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专刊+一周要闻精选】 每日教育新闻综述(总第259期)
本期目录
今日美图
▪ 青海蓝 (来源:《每日教育新闻综述》原创)
【五四专栏】
▪ 总书记的青春寄语(来源:央视新闻,《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未来属于青年”“只要看到我们的年轻人蒸蒸日上,我就高兴”……聊学习、话理想、谈做人,对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如一地关心、关爱。殷殷嘱托,寄予厚望。五四青年节,一起聆听总书记的青春寄语!
▪ 日前,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结果揭晓。马瑜婷等49人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首钢集团冬奥服务保障青年团队等16个集体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 2日,共青团中央发布中国共青团团内统计公报。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共青团员7371.5万名。
▪ 在青春赛道上跑出最好成绩——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在青海省青年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来源:《青海新闻联播》、长云网《每日教育新闻综述》,【青海教育特写】编辑节选)
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5日上午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
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各族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向中国人民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习近平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广大青年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前往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引发青海省广大青年师生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将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青海青年的最好成绩。大家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省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
大家表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广大青年要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
▪ 青海省6个集体和6名个人受到共青团中央表彰(来源:长云网,长云网《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共青团中央表彰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我省6个集体和6名个人榜上有名。
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团委、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古城台街道团工委、团青海省德令哈市委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青海省西宁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分公司团总支、青海省尖扎县昂拉乡德吉村团支部、青海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团支部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青海油田采油三厂工艺室科员刘亦菲、青海省曲麻莱县麻多乡扎加村书记助理勇钰、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2020级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侯维虎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青海省消防救援总队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支队天峻县新源北路消防救援站团支部书记王由、青海大学团委干事韩磊、青海省贵南县茫拉乡寄宿制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严玲娇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
▪ 第25届“青海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来源:长云网,长云网《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5月3日,为集中展示当代青海青年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激励全省广大青年勇担使命,开拓创新,踔厉前行,共青团青海省委、青海省青联决定, 授予曹宗璐、范明伟、李漾、刘馨思雅、邱筱炜、曲家鹏、完德尖措、薛婷、赵国存、朱亚楠等十人第 25 届“青海青年五四奖章”。
获得“青海青年五四奖章”的同志,是我省各族各界青年优秀典型和模范代表。他们与祖国人民同向同行,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为全省青年做出了榜样,树立了标杆。
▪ 弘扬“五四”精神 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来源:长云网,长云网《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5月4日,我省各地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弘扬“五四”精神,展现新时代青年风采。
武警青海总队各支队通过主题演讲比赛、重温入团誓词、观看红色电影等形式,教育引导年轻官兵感悟先辈力量、牢记初心使命,投身强军实践,勇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海西州都兰县举办以“弘扬务实精神、展现青春活力”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朗诵者在激情吟诵中展示青春风采,唱响奋斗之歌。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海北州海晏县西海镇海北一中600多名学生“摆团旗”,号召广大青年不负韶华、接续奋斗,让青春之光照亮新时代赶考之路。
▪ 中国共青团是如何建成的?(来源:央视新闻)
▪ 《中国UP》青春季,致敬青春中国!(来源:央视新闻,《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央视新闻推出“五四”特别策划《中国UP》青春季,演讲嘉宾武大靖、范可新苏翊鸣、张自轩、江梦南孟庆旸、刘争、王冠通过“向上”的故事分享收获和感动,展示厚积薄发、青春蓬勃的中国力量。4月25日—5月4日央视新闻《中国UP》青春季用“向上”的力量,致敬青春中国。
【卫视看点】
▪ 安多卫视教育栏目: 《金色童年》精彩片段(来源:安多卫视、《金色童年》,《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栏目精彩片段)
安多卫视《金色童年》是一档原创性少儿电视栏目,该栏目自开播以来,紧紧围绕加强末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主题,积极配合涉藏市州中小学校进行素质教育,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为我省涉藏地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发挥了良好引导作用。从2006年开始两周一播,时长20分钟,至今已播出352期。《金色童年》栏目共有六个板块,即《我们的校园》、《成长在线》、《才艺园地》、《技艺 平台》、《知识乐园》、《故事会》六个小版块。多次获得青海广播电视新闻奖、“五彩神箭杯”青海广播电视藏语优秀节目等。
【精编】 国内要闻一览(来源:央视新闻公众号,《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 4日,13名珠峰科考队员在海拔8830米成功架设了全球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站,并在世界之巅利用高精度雷达完成了冰厚测量和样本采集等任务。
▪ 据文化和旅游部消息,2022年“五一”假期5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6亿人次,同比减少30.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6.8亿元,同比减少42.9%。
▪ 4日,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增加1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额度,专门用于支持煤炭开发使用和增强煤炭储备能力。
【综述】 一周教育要闻
教育要闻
▪ 财政部今年已下达预算302.57亿元,支持现代职业教育。
▪ “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采访启动!首场发布会聚焦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来源:教育部新闻办“微言教育”、长云网《【简讯】教育要闻速览》编辑节选)
“1+1”系列发布采访是教育部的品牌活动,前两年以“教育奋进之笔”“落实全教会 奋进迎华诞”为主题的“1+1”发布采访,由一场发布会和一路采访团组成,把教育部发布会开到基层、开到学校,同时请记者围绕发布会主题进行实地采访。
今年“1+1”系列活动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克服疫情影响,在形式上进行创新。发布会变为“云发布”,在教育部设主会场,在实际采访地设分会场,连线召开“云上”新闻发布会;采访团变为“云采访”,请典型经验所在地的媒体记者实地采访,同时探索“直播带访”“视频采访”等多种形式,共同讲好“教育这十年”的故事。
首场发布会主会场设在教育部,分会场设在江苏省,共同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成效。
▪ 义务教育教学内容与方式将迎来重要变化(来源:教育部新闻办“微言教育”、新华视点,《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近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4月21日上午,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情况。发布会上介绍,2021年4月至12月,国家教材委及其专家委员会审议审核通过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新的方案和标准将在今年秋季开始执行。课程方案的修订变化主要体现在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细化了实施要求等方面。
新修订的课程方案整合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
在课程标准方面,修订完善过程中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和学段衔接。新课标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考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注重“幼小衔接”,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
▪ 职业教育法首次大修,将带来哪些重要改变?(来源:教育部新闻办“微言教育”、新华社,《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20日表决通过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这是该法自1996年颁布施行以来的首次大修,内容从五章四十条完善至八章六十九条。新职业教育法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水平的技能技术,呼唤高质量的职业教育。
首次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新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的内涵作出完善:职业教育,是指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而实施的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注重产教融合,实行校企合作。”其中,“产教融合”一词取代了现行法中的“产教结合”。一字之改格外有深意。
教育简讯
▪ 日前,亚洲大学联盟2022年校长论坛在线举行。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发表视频致辞。怀进鹏表示,亚洲大学联盟可以通过“联通”、“合作”和“交流”,为深化亚洲各国高校交流合作,促进亚洲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为世界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 近日,教育部等十部门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职业教育活动周相关工作的通知》,2022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时间原则上定于2022年5月8日至14日,各地可根据本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形势进行适当调整,今年活动周主题为“技能:让生活更美好”。
▪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全国健康学校建设计划的通知》,决定“十四五”期间,重点支持一批有条件的学校建成全国健康学校。《通知》从基础条件、学校治理能力、教育教学、健康促进等4方面明确了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基本条件,并提出7项建设目标任务。
【特写】 一周青海教育
▪ 2021-2025 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名单公布 青海8家科普教育基地上榜(来源:青海日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官网、长云网《每日教育新闻综述》,【青海教育特写】编辑节选)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布《中国科协关于命名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决定》,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名单青海8家科普教育基地榜上有名。
▪ 青海省科学技术馆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来源:《青海新闻联播》、长云网《每日教育新闻综述》,【青海教育特写】编辑节选)
近日,中国科协公布了《中国科协关于命名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决定》,青海省科学技术馆成功入选。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是我国科普教育方面的最高荣誉称号,该荣誉每5年重新评审一次,需要经过严格、规范的逐级评审方可脱颖而出。目前,全国共有800家单位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省科技馆和省内其他7家单位入选并被命名。青海省科技馆自2011年开馆至今,累计接待公众600余万人次,为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省科技馆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水平为核心,突出本地特色,依托实体场馆、流动科技馆和科普大篷车等平台围绕“全国科普日”“科技周”等重要节点大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内容的科普教育活动,深入社区、学校、农牧区,向基层群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普思想,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
▪ 西宁投巨资助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来源:青海日报、长云网《每日教育新闻综述》,【青海教育特写】编辑节选)
近日,西宁市教育系统一季度8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复工,总投资25.2亿元,一季度预计完成投资1.5亿元,这些项目的建设,能有效改善全市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助推城区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转变。
在8个重点开复工项目中,西宁市虎台中学改扩建项目,总投资额4.2亿元,建设周期从2021年至2023年,主要建设教学用房、生活用房、运动场地及相关辅助设施;西宁市宁致中学建设项目,总投资额5.3亿元,建设周期为从2022年至2024年,主要建设教学综合楼、辅助用房、运动场地及其他附属设施,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西宁市高中学校基础条件保障,为顺利推进普通高考综合改革奠定基础。
本期 《每日教育新闻综述》 第259期
编辑制作 |鲁海曦
技术 |李国庆 颛晨 赵文竹
责编 |赵文莉
监制 |何启振
终审 |张云飞
▪ 《每日教育新闻综述》 宣传片
(播音:滕晓玲 制图:颛晨 视频制作:鲁海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