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九月开学专刊+要闻精编】每日教育新闻综述(总第273期)
本期目录
今日头条
▪ 开学啦!习近平寄语同学们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场合都表达过对各学段学生们的关怀和期望。开学季,一起重温总书记对同学们的暖心寄语。
【综述】 教育要闻(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 8月29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行2022年秋季开学典礼。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怀进鹏出席开学典礼并讲话。
▪ 8月30日,教育部举行第十场“教育这十年”“1+1”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生资助事业改革发展成效。十年来,全国学生资助金额累计超过2万亿元,全国累计资助学生近13亿人次。
▪ 日前,教育部公开曝光第十批7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
▪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 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的9项重点举措,包括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加快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重大突破、加快国家战略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等。
▪ 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文部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工作,此次评选表彰共将评选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集体”180个,“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个人”300名。
▪ 秋季学期陆续开学,一些诈骗分子开始蠢蠢欲动,“变着花招”对学生及家长实施欺诈。近日,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2022年第2号预警,郑重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警惕“助学”骗局:不轻信陌生人、不贪图“小便宜”、不盲目高消费。
▪ 根据第九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和当前疫情形势需要,在前期技术方案基础上,教育部、国家疾控局组织制定了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六版)。
▪ 近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公布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名单,要求入选单位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机构、人员、经费等有力保障;要积极与大中小学对接,开发特色课程,不断增强实践教学效果。
▪ 近日,教育部面向2022届高校毕业生开展科研助理岗位网上专场招聘活动。本次招聘活动将在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24365校园招聘服务”(https://24365.smartedu.cn/)开设专题页面。
▪ 近日,2022东北亚语言文化论坛在大连举行。本次论坛是首次面向东北亚国家举办的高层次语言文化论坛。论坛发布了《大连倡议》、“东北亚国家语言动态资源库”等成果。
▪ 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近日印发《关于颁发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的决定》,89名来自全国各地、具有较强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潜力的大中小学生获得表彰。
▪ 8月23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以视频方式会见新西兰教育部部长克里斯托弗·希普金斯。双方就深化中新教育交流合作交换了意见,并续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新西兰教育部关于教育与培训的合作安排》。
▪ 近日,教育部、中宣部、中央网信办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要建构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和教育教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建强思政课课程群,建好用好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全国高校思政课教研系统,实行思政课特聘教授、兼职教师制度,分层分类开展“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点等。
▪ 2022年上半年(6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成绩查询服务开通,可到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查询。
【关注】 开学第一课
▪ 2022年《开学第一课》节目单发布
【特写】 青海教育
▪ 青视矩阵:青海省中小学如期开学 开展“云端”第一课(来源:《青海新闻联播》,《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9月1日,我省中小学迎来秋季开学,受疫情影响,今年我省各地中小学生采取线上方式报到、开学。
▪ 央广网:西宁市中小学生迎来特殊的开学典礼(《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9月1日,西宁市中小学生迎来特殊的开学典礼,迎来了特殊的《开学第一课》。
▪ 西宁晚报: 西宁市学校今日线上开学多彩有序(《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9月1日,是2022年秋季开学第一天!记者连日来采访西宁地区部分学校了解到,面对今年特殊时期的“特别的秋季开学季”,西宁地区学校根据省市疾控、教育等部门“关于调整2022年秋季学期返校报到时间的通知”安排,纷纷压实责任“一校一策”,有序开展秋季开学各项工作,各校把9月1日开学工作安排得井然有序又丰富多彩。
小学:开学前,行知小学全体师生都做好了线上开学、教学的充分准备。9月1日秋季开学第一天,根据各班班主任老师提前在班级群内发布的学生报到通知及开学准备要求,行知小学2年级至6年级学生家长采取线上方式有序给孩子们报到,完成开学线上报到工作。9月1日,该校在“云端”举办新学期的线上升旗仪式,并围绕爱国、法制教育、防疫知识、阳光心态等内容举办学生喜闻乐见的“开学第一课”活动。9月1日,杨家庄小学线上秋季开学典礼将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开学典礼由“路就在我们脚下”“赓续精神血脉”“行进在人生路上”“共筑心理防线”“点亮微心愿”五个篇章组成。当日,该校有序开展2年级至6年级学生线上报名工作,学校教导处统一安排各班班主任及时登记、统计各班学生到校情况,对未能报到的学生做好跟踪定位,做到有记录、有反馈。同时精心准备组织安排了后续线上教学工作。
中学:面对今年“特别的秋季开学季”,青藏铁路花园学校全力保障新学期安全有序线上开学各项工作。一是及时通过“钉钉”网络平台召开线上学校党委扩大会议,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秋季学期开学工作。二是及时制定《秋季学期开学工作方案》,认真做好教材教辅尽早到位、校园隐患排查整治等条件保障工作。细致安排学生线上报到开学工作。三是在9月1日线上开学升旗仪式结束后,开展思政教育、校园欺凌、防灾减灾、法治安全、学校疫情防控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方面的线上入学教育和“开学第一课”等活动,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年级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爱三节”、民族团结、垃圾分类为主题的线上主题班会。四是认真编制线上教学计划,完善线上教学工作方案,科学编排课表,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五是细致做好假期赴外和仍未返宁师生摸排和健康监测工作。
大学:根据省市疾控、教育等部门部署要求,青海民族大学第一时间完善并发布2022年秋季学期网上迎新报到系统使用指南。学校决定:省内外的本专科、研究生和预科生新生均暂不到校报到。9月1日至2日开展线上注册和报到,9月3日至4日开展线上入学教育,9月5日起通过线上教学形式上课。开学典礼于新生到校后组织开展。8月30日,该校及时线上发布《致广大师生的一封信》,温馨提示全体师生:坚定信心决心,克服麻痹思想,从严做好自我防护,严格遵守各项防疫规定,全力以赴做好开学各项工作;强化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做好线上学习、毕业设计、就业联系等工作;广大教师要认真开展线上教学,努力推进科学研究,确保工作不断、质量不减。
【关注】教育十年
▪ 央视新闻客户端:教育部 十年来全国学生资助金额累计超过2万亿元(《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教育部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生资助事业改革发展成效。据介绍,十年来全国学生资助金额累计超过2万亿元。
我国年资助学生人次1.5亿 年资助金额2600多亿元
目前,我国学生资助已形成了投入上以政府资助为主、学校和社会资助为辅,方式上以无偿资助为主、有偿资助为辅,对象上以助困为主、奖优为辅的中国特色学生资助体系,涵盖28个中央政府资助项目,“奖、助、贷、免、勤、补、减”多元政策相结合,年资助人次1.5亿,年资助金额2600多亿元。
2021年财政投入资金2007亿元 较2012年增长97%
十年来,全国学生资助金额累计超过2万亿元。其中,财政投入资金累计达1.45万亿元,占资助资金总额的72%;学校和社会投入资金累计达0.29万亿元,占资助资金总额的14%;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国家助学贷款0.27万亿元,占资助资金总额的近14%。年资助金额从2012年的1322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668亿元,翻了一番。财政投入资金从2012年的1020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007亿元,增长97%。其中,中央财政投入资金从2012年的628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238亿元,增长97%。财政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形成了政府投入为主、学校和社会资金为重要补充的资助格局。
学生资助政策“所有学段 所有学校 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
有关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不仅学生资助力度更大,同时资助项目更全,资助范围更广,资助标准更高。
我国资助项目更全 构建了符合国情的资助政策体系
十年来,国家建立实施学前教育资助制度,为小学生免费配发汉语字典,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新设立中职国家奖学金和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启动高校新生入学资助项目,出台高校学生应征入伍服兵役国家资助办法、直招士官国家资助政策等政策,填补了资助领域的多项空白。同时,充分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学生受助需求变化等实际,陆续对各学段17项国家学生资助政策进行了26次调整和完善,确保资助政策和资金投入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向民族地区倾斜、向特殊困难群体倾斜。
十年来全国累计资助学生近13亿人次
资助范围更广,实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十年来,全面实行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一补”范围从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扩大到非寄宿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实现原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覆盖,扩大中职免学费、高职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覆盖面,增加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名额,完善退役士兵教育资助政策,将预科生和科研院所等各类培养单位的研究生、军队院校招收的无军籍地方全日制学生,全部纳入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覆盖范围。十年来,全国累计资助学生近13亿人次,年资助人次从2012年的近1.2亿人次,增加到2021年的1.5亿人次,资助范围逐步扩大、规模稳步增长,实现了资助政策“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三个全覆盖。
资助标准更高 提升了受助学生的生活水平
十年来,教育部、财政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脱贫攻坚要求,建立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各学段资助标准。义务教育阶段,两次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从每生每天3元提高到5元,逐步实现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高中阶段,提高普通高中、中职国家助学金标准,从平均每生每年1500元提高至2000元。高等教育阶段,将博士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标准提高了3000元;提高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标准,从平均每生每年3000元到3300元;提高国家助学贷款额度,从每生每年不超过6000元到本专科生12000元,研究生16000元,并相应提高基层就业和应征入伍服兵役贷款代偿标准。
本期 《每日教育新闻综述》 第273期
编辑制作 |鲁海曦
技术制图 |李国庆 颛晨 赵文竹
▪ 《每日教育新闻综述》 宣传片
(播音:滕晓玲 制图:颛晨 视频制作:鲁海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