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6日】每日教育新闻综述(总第222期)
本期目录
今日美图
又是白鹭归来时 张海东 摄
据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会长王舰艇介绍,白鹭虽然不属于西宁越冬鸟类,但是近年来根据观测,城市周边河流、水域发现有成群白鹭来到西宁停留 。每年入冬时到来 ,停留一段时间就会离开,次年开春再回来。这也是近年来西宁市湟水河、南川河、北川河等主要河流水域保护治理的结果,随着城市中湿地公园的建设为许多鸟类提供了栖息、落脚的好去处,充沛的食物和相对隐秘的环境,为鸟儿们提供了食物和庇护。冬日里,成群的大白鹭成为了一道美丽的自然生态风景线。(来源:央广网,《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头条】 跨省要闻节选 (来源:新华社,《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 这门课,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来源:教育部新闻办 微言教育综合新华视点微信)
这门课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这门课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念兹在兹
一堂好的思政课,应该是什么样?
话剧、演讲、合唱、翻转课堂……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下各地高校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五周年之际
让我们一起走进思政课堂
▪ 12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向“2021从都国际论坛”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
习近平强调,当今世界,人类正经历罕见的多重危机。面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问题和挑战,我们应该坚持开放包容、协商合作,坚持和维护多边主义,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们要同舟共济,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多边主义的要义是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要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要立足世界格局变化,在广泛协商、凝聚共识基础上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坚持国际关系民主化大方向,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努力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我们要聚焦行动,落实好全球合作议程。
我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希望各方积极参与。要坚持发展优先,推进减贫、抗疫和疫苗、发展筹资、绿色转型、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
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就是坚持胸怀天下,始终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中国支持多边主义的决心不会改变,将坚定维护多边主义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坚持互利共赢,坚持求同存异,坚持公平正义,坚持合作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 中办、国办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
▪ “探索一号”科考船顺利结束第21个科考航次第二航段。截至目前,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共计搭载我国27名科研人员进行了21次万米深潜。
▪ 2021年“浙江平湖·当湖十局杯”CCTV电视围棋快棋赛5日诞生新科冠军,中国围棋第一人柯洁九段执白击败党毅飞九段首夺该赛事桂冠。柯洁和党毅飞均是首次进入当湖十局杯决赛,对于今年在LG杯、农心杯、三星杯世界大赛表现不理想的柯洁来说,一个冠军也能给自己提升士气。
【综述】 跨省教育新闻
▪ 12月3日,教育部在北京举办教育系统“宪法晨读”活动。活动在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设分会场,近30万所学校的8000多万名师生通过网络连接主会场同步参与。(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 日前,第八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开幕式在线上举行。论坛聚焦“新阶段 新征程——以新理念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主题,引导应用型本科高校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 近日,2021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中小学生校外研学实践活动项目资金支持营地、基地评议结果公示,拟支持20个基地、32个营地开展校外研学实践活动,公示期为2021年12月3日至12月9日。(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 根据司法部安排部署,青海省2021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主观题考试定于12月19日举行。12月3日,省司法厅发出《关于青海省2021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主观题考试的公告》,根据公告要求,12月15日至12月18日,应试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登录司法部网站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同时,应试人员应当于12月5日起,连续14天登录司法部官网“、信用青海”微信公众号,做好每日健康打卡,自我监测健康状况,如实完成在线信息填报,并须在司法部报名系统签订《2021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应试人员健康承诺书》后,方可打印准考证。(来源:青海日报,《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 12月3日,由青海省委办公厅与青海大学合作共建的青海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这是经省委同意,按照“省校共建、资源整合、协同合作”的原则,整合全省跨学科资源,借助省内外党建、法学和党内法规研究专家力量成立的实体性科研机构。(来源:青海日报,《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 青海17所学校入选省级平安示范校园(来源:《青海新闻联播》,《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根据《青海省“平安校园”创建及管理办法》要求,2021年7月至11月,省教育厅联合省委政法委、省公安厅组成专项考评组,采取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召开会议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各地申报“省级平安示范校园”的80余所学校进行了实地考评验收,拟评定青海省三毛幼儿园、西宁市第十四中学、海东市民和县第一中学、海南州贵德县河阴寄宿制学校、海北州第一高级中学等17所学校为“省级平安示范校园”。
▪ 青海省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再提高(来源:《青海新闻联播》,《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12月1日起,青海省再次提高全省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新标准从2021年1月1日执行。此次提标旨在进一步保障和改善孤儿基本生活,是继2020年提标后的再次提标。
▪ 青海杂多县:多措并举打出教育振兴组合拳(来源:杂多县融媒体中心 杂多在线,《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今年以来,杂多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主线,以提升教育质量为重心,以改革规范发展为抓手,紧紧围绕“振兴杂多教育”战略目标,多措并举,打出助推振兴教育的组合拳,有效提升教育惠民的覆盖面和满意度,努力开拓杂多教育振兴新局面。(点击查看全文)
▪ 河北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育收费管理的通知,提出坚持服务性收费、代收费自愿和非营利原则、坚持按照规定收退费等具体要求。(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 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强调更新教育理念、建强师资队伍、开展交流研讨、建立评价体系等重点内容。(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 贵州省教育厅出台《关于做大省属高校实施方案》《关于做特市(州)高校实施方案》,分别提出实施高质量人才培养计划、推动特色化差异化办学定位等重点任务。(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从重视开展拓展性实验、保障实验教学条件等八个方面入手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特写】 道德模范专栏
▪ 特写:厚植道德沃土 传递道德力量(来源:《青海新闻联播》,《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分享感人故事,传递道德力量。在第四届青海省道德模范颁奖仪式上,获奖者用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声情并茂地讲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第四届青海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中,15人获得“青海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14人获得青海省道德模范提名奖。另外,他们当中的王海涛、巴才洛、李玉兰等9人还获得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见义勇为,感动中国的孙万红、冀涛、爱帕扎西才仁……他们善良、无畏,在危险前面奋不顾身,赴汤蹈火,激励着人们直面艰险、砥砺前行。助人为乐,善行无疆。孝老爱亲,血脉情深。诚实守信,一诺千金。张仁、晁世峰、许国强、郭晓荣、段国禄、钱建华、李玉兰、张锦梅、罗延海……他们是敬业奉献的模范,是崇德向善的榜样。
道德暖人间,文明润三江。这些道德楷模,以平凡之身做出不凡之举。他们的感人事迹,让这个伟大的时代充满温暖和人性之光。
▪ 德耀江源 感动中国|巴才洛:英勇无畏的“火焰蓝” (来源:《青海新闻联播》,《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美德凝聚人心,榜样催人奋进。在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中,我省推荐的10名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完德尖措被授予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王海涛、巴才洛、孙万红、李玉兰、钱建华、许国强、郭晓荣、张仁、晁世峰等9人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为了进一步学习道德模范,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引领作用,青海广播电视台《青海新闻联播》11月8日开始,推出《德耀江源 感动中国》专栏,展示我省道德模范的精神风貌,引领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社会风气,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良好氛围。
今日来看——
22载消防生涯,22载执守高原,22载默默奉献。海西州格尔木市消防救援支队盐桥南路特勤站站长助理——巴才洛,在雪域高原上挥洒着别样的“烈火”年华,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
【读史】 每日连载专栏
▪ 青视矩阵:说不尽的祁连山· 红色篇|回望:从西路军精神中汲取奋进新时代的力量(来源:《青海新闻联播》,《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地处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的祁连山,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西北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涵养地。2017年,祁连山国家公园进入我国国家公园首批试点,自此,这座东西绵延两千里的祁连山系,以独特的自然之美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进入高标准、高质量保护建设新阶段。从11月16日起,青海广播电视台《青海新闻联播》推出“走基层”特别节目《说不尽的祁连山· 红色篇》,追寻祁连山国家公园内的红色印迹,展现红色祁连的精神血脉。
今天来看——
“巍巍峨峨祁连山,风刀雪剑裂骨寒。红旗指处峰让路,战士刀头血未干。”原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政治部主任李卓然的这首诗,写出的不仅是祁连山的巍峨雄姿,更表达了西路军将士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英雄气概。穿越时空岁月,不断回望西路军在祁连山的历历往事,激发的不仅仅是崇敬、怀念,更是展望未来的信心与力量。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百舸争流。西路军在1936至1937年期间征战祁连的历史,已经积淀为红色基因,融入连绵起伏的祁连山血脉之中,成为红色祁连的宝贵精神财富,不断激励后来者,向着中华民族美好未来勇往直前。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映照未来;一种精神,穿越历史,永不褪色。在建党百年的历史坐标上,回望西路军的英雄事迹,讲好红军故事、西路军故事,发扬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只为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成为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永远铭记。
【视频】 近期青海热点
▪ 视频: 《能源的故事》之第六集《天空之境》(来源:长云网,《每日教育新闻》编辑节选)
人类对于太阳能的探索开发从未止步。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加快光热项目的发展。根据国际能源属 太阳能热发电和热化学组织统计,2006年,全球太阳能光热电站装机容量,仅为412兆瓦,而到了2017年,这一数字已增至5,000多兆瓦。
青海,盛产阳光的辽阔大地,太阳能资源约占全国的11%,光热资源居全国第二位。作为国家清洁能源高地,青海在大规模开发可再生能源的同时,不断投入建设大型光热电站,成为国内光热产业的发展“热土”和领跑者。
截至2020年底,青海全省光热装机21万千瓦,同比增长31.3%,稳居全国第一。数十万座“巨镜”耸立天地间,跟着太阳转动,追踪热量,成为高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 视频: 西宁机场新开乌鲁木齐-西宁-南昌航线(来源:《青海新闻联播》,《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为满足市场需求,西宁机场于12月2日新开乌鲁木齐-西宁-南昌航线。该航线由中国南方航空使用波音737机型执飞,每天一班。
▪ 视频: 青海湖监测到近19万只水鸟越冬 大天鹅达到560多只(来源:《青海新闻联播》,《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近日,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冬季巡护监测工作结束,共监测到水鸟30种18.99万余只,较上年同期增加36.5%,其中赤嘴潜鸭、红头潜鸭、凤头潜鸭、绿翅鸭等鸭类占监测总量的85.5%;大天鹅560多只,集中在泉湾湿地、生河口、切吉河口一带,较上月增加410多只,较上年同期增加230多只。
大天鹅,属雁形目鸭科,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性喜集群,警惕性极高,除繁殖期外常成群生活,特别是冬季,常呈家族群活动,有时也多至数十至数百只的大群栖息在开阔的水域。大天鹅主要以水生植物叶、茎、种子和根茎为食,在我国北方、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繁殖,每年9月中下旬开始离开繁殖地迁至青海湖越冬,集中分布在青海湖西北区域,第二年3月底4月初离开解冻的青海湖迁至繁殖地。
▪ 视频:泽库 雪后湿地别样美 (来源:《青海新闻联播》,《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近日,一场大雪让黄南州泽库县泽曲河畔的关秀湿地披上了银装。雪后初霁,山光水色中鸟类成群飞翔、漫步,牦牛栖息、觅食,与空旷寂寥的湿地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 视频: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唇鹿现身柏树山 (来源:《青海新闻联播》,《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近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唇鹿成群结队出现在距离海西州德令哈市市区十多公里的柏树山区域,三四十只白唇鹿结队沿着山岩峭壁行走。白唇鹿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带的高山草原地区,体形高大,通体被毛十分厚密,是一种典型的高寒动物。
近年来,海西州不断加大保护力度,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如今,在德令哈地区伊克拉,陶斯图,柏树山等区域,时常能见到黄羊、岩羊、白唇鹿,棕熊,野驴等珍稀野生动物成群结队觅食,构成一幅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生态画卷。
▪ 《每日教育新闻综述》 宣传片
(播音:滕晓玲 制图:颛晨 视频制作:鲁海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