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要闻精编】每日教育新闻综述(总第275期)
本期目录
今日美图
▪ 西宁晚报:这里的桃花开了(来源:西宁晚报,长云网《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虽说眼下的天气还没有让整个高原大地春意盎然,但地处大通县桥头镇向阳堡村的大通县晟锦农业种植基地大棚里却是另一派明媚景象,一株株桃树上,朵朵桃花或白或粉,竞相怒放、娇艳动人,枝头上嫩绿的叶芽映衬出满满的春色,丰收在即。
【综述】 近日教育要闻
▪ 教育部网站:教育部、财政部、科技部、文化和旅游部、体育总局联合印发《校外培训机构财务管理暂行办法》(长云网《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体育总局办公厅联合印发了《校外培训机构财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精神,根据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总结前一阶段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实践探索,主要从财务管理体制、资金筹集、资金营运、资产和负债管理、收益分配、财务清算、财务监督等方面作出规定,旨在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财务管理活动,有效防控经济活动风险,提升行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保障学生、家长、从业人员等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
▪ 央视网: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和完善普惠保障机制(长云网《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教育部3月2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中央财政安排“十四五”国家基础教育重大项目计划资金共计605亿元。
据介绍,这605亿元“十四五”国家基础教育重大项目计划资金中,学前教育发展资金230亿元、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资金300亿元、普通高中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补助资金70亿元和特殊教育补助资金5亿元。
2022年,教育部开展专项推进、示范引领。完成2万余所小区配套园治理工作“回头看”,新增普惠学位约50万个,遴选确定了135个县区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创建工作,探索优质均衡实现路径与有效举措。
据介绍,2022年,我国基础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普及巩固水平进一步提升,公益普惠属性进一步增强。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和享受政府购买学位的比例达95.2%,比2021年提高了4.3个百分点。
▪ 央视网: “1+M+N”组团帮扶 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成效显著(长云网《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针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地方师范院校发展水平相对薄弱的情况,去年2月,教育部启动了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协调高水平师范大学以组团形式,在骨干教师培养、高水平人才引进、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对薄弱师范院校进行重点支持。一年过去了,这一计划的实施情况如何?来看记者的报道。
这是江西上饶师范学院的课堂,教育技术学专业大一的学生们正通过视频与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生同上人工智能导论课。这堂共享课是由两校老师一起备课打磨而成,华东师大的老师负责主讲,上饶师院的老师担任助教,利用智能课程软件,两所学校的课堂活动数据能够实时互传,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上饶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 院长 殷剑:在过去,老师对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依赖比较多,如何更有效地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存在比较明显的短板弱项。
作为10个师范院校帮扶团组之一,从去年起,华东师范大学牵头上海师范大学等对上饶师范学院展开重点帮扶。针对上饶师院办学质量较弱、人才培养实践能力不足等短板,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为他们推出了混合式课程建设实训营、智能教育交流研讨、卓越教师培养等一系列举措。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 副校长 雷启立:我们跟上海师大一起,把前沿的、比较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引入到这些高校,通过教育数字化转型协同共享,1800多人在这里受益。
在华东师大和上海师大的帮扶下,2022年,上饶师范学院教师发展与数字化研究中心获批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校学科和专业建设发展、老师们的教学和科研水平等不断提升。
双向奔赴 筑牢长效机制
按照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师范院校以“1+M+N”的方式组团,即由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10所高水平师范大学牵头,会同上海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30所省属较高水平师范院校作为参与帮扶高校,共同对32所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薄弱师范院校进行重点支持。截至目前,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惠及本科层次师范类专业在校学生超过58万人。
【特写】 近日青海教育
▪ 青海日报:青海大学获批建设“新能源电力系统智慧运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云网《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十四五”第一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立项结果,全国共20个实验室获批,青海大学新能源电力系统智慧运行实验室获批立项建设。这是该校第四个由教育部批准立项的重点实验室。
▪ 青海日报:我省多维度构建党员教育制度体系(长云网《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为进一步增强我省党员教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近日,省委组织部印发了《青海省党员日常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施规范(试行)》《青海省党员政治训练实施规范(试行)》《青海省党员实践锻炼实施规范(试行)》《青海省党员培训实施规范(试行)》《青海省党员网上学习实施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实施规范(试行)》)五个党员教育规范化文件。
据悉,《实施规范(试行)》对党员日常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党员进行政治训练、实践锻炼,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引导党员网上学习进行了制度化的规范,初步形成了聚焦问题、各有侧重、同向发力的青海党员教育制度体系。
▪ 青视矩阵:青海师范大学 2023年顶岗支教实习师范生出征(来源:《青海新闻联播》,长云网《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3月14号,青海师范大学2023年顶岗支教实习的1129名师范生和30名实习指导教师出征。他们将前往我省28个市区州县的基础教育单位开展为期一学期的顶岗支教实习,推动青海农牧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在顶岗支教实习中,师范生们将以准教师身份承担课堂教学、课外辅导、班级管理等工作,并积极参与当地社区建设和文化交流,提升师范生从教能力。
▪ 青视矩阵:青海开放大学 结对帮扶谋发展 乡村振兴谱新篇(来源:《青海新闻联播》,长云网《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自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以来,青海开放大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聚焦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领域全方位开展精准帮扶,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架起一座座通往人民幸福生活的连心桥。
三月的贵德,麦芽吐绿,天气逐渐回暖。青海开放大学的党员代表走进联点帮扶的尕让乡亦什扎村,宣讲党的好政策,面对面与村民们畅谈未来、共话发展,确保乡村振兴各项便民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助推乡村振兴。
▪ 西海都市报:拾金不昧 海南州共和县5名少年获表彰(长云网《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5名拾金不昧的好少年
“我们来认识一下身边可爱的‘小雷锋’们。他们分别是五年级(2)班的李加昂秀、吉美南杰,四年级(5)班的旦增才让、尼智多杰,三年级(5)班的多杰拉夫旦。”3月18日,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城北九年一贯制学校举办了一场特别的表彰活动。此前,5名学生捡到4600元立马上交学校。学校专门召开表彰大会,授予5名学生“拾金不昧好少年”荣誉称号。
近年来,共和县城北九年一贯制学校致力于打造德育教育,以至爱至善、和美共生的校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名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感悟到学习、生活的快乐。
▪ 青视矩阵:【关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进校园 特警护航助成长(来源:《青海新闻联播》,长云网《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3月27号是第二十八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为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西宁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组织开展了“警营开放日”活动。100多名中小学师生代表走进警营,零距离体验警务工作、学习安全知识、感受警营魅力。
活动现场,整齐排列的特种车辆、排爆机器手臂、排爆服、防爆服...一件件硬核的警用装备吸引了同学的目光,特警队员现场讲解警用武器装备以及特种车辆的性能和用途,大家近距离观看特警队员日常训练,了解他们的日常工作。
▪ 西海都市报:西宁红军小学获赠中国工农红军军旗(长云网《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中国工农红军青海西宁红军小学举行红军军旗受赠仪式
在清明节来临之际,为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3月28日,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向中国工农红军青海西宁红军小学转赠红军军旗仪式暨首届微长征红领巾致敬“英雄红”活动出发仪式在西宁红军小学举行。
转赠的红军军旗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全国红办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工作领导小组监制而成,上面印有老一辈革命家和红军战士的名字。军旗主要赠送给全国55所在传承红色基因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红军小学,中国工农红军青海西宁红军小学获此殊荣。
赠旗仪式上,城东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郭帅表示,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希望中国工农红军青海西宁红军小学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引领少先队员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发扬红军精神,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同时也希望收到这面军旗的同学们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努力做一个有道德、有理想,跟党走、能吃苦、知感恩、会学习、敢创新的新时代“红孩子”。
▪ 长云教育视点:市民学校 社区居民幸福的摇篮(长云网《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长云网讯(融媒体记者 陈星霖)软笔书法、民族舞、八段锦、古筝……在西宁市西关大街街道办事处贾小社区的市民学校内,大爷大妈们正兴致勃勃地学习着各种课程。贾小社区的市民学校,是个公益性场所,采用市民教市民的模式,即利用社会资源,通过社会各种才艺的志愿者,为市民免费授课。
据了解,贾小社区的市民学校目前在校学习学生400多人。经过多年发展,市民学校已经成为一所硬件设施好、师资力量强、开设课程多且深受市民喜爱的社区学校。“社区学校目前有五大功能室,包括健身活动室、科普宣传室、理论宣讲室、市民教育室、文化活动室。开设课程有10余种,包括绘画、书法、古筝、竹笛、儿童画、二胡、舞蹈等培训班,周末、假期重点面向少年儿童开展亲子活动、手工制作、科普活动等,受众覆盖面广,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子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贾小社区文化专干韩丽婷说。
贾小社区党委书记、社区主任王海英介绍,市民学校不仅仅是教授课程,还根据学员自愿原则,成立了紫之韵志愿者服务队。“春节时候,志愿者服务队会组织写对联活动,免费送给辖区居民,还会排练节目‘送文艺下楼院’。大家从市民学校学习,又把学习到的知识回馈给社会,氛围和谐融洽。”
本期 《每日教育新闻综述》 第275期
编辑制作 |鲁海曦
技术 |李国庆 颛晨 赵文竹
责编 |赵文莉
▪ 《每日教育新闻综述》 宣传片
(播音:滕晓玲 制图:颛晨 视频制作:鲁海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