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专刊-2(10月13日版)】每日教育新闻综述(总第184期)
国家公园专刊-2 目录
国家公园专栏-2
▪ 视讯青海:关于三江源国家公园,这些大事你得知道!(《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2015年,在中国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际,三江源被选择作为一个典型代表;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作为全国第一正式启动;今天,经过创新体制机制、健全政策制度体系等一系列原创性改革后,31项试点任务全面完成。当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位列全国首批成为青海第一,让我们再沿着时间坐标自2014年至今,去追溯它的不凡历程。
【2014年】
●10月2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六部委正式批复《青海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提出探索国家公园制度,整合现有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等保护区域,研究建立国家公园体制。
【2015年】
●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会议指出,在青海三江源地区选择典型和代表区域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实现三江源地区重要自然资源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促进自然资源的持久保育和永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6年】
●6月7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筹)挂牌成立并启动运行。
【2017年】
●12月16日,三江源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局挂牌仪式在西宁举行,标志着三江源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2018年】
●9月14日,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揭牌仪式在西宁举行。
【2019年】
●1月24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三江源国有自然资源本底调查相关成果,同时发布了三江源水资源、三江源草地资源、三江源湿地资源、三江源森林资源等4个本底白皮书。
【2020年】
●5月8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与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联合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管护员发放18000件巡护服装,这是又一次针对生态管护队伍的重要配发装备行动。
【2021年】
●10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时指出: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位列国家首批,成为青海省第一个国家公园。
▪ 央视新闻:第一批国家公园设立!可以进入游玩吗?(《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12日,我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
第一批国家公园各自有哪些亮点?第一批国家公园有何共同点?
第一批国家公园,一个共同点是都具有典型的生态功能代表性,如三江源国家公园主要保护青藏高原重要生态功能区;大熊猫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守护着大熊猫、东北虎、东北豹等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以及以这些旗舰物种为伞护种的重要生态系统;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则主要保护热带、亚热带重要森林生态系统。
可以进入国家公园游玩吗?
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最重要类型之一,属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域,纳入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管控范围,实行最严格的保护。
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同时兼具科研、教育、游憩等综合功能。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唐小平介绍,今后可能主要倡导两种旅游方式:一是自然教育。因为我们把最好的生态系统、最独特的自然景观、最精华的自然遗产,都划到了国家公园范围里面,它是一个最好的自然课堂,大家在里边能够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二是自然游憩,比如观察野生动物、露营等。
▪ 求是网:生物多样性知多少?(《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于2021年10月11日在云南昆明拉开帷幕,全球目光再次聚焦中国。中国同各方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战略,共同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进程。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2021年5月,长江宜昌江段葛洲坝下游附近出现成群长江江豚。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摄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
哪些原因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根据联合国的报告,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直接驱动因素是土地和海洋利用的改变、生物资源利用、气候变化、污染以及外来物种入侵等。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公约》和“爱知目标”?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公约。1992年5月22日,《生物多样性公约》文本在肯尼亚内罗毕通过,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中国于1992年6月11日签署了这份公约,成为最先签署的国家之一。截至目前,《生物多样性公约》共有196个缔约方,是全球签署国家最多的国际环境公约。缔约方大会则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最高议事和决策机制,每两年召开一次。
“爱知目标”是2010年在日本爱知县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次缔约方大会上,国际社会为了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严峻形势,制定的2011-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爱知目标”共包括5个战略目标和 20 个具体目标。
▪ 青海展区线上展馆正式上线!(来源:《青海新闻联播》、青海日报公众号,《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在线上展馆的地方展区板块,青海展馆围绕“大美青海生物多样性、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展望未来青海将不负使命”三个板块多角度展现了青海在生物多样性的典型性、独特性。
据了解,本次展览将于2021年10月10日至2022年上半年举行,通过线上方式面向全球展出,全球公众可通过电脑端和手机端参观线上展览。通过全方位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绩,让世界看到美丽的中国,将中国融入2020后更加生态的世界。
扫码参观青海展区线上展馆
10月10日,随着“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中国馆线上展”正式上线,青海展区也同步亮相于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中国馆地方展区。
▪ 央视网:国家公园——有生命的国家宝藏(《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实行国家公园体制,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这是中国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五个国家公园各有特色,不仅为解决各自面临的难题作出了有效探索,也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提高了生物多样性,推动了自然生态保护传统模式的转变。国家公园是有生命的国家宝藏,也饱含着我们对美丽中国、美好生活的向往。
国内要闻一览
▪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单行本出版。(来源:新华社公众号)
每日教育新闻
▪ 全国教材工作会议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表彰会12日在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国家教材委员会主任孙春兰出席会议并讲话。她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材工作的重要指示,落实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要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全面提高教材质量为重点,创新教材建设理念,增强教材育人功能,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打造更多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适应时代要求的精品教材。(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
▪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
▪ 教育部要求,现有校外培训机构在完成非营利性机构登记前,应暂停招生及收费行为。(来源:人民日报公众号)
青海教育特写
▪ 青视矩阵:崔彬 描绘地质学科发展蓝图(来源:《青海新闻联播》,《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2007年7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选派资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崔彬担任青海大学地质工程系主任,在他的帮助下,青海大学地质工程系实现了从学科成立到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三级跳”。
▪ 杂多:开展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培训(来源:青海日报客户端)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切实提高致富带头人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10月9日至10月16日,由求是杂志社、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委、县政府主办的杂多县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在四川省广安市小平干部学院举办,相关负责人和全县致富能人等40余人参加培训。培训班的举办,将为杂多县重点村社培养一批有致富能力和致富意愿的“领头雁”“带头羊”。同时,也为杂多县有效开展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长云视频精选
▪ 3集纪录片《三江源》
大型纪录片《三江源》于6月24日至26日在央视科教频道首播,立体呈现青海推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成果。本期《每日教育新闻-国家公园专刊2》中让我们一起重温精彩视频。
《三江源》 第1集 源头
《三江源》 第2集 家园
《三江源》 第3集 传承
近日寒潮预警
▪ 视讯青海:最新预警提醒!
10月12日,青海省应急管理厅发布寒潮、低温冻害蓝色预警提醒。受较强冷空气影响,预计13日至15日,我省大部自西向东有降温降雪天气,东部农业区预计出现今年下半年“第一场雪”。过程期间,北部地区最高气温累计下降8-12C,局地达14C以上,过程累计降水量5-15毫米,积雪深度0~5厘米,海南南部、黄南南部有大到暴雪,海北东部、西宁、海东、海南北部、黄南北部有中到大雪或雨夹雪。
▪ 《每日教育新闻综述》 宣传片
(播音:滕晓玲 制图:颛晨 视频制作:鲁海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