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清洁能源论坛专刊-2(11月29日版)】每日教育新闻综述(总第217期)

来源:长云网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长云原创等新媒体资讯作者:编辑:鲁海曦发布时间:2021-11-29 查看数0

本期目录

 【头条】  国内要闻节选

▪ 中央军委人才工作会议26日至28日在京召开,习近平在中央军委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聚焦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来源:新华社公众号,《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点击查看原文 

 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西文版出版发行。(来源:新华社公众号)

▪ 休斯敦世乒赛27日迎来1/4决赛,中国队大获全胜,包揽女单四强全部席位。(来源:新华社公众号)

▪ 27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1D”卫星发射升空。(来源:人民日报公众号)

 “七一勋章”获得者、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之女瞿独伊,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来源:人民日报公众号)


 【专栏】 2021“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

为进一步深入能源领域交流合作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能源交流平台

青海省人民政府于11月27日在西宁市举办

2021“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

▪ 青视矩阵:2021“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举办 丁仲礼致辞并宣布开幕 章建华 王建军致辞 马建堂 信长星作主旨演讲 多杰热旦出席(来源:《青海新闻联播》,《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11月27号,由青海省人民政府主办、以“聚力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为主题的2021“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在西宁举办。

▪ 青视矩阵:在“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期间 信长星接受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采访(来源:《青海新闻联播》,《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11月27日,在“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期间,省委副书记、省长信长星接受了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采访,聚焦“青海如何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高地”,与专家、企业家共话青海清洁能源发展愿景。

▪ 记者从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获悉,截至2021年10月底,青海电网全网总装机4070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2485万千瓦,占比达到61%,青海电网已经成为全国清洁能源、新能源装机占比最高的省域电网。(来源:青海日报)

▪ 11月26日18时21分,随着珠玉330kV汇集站3号调相机168小时试运行结束,由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建设的“青豫直流”特高压工程一期405万千瓦配套电源点首批16台50兆乏分布式调相机项目全部并网投运,各项指标优异,标志着世界最大规模的新能源分布式调相机群正式形成,将有效保障“青豫直流”工程具备400万千瓦输电能力,助力中国“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来源:青海日报)点击查看原文

▪ 青视矩阵:追光逐风 看“清洁”青海  绿色共享 促进经济社会低碳转型(来源:《青海新闻联播》,《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为绿色青海赋能,为美丽中国增色。当青海之光照进中原大地;当大格勒的风点亮城市的灯,当“煤改电”让群众温暖过冬;当新能源汽车、电动公交车穿行在你我周围……一批批清洁低碳绿色环保项目正在逐步融入你我的生活。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时代背景下,青海正在自上而下开启一条低碳转型之路。

据了解,截止今年六月底,青海新能源发电多项指标创历年之最。其中,新能源日均发电量1.0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4.3%;新能源发电占发电比例33.1%、同比提升8.7个百分点,占用电比例47.9%、同比提升11.9个百分点。

▪ 视频: 《能源的故事》之第二集《大河之歌》(来源:长云网,《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黄河上游是全国13大水电基地之一,一座座雄伟的电站,伴随着共和国成长、壮大而发展,蕴含了一代又一代水电人的青春和血汗。

1976 年1月,“万里黄河第一坝”龙羊峡水电站开工建设。当时,大型机械设备缺乏,是龙羊精神激励着中国水电人,靠人背肩扛创造了水电建设的奇迹。

青海水电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中国水电事业立于世界水电开发之林的缩影,也是中国电力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缩影。

青海水电事业将与光携手,和风为伴,多能源互补,为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实现中国“3060”双碳目标继续源源不断地贡献能量,创造下一个辉煌。

▪ 光伏:治沙扶贫两相宜——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 系列综述之二(来源:青海日报2021年11月24日 第1版:头版 ,《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对于高质量发展的青海,光伏产业在青海大地上历经过从培育到壮大的发展路程。

当我们再次走进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的塔拉滩,当一块块偌大的深蓝色光伏电板“追光逐日”,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得光伏电板下的荒漠化土地变成了充满生机的绿地,“光伏羊”养殖带动专业合作社发展,也为老百姓拓宽了增收致富的路子。

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在龙羊峡水光互补试验区试验后得出结论,通过滴灌措施,耐盐小麦在园区的植被盖度能够达到50%以上,在生长旺季能够完全覆盖地表,有效防止了地表风蚀,明显改善了园区景观。同时,光伏板减少地面日照辐射和子阵区风速,使连续晴天条件蒸发量降低50%以上,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海南光伏园区成为世界最大的生态光伏产业园,光伏治沙、减排降碳两项生态措施成效显著。目前光伏扶贫工程已在全省39个贫困县实现全覆盖,建成扶贫电站73万千瓦,年发电产值8.8亿元,扶贫收益达到5.7亿元,实现7.7万户、28.3万人口脱贫,在改善农村用能条件的同时,也促进了贫困地区群众稳定增收,有效破解了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发展难点。

发挥经济效益,又兼顾生态效应,随着光伏扶贫项目的实施,因有效利用戈壁荒漠、草地黑土滩、荒山荒坡,采取农光互补、牧光互补模式,光伏扶贫电站也起到了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提升植被覆盖率等作用,实现了生态保护和扶贫在“一个战场”“两场战役”的双赢。

【专栏】 每日教育新闻

▪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公务员招考公共科目笔试28日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77个城市、59424个考场同时举行,共142.2万人实际参加考试。(来源:新华社公众号)

▪ 近日,教育部召开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部际工作座谈会。会议要求,坚持精准施策,瞄准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堵点和难题,在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加强服务平台建设、落实财税扶持政策、加强金融政策支持、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等方面狠下功夫,推动各项政策落实落地。(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

▪ 日前,财政部、教育部等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提高资助对象认定精准度,确保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到相应资助,对于挤占挪用、弄虚作假套取学生资助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

▪ 近日,教育部公布100个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要求各地各高校认真学习借鉴典型案例的经验做法,全面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

▪ 近日,教育部公示第二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暨优秀课程观摩活动评审结果,公示期为11月26日至11月30日。(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

 近日,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4年)》,明确严把毕业出口关,全面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开题、答辩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对形式、内容、难度进行严格监控。同时,支持有一定基础和潜力的本科生进课题、进实验室、进团队。(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

▪ 日前,《天津市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与非学科类培训鉴定指引(试行)》印发。《指引》明确,依照程序对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与非学科类培训服务进行综合研判鉴定,形成“学科类”或“非学科类”的鉴定结果,作为相关职能部门审批、管理、执法的重要参考依据。(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

▪ 日前,河北省修订了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管理办法,强调补助经费要建立“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机制,严禁将补助经费用于平衡预算、偿还债务、支付利息、对外投资等支出,不得从补助资金中提取工作经费或管理经费。(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

▪ 近日,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所有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实现本科高校全覆盖,“双一流”建设高校晋位升级、一流学科创建高校加快发展。(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

【专栏】 青海教育特写

 青海日报:11月25日,记者从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自10月以来,“2021年金秋招聘月”专项活动在全省县级以上城镇组织开展,通过加大重点人群帮扶、保障重点企业用工、举办专场招聘活动、推行线上服务办理等举措,帮助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活动期间全省各地共组织举办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77场,组织732家企业入场招聘,提供招聘岗位1.8万个,签订就业(意向)协议859人,提供维权及法律援助服务359人。点击查看原文

 青海日报:近日,教育部职成司与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公布了2021年全国“百姓学习之星”和“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评选结果,青海省在评选中实现突破。玉树市第三完全小学校长伊羊、德令哈市第一中学杨金梅、西宁市图书馆李晶、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郝润田、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张罗罗5人入选全国“百姓学习之星”。同时,玉树市第三完全小学校长伊羊被评为“事迹特别感人的百姓学习之星”,这是我省首次获此殊荣。格尔木第七中学“‘书香校园’读书活动”、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塑‘合纵连横’模式,聚‘顶天立地’团队的职业教育科研品牌项目”、西宁市图书馆“幸福西宁 书香夏都”3个项目获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称号。(来源:青海日报)

 长云教育视点:青海省民政厅与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开放大学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协力推动全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长云网讯(融媒体记者 马佩玉)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民政领域改革创新,近日,青海省民政厅与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开放大学共同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协力推动青海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点击查看全文)

 长云教育视点:遇见吟诵 爱上吟诵 ——虎台小学吟诵活动展示  (来源: 青海广播电视台资讯,《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长云网讯 吟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学习方法,是学习诗词格律的高效方法,也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方法、古诗文与音乐艺术相结合的途径,更是古诗文的创作方法。随着吟诵古诗的活动走入校园,我们打着节拍,在平平仄仄的韵律中和着古琴曲感受着古诗词的声音。是经典文化让它魅力无穷。我们爱上了吟诵。

虎小五二班同学吟诵活动

 【读图】 近日新闻热点

 视讯青海:喜讯!全国“母亲河奖”青海一名个人一个项目上榜 

  央广网:青海本土美术家鲁峻先生,怀着对故乡深厚的感情,孜孜探求中国白描画创作真谛,以独特的形式,再现了西宁作为丝绸南路通道的民俗民风。作为手绘古道风韵,鲁峻先生的白描作品有虚有实,真实录史,艺术再现古城西宁的历史变迁。

鲁峻先生正在绘画创作  滕萌 摄

一幅幅鲜活的场景跃然纸上  滕萌 摄

 西宁晚报:从11月29日起,我市城西区爱老幸福食堂将逐步恢复供餐,其中该区首批31个供餐点将提前恢复供餐,就餐老年人可提前一天订餐。

▪ 人民日报:台下空无一人,浙大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滕元文老师依旧声情并茂地进行课堂教学,认真演示栽培中修剪工具的使用手法,网友:讲得铿锵有力,听得聚精会神……(《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决定奖励5名学生因为他们在凌晨及时发现并成功处置了一起实验室险情引发网友关注(来源:新华社公众号) 

点击查看原文

 人民日报:近日,湖南邵阳一位40岁农民大哥因在近15年时间里无偿献血71次,累计献血量达27600毫升,引发关注他说:“献血能救人,这是一件好事” 


 【提示】 天气考试相关

▪ 关于公布2021年成人高等学校在青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通知 (来源:青海省教育招生考试) 

▪ 我省北部及东部受冷空气影响,气温下降明显,北部地区日平均气温下降6~8℃,局地可达10℃以上,不仅是气温降哦还有吹风加持环青海地区有5-6级偏西风,西宁、海东有4-5级偏东,看来这股冷空气不容小觑哦,小伙伴们赶紧裹紧羽绒服,防寒保暖!另外,降雪天气对交通出行,可能带来不利影响,小伙伴们出行要注意安全呀!来源:青海气象

未来三天全省趋势预报

今天夜间到后天白天:全省各地晴或多云

30日夜间到1日白天:全省各地晴或多云

西宁三天预报

29日夜间到30日白天

晴转多云,零下11到2度

30日夜间到1日白天

晴,零下10到4度

1日夜间到2日白天

晴转多云,零下10到3度

(点击查看网页专题)

  《每日教育新闻综述》 宣传片

(播音:滕晓玲   制图:颛晨    视频制作:鲁海曦  ) 

每日教育新闻综述-青海长云网网址-欢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