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30日】每日教育新闻综述(总第218期)
本期目录
今日美图
监测到的黑颈鹤 孙建青 摄
每年深冬,洁白的大天鹅在青海湖停留越冬,也成为青海湖独特的一道风景。
【头条】 要闻综合节选
▪ 11月29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来源:新华社微博)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分别向第三届中俄能源商务论坛致贺信。(来源:新华社公众号)
▪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单行本,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即日起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来源:人民日报公众号)
▪ 11月29日,青海省政府党组书记、省长信长星先后主持召开省政府党组会议和常务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有关会议精神,研究权责清单通用目录、“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城乡生活垃圾治理、高原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和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管执法等事项。(来源:青海日报)
▪ 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及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青海省博物馆顺应文旅融合战略,助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努力提升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11月29日,精心组织策划的以《青海历史文物展》为主,《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青海考古成果展》《百年青海革命文物目录展》为辅的“1+3”主题展重磅亮相。其中,2018血渭一号墓考古出土文物首次展出。(来源:青海新闻网)
▪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推出100个“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全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案例,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田家寨镇、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昂拉乡德吉村入选。(来源:青海日报)
▪ 11月28日从青海省体育局了解到,中国田径项目备战巴黎奥运会2021年冬训工作将全面启动,青海省9名运动员、3名教练员入选国家队田径项目冬训训练营,展开新奥运周期的训练。(来源:青海日报)
▪ 日前,中国队在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杯荷兰站获2金1铜。至此,中国短道队获北京冬奥会满额参赛席位。(来源:人民日报公众号)
▪ 王楚钦/孙颖莎3:0横扫日本组合张本智和/早田希娜,为中国队赢得本届世乒赛首枚金牌。(来源:新华社公众号)
▪ 中国电影家协会公布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提名名单。其中,影片《悬崖之上》收获了包括最佳故事片奖在内的七个提名,领跑影片提名榜。(来源:新华社公众号)
【专栏】 每日教育新闻
▪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即日起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国家建立教师荣誉表彰制度,设立国家教师奖,对有重大贡献的教师,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授予人民教育家、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来源:视讯青海)(点击查看原文)
▪ 教育部近日召开推进中央巡视整改、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暨直属系统警示教育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会上指出,直属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新任务,把警示教育当作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始慎终,始终做到严于律己、廉洁从政。(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
▪ 11月29日,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在前两批遴选建设199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的基础上,确定了第三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89个。(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
▪ 11月29日,2020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德育状况、科学学习质量监测结果报告发布。德育状况监测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具有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将“个人努力”作为成功的首要因素。科学学习质量监测结果显示,四、八年级学生科学学业表现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分别为80%、79.5%。(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
▪ 教育部网站29日公示,首批201所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其中,青海5所学校入选 (来源:青海日报)
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青海大学
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西宁市湟中职业教育中心
海东市第二中学
▪ 11月23日,2021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全国总开幕式以视频会议形式在教育部举行。27日,青海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正式启动。全省各院校于11月27日至12月3日期间开展学习讲座活动。(点击查看原文) (来源: 青海新闻网,《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 青视矩阵:坚持正确党史观历史观 担负培育爱国主义精神重任 全省深入开展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解词规范审核工作(来源:《青海新闻联播》,《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青海在纵深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中,进一步将学习党史动力转化为推进工作合力,制定讲解词规范审核工作方案,对全省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解词进行全面排查、规范审核,严把政治、政策、史实关口,坚持“四个”原则、确立“十项”标准、细化“三个”环节,让讲解词成为引导参观见学的主线,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史为鉴,牢固树立党史观历史观,深化爱国主义情感,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 浙江省教育厅等五部门近日印发《关于开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违法违规广告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明确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广告内容不得出现“无须学习”“无须上课”等虚假违规内容,不得出现“快速取证”“免考包过”“考不过退款”等对教育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
▪ 近日,四川省教育厅联合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明确校服设计制作坚持“安全舒适、经济实用、美观简洁”原则,不得经常性为学生订购校服,中小学生选购周期原则上不低于两年,毕业年级原则上不统一购买校服。(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
▪ 日前,《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将实施幼儿园建设工程,新增幼儿学位3万个,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新建改扩建校舍120万平方米,争取50%的县(区)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评估认定。(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
▪ 近日,济南市教育局向学生家长发出“双减”温馨提示,提醒家长审慎选择培训机构,尤其注意不要选择以“家政服务”“住家教师”“众筹私教”等名义违规开展的学科类培训,切勿盲目签约和缴费。(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
【专栏】 2021“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
为进一步深入能源领域交流合作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能源交流平台
青海省人民政府于11月27日在西宁市举办
2021“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
▪ 视频: 《能源的故事》之第三集《绿色之光》(来源:长云网,《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在全球范围内,人类正在为降低碳排放,减少气候变化对地球影响而积极行动。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郑重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中国青海,为实现“3060”目标,一场绿色能源革命正声势浩大的进行着。从太空卫星观测,青海高原上有两片绿洲悄悄“握手”,这是光伏能源建设带来的神奇变 化,地球正见证着这铭刻大地的壮美史诗。
2016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青海,指出青海要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一定要将光伏产业做好!为了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为了不负广大人民的期盼,无数光伏人前仆后继、夜以继日。
光伏核心技术之最
我们重点布局光伏产业核心技术研发,集成电路用多晶硅打破国际垄断,首创全球大规模水光互补控制技术,完成850兆瓦世界最大水光互补项目。
光伏装机规模之最
这里是位于海拔3200米的海南州共和县光伏产业园,光伏装机超过800万千瓦。截止2021年6月,青海光伏装机达到1600万千瓦,建成了海南州、海西州两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
创新研发平台之最
我们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打造光伏产业技术研发新高地。2021年7月,青海首家“绿色校园”分布式光伏在青海大学并网发电,清洁能源“产学研”迈出新步伐
光伏产业链之最
从材料生产到组件制造,从设计建造到集成应用,青海省已形成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支架、光伏电站规划设计、电站建设、运行维护、检测评价及组件回收研究的垂直一体化光伏全产业链。
生态环保扶贫之最
我们依托太阳能资源优势,建成一批光伏生态、扶贫示范工程。这里是尖扎县德吉村,家家户户都在屋顶安装光伏设备,依靠黄河发展特色旅游,建成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绘就了青海脱贫攻坚的最美画卷。
清洁能源高效之最
2017年以来,青海连续四年实施绿电7日、9日、15日全清洁能源供电和“绿电三江源”百日系列活动,连续刷新全清洁能源供电世界记录。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未来30年,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将成为增量能源主要解决方案之一。
牢记使命、坚定前行。2021年,青海明确2030年全省光伏、风车”装机1亿千瓦以上。
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抓住全球能源转型的重大机遇,全面建成国内规模最大,核心技术领先,集成优势最强的“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为早日实现“双碳”目标贡献“青海力量”!
▪ 特高压时代下的青海“优势”——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系列综述之三(来源:新华社、青海日报 ,《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送端站海南换流站鸟瞰图。杜常见 摄
青海虽深处内陆,但作为清洁能源富集区,身处特高压时代,必须全力以赴。2020年12月30日,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简称“青豫直流工程”)正式投运。在长期的蓄势和积蓄下,世界上首个专门为输送清洁能源而建设的特高压工程应时应势而建。
今天,青海借助成功运行的特高压直流工程,发展潜力不断突显,锁定“十四五”规划,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青海在能源安全、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可持续发展上不断突破创新。当然,特高压时代下的青海“优势”也在愈发显现。
2020年12月30日21时16分,海南换流站工程双极高端顺利投入运行阶段,这不仅标志着青藏高原成功筑起了特高压这座“高峰”,更标志着青海有更多清洁能源可以实现可靠外送。
“在工程的无数个首次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上首次采用了特高压换流站现场组装技术,在青海电力西宁检修基地成功地开展了海南换流站7台800千伏换流变现场组装工作,相关设备均已通过出厂试验,标志着我国全面攻克了特高压换流变现场大规模组装技术和高海拔环境下的制造工艺控制难题。”业主项目部副经理王茂忠说。
在过去,中国特高压技术一直饱受质疑,但是中国特高压技术就是在争议中起步、在创新中发展、在实践中成功,通过技术之变带动了思想之变、思维之变、思路之变。同时,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回首,2018年11月7日-2020年12月30日这段时间的日日夜夜,奋战与不屈服将青豫直流工程建设成为了特高压电网的升级样板,为世界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方案”。有了成功经验,今后,青海特高压直流工程的建设,不论爬坡过坎,都不再畏惧。
【读图】 近日新闻热点
▪ 读图: 1995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同德县发掘了宗日遗址。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距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也是青海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来源:西海都市报)
舞蹈纹彩陶盆
▪ 读图:都兰热水墓群出土的大量金银器是整个吐蕃金银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一些精品的制作水平,表明吐蕃已成为当时东亚地区一个重要的金银器生产制作中心,表现出吐蕃金银器受到唐、粟特等多种文化因素相互影响和交融的痕迹,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实物例证。(来源:西海都市报)
骑射形金饰片
▪ 读图:1989年,青海省乐都柳湾墓地出土的一只彩陶靴容器,将所能确凿考证的鞋的历史推衍至三千年前。青海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彩陶靴,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最成熟的靴子的造型。靴型彩陶器虽是一件陶艺品,但它更真实地体现了远古时代皮靴的全貌和特征。(来源:西海都市报)
彩陶靴
▪ 读图:近日,“90后”博士黄超在个人主页公布了最新发现。(来源:人民日报公众号)
今年11月,最新一期动物学研究国际期刊Zoological Studies发表了黄超、毛思颖关于深圳山溪甲壳纲十足类(虾蟹类)的研究文章。文章在系统介绍深圳山溪十足类动物多样性的同时,描述了一个以深圳命名的新种——深圳巨腹蟹(Megapleonum shenzhen),填补了深圳山溪大型水生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的研究空白。
深圳巨腹蟹
▪ 读图:初冬时节,海南州贵德县苍茫云海间,层峦叠嶂,黄河谷地红叶染霜。让我们一起走进贵德,领略丹山碧水间的季节交替。(来源:长云网)
▪ 读图:近日,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摄影师拍摄到数千只野生水鸟在黄河源头的湖泊中嬉戏的场景。(来源:西海都市报)
数千只水鸟现身黄河源头 多太 摄
▪ 《每日教育新闻综述》 宣传片
(播音:滕晓玲 制图:颛晨 视频制作:鲁海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