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6日】每日教育新闻综述(总第208期)
本期亮点
今日美图 —— 致敬!闪亮的名字系列(来源:视讯青海,《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致敬!闪亮的名字
11月5日,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和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青海省推荐的候选人完德尖措被授予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王海涛、巴才洛、孙万红、李玉兰、钱建华、许国强、郭晓荣、张仁、晁世峰等9人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美德凝聚人心,榜样催人奋进。这些模范人物是道德的践行者、精神的引领者、时代的奋斗者,他们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质,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集中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充分彰显了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精神风貌。
今日要闻头条
▪ 新华社、央视新闻客户端:中美元首视频会晤现场
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16日上午在北京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视频会晤。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
▪ 11月16日出版的第22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武装全党》。
▪ 央视新闻:哪些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教育部明确了(《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为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项目鉴别管理,近日,教育部制定了《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指南》。校外培训机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施校外培训,适用该指南。
● 鉴别依据
《指南》明确了学科类培训项目鉴别依据,主要从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评价方式等维度进行综合考量。
培训目的:
以学科知识与技能培训为导向,主要为提升学科学习成绩服务。
培训内容:
主要涉及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学习内容。
培训方式:
重在进行学科知识讲解、听说读写算等学科能力训练,以预习、授课和巩固练习等为主要过程,以教师(包括虚拟者、人工智能等)讲授示范、互动等为主要形式。
结果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侧重甄别与选拔,以学习成绩、考试结果等作为主要评价依据。
▪ 教育部:明年秋季学期起,全面推行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来源:西宁教育综合首都教育公众号,《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297号建议的答复。针对“加强幼小科学衔接”的建议,教育部答复,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各省(区、市)全面推行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
幼小衔接试点工作
在部署实施幼小衔接试点工作方面,教育部表示,将在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大班下学期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小学做好入学适应教育,强化主动衔接意识,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国家课程主要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课程,切实改变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现象。指导各地以县(区)为单位遴选一批幼小衔接实验区和试点园(校),加强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在课程、教学、管理和教研等方面的研究合作。
学前教育校外培训治理
在学前教育校外培训治理方面,教育部表示,对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上培训,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托管班等名义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开展违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接受能力等培训活动的校外培训机构,一经发现,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 教育部:中高考将增加法治知识内容占比,将法治教育纳入中小学课后服务范围(来源:西宁教育,《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日前,教育部制定发布了《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对“十四五”时期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 教育部批准!青海省首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来源:西海都市报综合青海日报公众号,《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引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补青海国际教育短板
教育部批准我省首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该专业从2022年9月起开始招生
11月11日,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批准青海民族大学与波兰波兹南生命科学大学合作举办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这是我省首个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填补了我省中外合作办学的空白,为莘莘学子不出国门享受国际化教育开辟了路径。
项目以我省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和“四地”打造为导向,旨在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强、通晓国际规则、视野宽阔的地方性、应用型、复合型的现代化人才。同时,对于推动新时代青海教育对外开放、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学生多样化教育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合作协议,中波两校将联合组成教学和管理团队,按照各自职责承担教学任务,波方提供土地资源管理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大地测量学和地图学、空间构成原理、IT信息技术、工程制图、城市规划等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和优秀师资,着力培养学生土地资源管理国际认证规则、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青海民族大学主抓学科理论基础教学和党建思政德育教育。
该项目专业从2022年9月起开始招生,主要采取4(国内)+0(国外)的合作办学模式,对有意向前往波兰学习的学生采取2(国内)+2(国外)双学位联合培养,达到双方规定的学业标准并经考核合格,可获得中外双方颁发的本科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
▪ 视讯青海:89亿元!这些学生的国家福利来了(《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近日,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下达2021年学生资助补助经费预算(第二批)的通知》,下达学生资助补助经费预算合计89亿元,用于落实服兵役高校学生相关教育资助政策。
教育资助对象:
全日制退役士兵学生
根据相关文件规定,自2019年秋季学期起,对通过全国统一高考或高职分类招考方式考入普通高等学校的全日制在校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学生均实行学费减免,减免最高限额按规定标准执行;全日制在校退役士兵学生全部享受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
补偿代偿标准:
本专科生不超过8000元/生/年
学费补偿或国家助学贷款代偿金额,按学生实际缴纳的学费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两者金额较高者执行;复学或新生入学后学费减免金额,按高等学校实际收取学费金额执行。
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以及学费减免的标准,本专科生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研究生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12000元,超出标准部分不予补偿、代偿或减免。
本期短视频
▪ 青视矩阵: 吴天一 守护高原的胡杨(来源:《青海新闻联播》,《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他一生坚守生命极限地带,穿行于高山、草地、冰川,策马遍访高原上星罗棋布的毡房,创造了不胜枚举的医学奇迹。他把青春奉献给高原,把高原医学建设在高原。他是我国高原医学的奠基人吴天一院士。
▪ 康辉Vlog:看中美两国元首视频会晤现场(来源:央视新闻公众号,《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国内要闻一览(来源:央视新闻公众号,《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 近日,财政部、应急管理部再次向河南、山西、陕西、甘肃4省下拨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30.69亿元,用于支持和帮助地方做好防汛救灾和因灾倒损民房恢复重建等工作。
▪ 商务部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43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8%。
▪ 15日,袁隆平院士骨灰安葬仪式,在湖南长沙举行。
▪ 15日,牺牲消防员陈建军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安徽亳州蒙城县举行。消防员陈建军为救轻生女子坠楼牺牲,年仅24岁。
▪ 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首日,81只北交所股票交易总体平稳,北交所股票合计成交95.76亿元。
▪ 15日,北京中关村街道通报一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发出的快递外包装检测阳性。目前,涉及密接人员和环境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 自15日起,甘肃省8个中风险区全部调整为低风险区,甘肃目前无中高风险区。
▪ 截至11月15日22时,全国共有8个高风险地区,89个中风险地区。
▪ 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21年11月18日发行2022中国壬寅(虎)年金银纪念币一套。
▪ 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公布,数据显示,有13城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
▪ 广东卫健委宣布,明年9月起,广东新进入初中一年级且未接种过HPV疫苗的14周岁以下女生可免费接种国产HPV疫苗。
▪ 近日,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成功申领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电子证照,这是全国首张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电子证照。
每日教育新闻(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 教育部日前印发指南,要求预防性侵、识别抑郁进中小学课程教材。
▪ 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2020年动态调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2020年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等多项名单。
▪ 教育部发布《关于编制2021—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本区域学前教育等5类专业,以及本、专科不同层次,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开展认证工作。
▪ 河南省教育厅等六部门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资金进行全覆盖、全流程、全方位监管,确保培训服务交易安全。☞
▪ 湖南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三部门联合发布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到今年12月31日,实现全省所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
▪ 海南省教育厅与省消防救援总队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提出推进学校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年度教学计划。☞日前,
▪ 陕西省教育厅等三部门发文进一步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工作,明确除保教费等五项收费项目外,任何单位、个人均不得自行设立其他收费项目或以其他收费项目进行收费。
温馨提示 考试信息
▪ 教育百家 | “十问十答”!我省3-11岁儿童新冠病毒疫苗来了(来源:西宁教育综合青海日报微信号)
目前,我省已正式启动3-11岁儿童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到底要不要给孩子打?省疾控中心专家为大家详细解答,一起来看看吧。
1.儿童有必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有必要。
当前,国内外新冠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尚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3-11岁儿童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持续存在,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发病、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在儿童人群中建立免疫屏障,阻断新冠病毒的传播,保障儿童身体健康。
2.儿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安全吗?
安全、有效。
目前已有多种新冠病毒疫苗在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和青少年人群中进行了临床试验,总体而言儿童和青少年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的效果和成年人的效果相当,在3-11岁儿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安全、有效的。
3.儿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收费吗?
免费。
4.儿童需要接种几剂次?中间间隔几天?
目前,我省接种的新冠病毒疫苗是灭活疫苗,需要接种2剂次,第一剂与第二剂间隔21-56天。
5.儿童到哪里去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可以去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批准的新冠疫苗接种点接种,或根据当地教育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安排设定的临时接种点接种。
6.儿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有哪些禁忌?
具体可以详细到接种点咨询接种医生。
目前不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禁忌主要有:(1)对疫苗或疫苗成分过敏者;(2)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征、脱髓鞘疾病等);(3)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4)经现场接种医生评估,认为不适合接种的其他情况。
7.儿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项?
儿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需要监护人全程陪同。
接种前:儿童监护人须携带儿童预防接种证和儿童有效身份证明,并提供父母至少一方的身份证或户口本。要了解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相关知识,接种前避免儿童空腹、劳累,儿童接种当天应穿宽松的衣服,以方便接种。
接种时:要如实向接种医生告知儿童健康情况和接种禁忌,通过医生评估且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接种。
接种后:要在现场留观30分钟,确认没有异常才能离开,如有不适,应及时告诉医生。回家后,要留意儿童健康状况,如出现持续不适,应及时就医,并向接种单位报告;打完疫苗后,要保持注射部位干净卫生,注意休息、健康饮食,避免过度运动和劳累。
8.预防接种证找不到了,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原则上要求儿童监护人须携带儿童预防接种证和儿童有效身份证明,如果《儿童预防接种证》丢失,可先带儿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再带儿童到原接种单位进行补证。
9.儿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能否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
原则上不能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
新冠病毒疫苗与其他疫苗接种间隔应至少14天。但是若出现动物咬伤、外伤等特殊原因,需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狂犬病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时,可以不考虑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时间间隔。
如果儿童接种免疫规划疫苗(通常说的“免费苗”)和新冠病毒疫苗时间有冲突时,应优先接种免疫规划疫苗,其次再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10.其他注意事项
(1)如果儿童正在发烧、咳嗽,或处于疾病的急性发病期,建议暂缓接种,等儿童身体康复之后再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2)前往接种疫苗全程都应戴好口罩、保持一米线、避免扎堆。
(3)接种疫苗前、后,应避免给孩子不良反应的暗示和诱导,但要密切观察身体状况及体温变化等情况。
(4)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仍要坚持做好个人健康防护,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等良好习惯。
▪ 视讯青海:青海省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防疫要求提示(第一号)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将于12月25日-27日举行。
当前,全国疫情仍处于多点发生、局部暴发态势,疫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为保障广大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省考试院提醒广大考生务必按要求做好考前疫情防控工作。
▪ 视讯青海:这些高校,寒假提前!
为进一步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师生员工健康安全,多地高校根据国内疫情形势和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师生意愿和需求,陆续调整寒假放假时间。人民网对部分高校的放假安排进行了梳理,以供参考。
▪ 《每日教育新闻综述》 宣传片
(播音:滕晓玲 制图:颛晨 视频制作:鲁海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