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1教师节专刊+周末版(9月10日)】每日教育新闻综述(总第168期)

来源:长云网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长云原创等新媒体资讯作者:鲁海曦 蔡生霖(实习编辑)编辑:鲁海曦发布时间:2021-09-10 查看数0

2021教师节专刊+周末版 

 

教师节专刊 头图


教师节专刊 头条

▪ 每日金句 | 习近平论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做好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就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习近平2021年3月6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的讲话

▪ 习近平论人民教师(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编者按:人民教师,无上光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工作。在第三十七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和“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汇编了总书记对人民教师的寄语,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祝福。

(点击查看原文)

▪ 海报:习近平寄语人民教师(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点击查看原文)

教师节专刊 直播

▪ 新华社客户端:直播关注 |  老师 您辛苦了!《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14:00开始

(点击观看直播及回放)

▪ 新华社客户端:直播关注 |  《老师好!》2021年大型融媒体直播特别节目《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19:30开始 

(点击观看直播及回放)


教师节专刊 要闻

▪ 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9日晚以视频方式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三次会晤。习近平宣布,在向“新冠疫苗实施计划”捐赠1亿美元基础上,年内中国将再向发展中国家无偿捐赠1亿剂疫苗。(来源:央视新闻公众号)

▪ 李克强出席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七次领导人会议时强调,坚持睦邻友好,拓展务实合作,推动次区域发展繁荣,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来源:新华社公众号)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日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年)》,确定了我国2021—2025年尊重、保护和促进人权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来源:央视新闻公众号)

▪ 9日19时5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星9B卫星(来源:央视新闻公众号)

▪ 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国际奥委会就新周期中国大陆和澳门地区独家奥运转播权合作举行签约仪式(来源:央视新闻公众号)

▪ 新华社:今天,多少句谢谢都不够《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点击查看原文)

▪ 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一图“数”读,教师队伍建设有这些新进展

▪ 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今年教师节重点开展10项活动《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9月8日,教育部举行第6场2021教育金秋系列发布会,介绍教师队伍建设进展成效、国家支持教师队伍建设有关工作和第37个教师节系列宣传庆祝活动安排,并发布2021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名单。

2021年教师节主题 —— 赓续百年初心 担当育人使命

今年教师节宣传庆祝重点活动

■ 深入开展教师“四史”学习教育和师德专题教育

■ 宣传贯彻落实强师惠师政策

■ 首批教育世家学习宣传活动

■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

■ 最美教师遴选活动

■ 感念师恩尊师重教视频展播活动

■ “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 和“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总结宣传活动

■ “特岗教师”宣传活动

■ 乡村青年教师培养奖励活动

■ 走访慰问活动

▪ 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加快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教育部着力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业务能力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不断深化教师队伍管理改革,切实保障教师地位待遇,加快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情况:

01 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扎实有效抓重点突破,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建设。抓专题教育,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抓典型引领,加大优秀教师宣传表彰。

近年来,教师队伍中的“四有好老师”不断涌现,他们中既有高等教育的领军拔尖人才,也有在乡村无私奉献的青年教师。有的倾情教育扶贫多年、深入山区送教,有的利用假期放弃休息、志愿辅导学生,有的扎根边远海岛辛勤耕耘,有的为家庭困难学生送医送药。他们的事迹令人感佩、催人奋进,集中展现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风采。三尺讲台系国运,我们大力宣传弘扬他们的先进事迹,今年以来共推荐、遴选时代楷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最美教师等22人次和1个团队。组织教育系统61名全国模范教师代表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持续推进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设,打造师德高尚、潜心育人的“大先生”。

02 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强力推进加强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精准培训。

03 教师管理改革和待遇保障不断强化切实保障教师地位待遇。全面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截至2020年底,中西部22个省份725个原连片特困地区县全面实施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覆盖约8万所乡村学校,受益教师129.8万人,人均月补助额375元。在中央奖补政策的带动下,2020年全国有1056个非连片特困地区县也实施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地方投入资金141.8亿元。

04 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持续深化实施新周期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组织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加强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

启动“十四五”时期职业院校教师国家级示范培训。设置“三教”改革研修、名师名校长培育、校企双向交流等三大类培训项目,指导各地开展“1+X”证书制度种子教师培训、名师(名匠)培育、教师企业实践等10个方面的培训,推进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对接《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确定申报专业495个,从1200余个申报团队中遴选立项242个,覆盖31个省(区、市)、134所“双高计划”院校,以及卫生健康、公共管理、信息技术等13个重点紧缺领域和27个专业方向。通过打造高水平国家级创新团队,示范引领省级校级团队整体规划和建设布局。

目前,首批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完成了平台搭建、组织了5个批次的专项培训,遴选了第一批245个企业实践项目,并组织首批122个国家级团队教师展开技能培训、岗位实践和科研攻关。

05 教师队伍资源配置不断优化推进教师资格认定和教师招聘工作。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继续实施中小学“银龄讲学计划”。扩大实施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

全国教师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教师总数已经达到1792.97万人,比上年增加60.94万人,增长3.52%,其中,特教教师增加6.11%,幼儿园教师增加5.44%,高校教师增加5.34%,有力支撑了教育改革发展。今年以来,共有191万人次通过认定获得教师资格证书,较去年全年增长28.7%。 “特岗计划”今年拟招聘特岗教师8.43万人,实施16年来已为中西部地区乡村学校补充特岗教师103万人。

2018年实施以来,已招募近1万名退休校长教师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讲学。今年继续面向社会招募4500名退休校长教师,到中西部18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支教讲学。2020年,从61所部属高校选派银龄教师146名。今年继续选派退休教授、副教授到西部高校支教支研,支援高校扩大到75所部属高校和部分部省合建高校,受援高校扩大到10所,选派名额增至300余名。


周末青海热点

▪ 青视矩阵:信长星等省领导看望慰问一线教师(来源:《青海新闻联播》,《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近日,在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省委副书记、省长信长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赵月霞,副省长、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杨志文分别看望慰问一线教师,代表省委省政府向他们致以节日问候。

▪ 西宁晚报 陈瑞峰等西宁市领导看望慰问教师代表《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在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陈瑞峰,市委副书记、市长孔令栋走访市内部分学校,看望慰问教师代表,感谢他们为西宁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福和诚挚的问候。市领导南海晏、张爱红参加。

▪ 青海日报:65名教育工作者获省级表彰《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在第37个教师节到来之际,9月8日,记者在全省杰出教师、杰出校长、杰出教育工作者暨教学成果奖表彰会议上获悉,我省授予铁生兰等30名同志青海省杰出教师、王光谦等15名同志青海省杰出校长、魏建国等20名同志青海省杰出教育工作者。

9月8日,全省杰出教师、杰出校长、杰出教育工作者暨教学成果奖表彰会在青海会议中心昆仑厅召开。青海日报客户端记者 魏雅琪 摄

近年来,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足青海省情实际,以强烈的政治担当、使命担当、责任担当,全身心投入青海教育事业,涌现出一大批师德高尚、勇于担当、爱岗敬业、业绩突出的教师、校长和教育工作者。省政府决定,对他们予以表彰。

▪ 新华社客户端 青海频道:青海黄南民族文化进课堂《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9月2日,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热贡艺术完全小学的学生在跳“锅庄”课间操。新华社记者 马千里 摄

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热贡艺术完全小学是一所民族学校,9月1日学校迎来新学期。为丰富教学内容,该校在文化课外还设置了“锅庄”舞蹈课间操、绘本剧、唐卡绘画、泥塑等民族特色课程,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当地民族文化。

9月2日,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热贡艺术完全小学的学生在排练绘本剧《小蚂蚁找妈妈》。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 我国首个万吨级碳纤维生产基地在西宁投产(视频文字来源:《青海新闻联播》、青海日报,《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9月8日,中国建材集团西宁万吨碳纤维基地在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正式投产,至此,中国拥有了第一个年产万吨级碳纤维生产基地,同时也标志着国产碳纤维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得到保障,国产碳纤维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碳纤维是重要的战略性新材料,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电力传输、海洋工程等领域有广泛应用。目前,我国碳纤维技术成熟度正在不断提高,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对推动我国科技创新、突破技术封锁、支撑产业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西宁万吨碳纤维基地由中国建材集团所属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在2019年5月投资建设,占地53.33公顷(800亩),其中一期总投资20.58亿元。基地采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干喷湿纺技术,实现了设备高度国产化,同时,生产线技术水平、规模布局、单线产能、产品质量等方面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 青海日报: 首次拍到!黑颈鹤在青海玛多孵化雏鸟

(点击查看原文及视频)

9月7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生态管护员多太在黄河乡热曲村江日尕玛山下,首次近距离拍摄到濒危大型禽类黑颈鹤孵化的影像,画面呈现给人们的不只是黑颈鹤一家的天伦之乐,更是野生动物在这儿海拔4500米的黄河源头生生不息的真实写照。

黑颈鹤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全球预估现存数量1万多只,主要栖息于海拔2500米至5000米的高原的沼泽地、湖泊及河滩地带,以植物叶、根茎、块茎、水藻等为食。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北部一带,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类。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玛多在藏语里,意为“黄河源头”,是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的发源地,素有“黄河上游第一县”“黄河之源”“千湖之县”“中华水塔”的美誉。全县2.5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均属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腹地,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 西宁晚报:西宁将打造100个! 

西宁将打造100个智慧共享健身房不用办卡、随到随练智慧健身、价格低廉、设备齐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共享经济已经不稀奇了!继共享单车、共享按摩椅之后共享健身房也开始慢慢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西宁市还将建设5个县区级综合体育中心和100个智慧共享健身房,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据悉,这100个智慧共享健身房将选择建在条件成熟的、人口不少于1万人的大型社区里。


长云视频精选

   ▪ 青视矩阵:青海· 我们的国家公园 第三集 《峡谷》

峡谷(上)

峡谷(下)


  《每日教育新闻综述》 宣传片

(播音:滕晓玲   制图:颛晨    视频制作:鲁海曦  ) 

每日教育新闻综述-青海长云网网址-欢迎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