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要闻精编(7月13日版)】 每日教育新闻综述(总第270期)
本期目录
今日头条
▪ 义务教育这十年: 县域均衡发展,让更多孩子“上好学”(来源:光明日报 )
“20.7万所学校、1.58亿名学生、1057万名教师。”在21日举办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报出的这串数字,点出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现有的规模。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义务教育认真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崇高使命,以均衡发展为战略任务,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工作重点,围绕服务国家战略需要,聚焦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不断完善政策保障体系,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从2012—2021年,我国义务教育在实现全面普及的基础上,仅用10年左右时间实现了县域基本均衡发展,成为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吕玉刚总结道。
【综述】 一周教育要闻
要闻
▪ 全国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省市县三级全面达标(来源 | 新华社、央视影音客户端、微言教育,长云网《【速览】国内教育要闻》编辑节选)
《新闻联播》7月7日报道《我国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省市县三级全面达标》,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省市县三级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已如期达到或高于国家基本标准,有效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城乡均衡配置,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 人民网-人民日报:截至去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1.4%
记者日前从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21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1.4%,比2012年提高6.4个百分点。
“10年来,我国统筹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以教育基础薄弱地区为重点,着力补齐教育资源短板,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升。”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表示。
办学规模持续扩大。2021年,全国普通高中总数达1.46万所,在校生2605.03万人,分别比2012年增长7.97%和5.59%,为更多适龄学生提供了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机会。
毛入学率不断提高。2020年,全国及各省(区、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达到90%以上,如期实现国家确定的普及目标。2021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进一步提高到91.4%。
中西部普及提升幅度最大。教育部与中西部10个普及水平较低的省份签订了普及攻坚备忘录,建立协同机制,强力推进普及攻坚,这10个省份毛入学率10年平均提高了17.02个百分点,有的省份提高近30个百分点,明显缩小了区域教育发展差距。
与此同时,教师素质明显提高。10年来,普通高中专任教师总数大幅增加,由159.5万人增加到202.83万人,增长27.17%,生师比由2012年的15.47∶1优化到目前的12.84∶1。
简讯(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 中国科协、教育部等6部门日前联合组织开展2022年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活动主要面向小学高年级及初中阶段学生,组织学生围绕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安全健康相关的17个活动主题,发现身边的科学问题,动手实践,体验探究。
▪ 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通知,决定调整2022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时间。考试时间调整为8月14日(星期日),上午9:00至11:30为外国语水平考试时间;下午2:30至5:30为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时间。
▪ 近日,全国高校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2022年暑期高校大学生健康生活提示要诀》,引导大学生增强“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合理安排暑假期间生活学习,保持身心健康,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
▪ 近日,教育部发布公告,全国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登记与网上签约平台已开通,推荐广大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实行网上签约,并明确网上签约电子就业协议书与纸质三方协议书效力相同。(平台网址:http://wq.ncss.cn)
▪ 近日,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宣讲团发布《2022年暑假中小学生和幼儿护眼要诀》,倡导中小学生和幼儿暑假合理安排好生活、学习,科学健康护眼。倡导家长在暑假主动带孩子到医院检查视力。引导孩子暑假居家期间经常通过标准对数视力表自检,早发现近视。
▪ 近日,交通运输部、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持续深化中小学生水上交通安全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要推动水上交通安全、防溺水和水上出行安全知识纳入中小学安全教育内容,指导中小学校开展形式丰富的水上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等。
▪ 近日,科技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做好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和落实工作的通知》,统筹推进科技研发、高新技术企业成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工作,尤其重点关注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
【特写】 一周青海教育
▪ 西宁晚报:青海义务教育作业设计指南出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22年版)等文件精神,指导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进一步规范、优化作业设计与实施,青海省教育厅研究制定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等12个学科作业设计指南并于近日印发通知,要求全省各市州认真贯彻落实,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
我省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指南着重从作业设计与布置要求、作业批改与反馈要求两个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省教育厅要求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要深刻认识作业设计指南的重要性,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切实加强作业设计与实施工作;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学科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学科基础知识,掌握学科学习方法,提升学科关键能力,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要将作业设计管理纳入义务教育和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将作业设计与实施科学统筹纳入教研、教师培训范围,不断提升教师的作业设计与实施能力,提高我省义务教育教学质量。
▪ 青海新闻网:青海省启动中等职业教育“双优计划”建设工作(《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日前,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公布青海省中等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和优质专业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正式启动实施省级中职“双优计划”建设工作。
据悉,启动实施省级中职“双优计划”建设工作,是我省认真贯彻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青海省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重点支持建设一批中等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和一批优质专业(群),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推动一批中等职业学校和专业(群)进入国家级优秀中等职业学校和优质专业行列。
▪ 青视矩阵:青海省首个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在玉树州揭牌(来源:《青海新闻联播》,《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6月24日,青海省首个国家水情教育基地——玉树“三江源”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在玉树州博物馆揭牌。玉树州将依托“三江源”国家水情教育基地这一平台,增强公众水安全、水忧患、水道德意识,为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全民水情教育体系,促进形成全民知水、节水、护水、亲水的良好社会风尚和人水和谐的社会秩序打下坚实基础。
▪ 青海日报:青海省首个线上禁毒教育馆开馆(《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线上虚拟参观、720度全景观看、实时语音/视频解说、互动游戏体验……6月22日,全省首个线上禁毒教育馆——西宁市城中区线上禁毒教育馆正式开馆。此举将传统线下宣传改为线上宣传,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学习毒品科普知识和禁毒历史。
据介绍,为有效遏制毒品渗透,西宁市城中区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全力防控化解涉毒风险隐患,创新工作思路,开创禁毒宣传新模式。该教育馆内容包含虎门销烟全息投影、禁毒互动大屏、禁毒虚拟成像、禁毒虚拟翻书等大量内容。通过人机交互和视觉、听觉交互的高科技展示手法,加以声、光、电、互动项目,给参观者以身临其境的参与效果,震撼参与者心灵。此外,还有小游戏、小动漫、小视频等新奇有趣的展示手段将禁毒知识潜移默化传达给参观者。城中公安呼吁广大群众,携起手来,一起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健康生活。
▪ 青海日报: 青海省妇联举办全省家庭教育指导者培训班(《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7月5日至7日,青海省妇联在西宁举办全省家庭教育指导者培训班,并为2022年新创建的40所省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授牌。
此次培训从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青海省家庭教育五年规划》的深入实施、加快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伍、促进我省家庭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需要出发,对《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进行了解读,宣传和普及家庭教育先进理念和科学方法。学员们纷纷表示,今后将学以致用,发挥优势,扎实履职,全力推动家庭教育促进法和青海省家庭教育五年规划实施,向全省广大家庭传播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知识,提供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 青视矩阵:“石榴籽课堂”让思政教育的种子撒满玉树草原(来源:《青海新闻联播》,《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近年来,玉树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教育教学始终,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把爱国主义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心灵深处。
在玉树州第四民族高级中学,“石榴籽课堂”里传出一阵阵思政课教学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正悄然在这里生根发芽。
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灵活实用、物尽其用”的原则,玉树州第四民族高级中学于2019年成立思政理论课工作室,开设思政书画苑、读书走廊等一批思政课阵地,探索出一条“石榴籽课堂”的教育路径。通过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团结先进事迹等内容,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做社会主义新玉树的合格接班人。
【关注】 暑期
▪ 青海省教育厅发布2022年暑期安全教育告家长书(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2022年暑假将至,为了让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安全、快乐、充实的暑假,青海省教育厅发布2022年暑期安全教育告家长书,提醒广大家长朋友依法履行监护责任,承担起家庭教育职责,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坚决消除安全隐患,和孩子一起做好各项安全防范,配合学校共同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履行家庭教育职责。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古语有云“天下之本在家”,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您的陪伴,需要家长的亲自养育。父母的身份意味着责任,成为一名合格的家长是我们一生的课题。希望广大家长朋友认真研读《家庭教育促进法》,切实承担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不能简单地将家庭教育学校化、知识化,要在丰富的生活实践中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时时刻刻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因为没有人能够完全替代父母履行这个责任,也没有人更适合承担这份家庭教育职责。
加强孩子安全管理。暑期,孩子们开启了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但由于自主时间增多,若家长监护不到位,很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危险。广大家长朋友应时刻绷紧安全弦,切实履行监护职责,关注孩子日常举动,随时了解孩子外出活动情况,掌握孩子与谁同行、在哪里、干什么,并提示孩子注意安全风险。
重视防溺水教育。天气逐渐炎热,溺水事件进入高发期,请您一定教育孩子不在河边、湖边、水库等区域玩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或不熟悉的水域游泳。若遇同伴或他人溺水,立刻寻求成人帮助并报警,切忌手拉手盲目施救。
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据统计,交通安全事故是造成学生意外伤亡的第二号杀手。暑期孩子们自主活动时间增多,家长应要求孩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不在马路上打闹、嬉戏或追逐,做到安全出行、文明出行。拒乘超载车、拼装车、农用车等有安全隐患的车辆。特别要提醒的是,您要管理好家中的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辆,坚决防止未成年子女驾驶机动车,以免酿成大祸。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暑假期间,孩子在家时间集中,您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学习、手机、作息时间等问题而担心、焦虑,甚至与孩子产生冲突,我们建议您每天专注并积极倾听孩子的诉说,倾听过程中要少说教、不批评、多理解、多鼓励。生活中,多关注孩子的优点,给予支持和鼓励,帮助树立自信心;多陪伴孩子,可以一起观影、运动,增进亲子关系。要密切关注孩子日常心理、行为,发现异常及时与学校、班主任沟通,也可以向社会专业机构寻求帮助。
科学应对欺凌事件。暑期孩子脱离了学校的管理,家长有时也会因忙于工作疏于监控,往往会出现欺凌事件,对孩子身心伤害巨大。我们希望您能成为孩子坚强的后盾,在孩子遇到欺凌事件时勇敢面对,鼓励孩子勇敢地说出来,注意收集、保留相关证据,及时与校方沟通,必要时可选择报警或向相关部门反映,防止孩子心灵受到伤害。
加强防拐骗教育。未成年人特别是幼儿园、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缺少防范心理,家长要教育孩子提高警惕和分辨是非的能力,知晓拐骗者常用的“权威诱惑法”“物资利诱法”“带路引路法”等诱骗手法,增强防拐骗能力。外出时,家长一定要随时注意孩子,确保孩子在身旁或在视线范围内,防止拐骗事件的发生。
合理安排暑期生活。在制定暑假生活安排的时候,家长要从孩子的身心健康出发,帮助他们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加强身体锻炼,主动分担家务劳动。要了解掌握“双减”政策,理性看待校外培训,不送孩子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参加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时需认清培训机构是否证照齐全,要签订正规培训合同、使用指定平台缴费,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在完成暑假作业时,您可以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优质课程资源帮助孩子做好复习和巩固,但要指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防止孩子沉迷网络。我们在暑期组织开展家访活动,您也可以主动联系老师,密切家校配合。
“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给予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是家长们的心愿和责任,也是教育人的初心和使命。真诚希望各位家长朋友依法履职尽责,与我们携起手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快乐成长!
本期 《每日教育新闻综述》 第270期
编辑制作 |鲁海曦
技术 |李国庆 颛晨 赵文竹
责编 |赵文莉
监制 |何启振
终审 |张云飞
▪ 《每日教育新闻综述》 宣传片
(播音:滕晓玲 制图:颛晨 视频制作:鲁海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