圆满结束(来源:果洛在线,《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8月24日,以“交流交往交融”为主题的果洛青少年上海夏令营研学活动,在上海市援青工作组的大力支持下,在果洛团州委、州少工委的精心组织下圆满结束。
活动旨在“走读上海”中厚植果洛州青少年爱党爱国、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科学探索、立志立学的兴趣,为争做“有理想、有抱负、有知识、有本领、有道德、有品行”的新时代好少年奠定基础,激发沪果两地少先队员“民族团结一家情、童心共筑中国梦”的赤子情怀。
两地少先队员代表以“红领巾共饮一江水、手拉手共筑沪果情”为主题进行了交流发言,互赠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旗和具有两地民族特色的小礼物,互相留下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仪式结束后,两地少年自由组队,共同完成“甜”心你我DIY 烘焙,在收获友谊中埋下“石榴花”的种子。
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团中央旧址、四行仓库、钱学森博物馆等一幕幕定格的历史画面中,孩子们认真聆听革命先辈事迹、追溯红色记忆,感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初心,增进了解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壮大的历史进程,进一步坚定了听党话、感党恩、听党话的思想自觉,立志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领略复旦、同济大学等名校风采中,孩子们切身体会到中国加速度,感受不同领域领跑者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操,为孩子们拓展科学视野、激发创新灵感,提升科学素养筑下名校梦想。
从黄河源头到黄浦江畔,果洛青少年一次跨越3000 公里的祝福。在夜游黄浦时,来自玛多的少先队员成立措将一路带来的黄河源头之水汇入黄浦江中,她说:“汉族和藏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守望相助、水乳交融,震后恢复重建的新校区格外漂亮,感谢祖国大家庭对家乡玛多的无私援助,希望祖国越来越强大”。
【关注】
▪ 新增3所试点高校!2023—2024学年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政策要点来了
教育部日前印发通知,部署做好2023—2024学年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有关实施工作。通知明确,继续将第一、第二、第三批试点高校列为受援高校,新增伊犁师范大学、新疆理工学院、西宁大学为第四批试点高校。
政策要点
实施范围
继续将第一、第二、第三批试点高校列为受援高校,新增伊犁师范大学、新疆理工学院、西宁大学为第四批试点高校,对口支援关系详见下表。
鼓励对口支援关系表外的部属高校、部省合建高校等“双一流”建设高校积极支持本校优秀退休教师参加本计划。
鼓励各省份结合实际情况自主实施本地银龄教师支援计划,调动优秀退休教师继续投身教育事业的积极性,提升区域高校发展水平。
选派计划
2023—2024学年,根据受援高校需求,第一、第二、第三批试点高校选派计划不变,新增的伊犁师范大学、新疆理工学院、西宁大学选派计划各为20名银龄教师。第一、第二、第四批每所对口支援高校应选派3名及以上银龄教师支援受援高校。第三批每所对口支援高校应选派1名及以上银龄教师支援受援高校。支援高校应按计划完成对口援派任务,鼓励向其他有需求的受援高校选派具有学科、专业优势的银龄教师。
根据受援高校需求,援受双方协商完成选派计划,具体遴选方案、学科需求由受援高校与对口支援高校衔接落实。
本期 《每日教育新闻综述》 第283期
编辑制作 |鲁海曦
技术 |李国庆 颛晨 赵文竹
▪ 《每日教育新闻综述》 宣传片
(播音:滕晓玲 制图:颛晨 视频制作:鲁海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