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1年5月17日】每日教育新闻综述(总第111期)

来源:长云网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长云原创等新媒体资讯作者:鲁海曦编辑:鲁海曦发布时间:2021-05-17 查看数0

本期目录



今日头图——地标系列

丹噶尔古城景区二期开发项目

湟源县丹噶尔古城景区二期开发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10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0.35亿元,主要建设景区历史文化展示厅、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建成将改善丹噶尔古城旅游环境,促进湟源县旅游产业发展。(图文来源:百度百科,《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整理)


青海教育特写

 青视矩阵:17日 王建军在“四史”宣传教育专题宣讲会上强调 紧跟新时代步伐 书写新青海篇章(来源:长云网、青海新闻联播、《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5月14号上午,“四史”宣传教育专题宣讲会在西宁召开。省委书记、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长王建军以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为题,以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纲,为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商联代表作了一堂生动的“四史”辅导报告。

 青视矩阵:青海省三项举措推动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来源:长云网、青海新闻联播、《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近日,省委编办会同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联合印发《关于简政放权规范大学机构编制管理的通知》,制定分类施策,科学设置内设机构;创新方法,总量管理人员编制和区别对待,规范管理领导职数等三项举措激发大学综合改革活力,破除束缚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青海日报:我省6名选手将参加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选拔赛

记者5月14日从省文联了解到,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古筝(青海赛区)选拔赛已圆满落幕并举行颁奖仪式。我省6名选手将代表青海走上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选拔赛的赛场。

本次青海赛区选拔赛由省文联、省音协主办,青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青海民族大学艺术学院承办。评委由省内著名音乐家担任,来自全省31名选手参加比赛。比赛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评选出铜奖7名,银奖5名,金奖3名。根据大赛组委会的规定,声乐(美声、民族)、古筝青海赛区第一、二名选手代表青海省参加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选拔赛。

中国音乐金钟奖创办于2001年,是由中宣部批准设立的、由中国文联和中国音协共同主办的中国音乐界综合性大奖。赛事每两年举办一届(逢单年举办),是与戏剧梅花奖、电视金鹰奖、电影金鸡奖并列的国家级艺术大奖。


每日直播关注

▪ 青海长云网络 三江源直播 ——“理想照耀中国——系列联合融媒直播” 塞罕坝:美丽高岭上的绿色奇迹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内蒙古高原的东南缘。在清朝属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因开围放垦、匪患火灾,到新中国成立时,塞罕坝已退化成茫茫荒原。

1962年林业部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大唤起林场、阴河林场的基础上组建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自此塞罕坝定名。半个多世纪以来,塞罕坝人坚持植树造林,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奇迹。2017年12月,塞罕坝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奖项“地球卫士奖”,成为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榜样”。

5月17日,“理想照耀中国”系列联合融媒直播将带您到塞罕坝机械林场,一起重温那段峥嵘岁月。

5月17日直播时间:8:50--9:50

扫码观看直播及回放


每日教育新闻

 近日,中央财政下达2021年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预算198.4亿元,较上年增加10亿元,增幅5.31%。(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

▪ 日前,教育部发布《关于举办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通知》,明确大赛将于5月至6月在北京等27个赛区举行,开幕式定于5月20日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在山东济南举行。(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

▪ 近日,天津市教育两委联合多部门制定《天津市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明确将对长期在乡村和艰苦边远地区从教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放宽学历要求,不做论文要求。(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

▪ 近日,青海省教育厅联合多部门印发《关于简政放权规范大学机构编制管理的通知》,明确在无空编的情况下,可专项申请临时事业编制周转使用,以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大学引进人才。(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

▪ 近日,福建省厦门市印发《厦门市涉及中小学校师生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清单》,将校园评比考核事项减少70%,并明确未经教育部门批准,有关部门不得进校园指导工作。(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


亲子教育话题

▪ 中国教育报: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高考有部分人做不完很正常(来源:中国教育报公众号、《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最近,有关“语文教材越改越难,学生求放过”“高考语文题型出现调整,或淘汰15%考生”等话题在网络平台上再引热议。

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荣誉所长温儒敏在接受澎湃新闻的专访中一一进行回应与澄清。

高考有部分人做不完很正常

他说,“高考有部分人做不完很正常”;他提醒家长“与其抱怨教材难,更应重视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我当时只是讲了一个事实,根据调查,每年总有大概15%的考生做不完卷子。考作为选拔性考试,有15%的人做不完很正常。数学等学科同样也有相当比例的考生是做不完试题的。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试题材料大部分不会选自教材,难度上也要讲究信度、效度等,要拉开距离才能起到分流选拔的效果。这两年的高考语文命题,强调以语文核心素养为考查目的,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的主要载体,突出综合考查,命题指向考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几方面内容。

但平时考试不一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命题就应当贴近平时的教学与教材,难度也应该适中,不应特别考虑有多大比例的做不完,也不要排名。我想强调一下,平时考试不能都“对标”高考,应该让学生基本上都能做完考试题与其抱怨教材难更应重视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

现在抱怨教材越来越难的主要是家长,特别是小学生家长。我想提醒家长的是,小学重点要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避免养成拖延症。孩子的潜力无穷,只要他们有兴趣,就不会拖延,也就不会觉得学习难。

教材只是提供基本的教学材料和框架,难或不难都不是问题,关键是老师要根据自己的学情,去用好教材。同时,对农村或薄弱校的教师,应加强培训与支持。

教育孩子要回归常识

几乎所有家长都焦虑,怕自己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大环境靠个人是难以改变的,只能尽量去调试自己的心态,家长不那么焦虑,孩子也就不那么累。与其赶着孩子奔 “成功”,不如先让他们现在拥有快乐的童年,日后能成为幸福健全的人。不管是社会还是家长,都要回归常识,因材施教,努力让孩子成为正常的孩子。

一个人所受的教育来自三方面,即家庭、学校和社会(或者说伙伴)。其中家庭是最重要的,它影响着孩子人格的形成。

学生如何应对高考语文的变化趋势?关于高考语文,他曾提过哪些关键信息?

以前我们的教学比较注重思想内容、字词句、艺术手法,这里边也包括有检索,但是是不自觉的,更多是停留在技巧层面,不是考学生的脑子灵动,是考他们有没有记住。

为什么现在那么重视检索能力的训练?因为现在是信息社会,有太多信息需要去辨认。这些年高考语文在强化检索能力的考查,这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

备考高三,还需要对检索阅读进行训练。考查检索能力通常看你在阅读过程中能不能排除概念干扰,能不能提取新的信息。尤其在实用文阅读中,基本都含有概念干扰这一特点。

另一个变化就是考逻辑思辨。未来,高中语文也专门有逻辑思维这块内容。

有意识考“整本书阅读”

这几年试卷命题,开始探索如何考“整本书阅读”的状况。比如考《红楼梦》有些关键的细节,如果没有完整读过这部小说,只看过电视,那就很难回答。这部分的分值还会提升。

文言文考试变化大

这几年高考语文还增加了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未来也将会持续下去。这方面需要依靠学生自己见多识广,老师自己讲不过来的。这些题目难度也不大,但就靠平时积累,这些题目正好是拉分项。

现在文言文押题是押不动的,这几年文言文的阅读题,绝大部分都是历史,而且很多时候出人物传记,传记具有情景性。断句和翻译是最能够考查文言文阅读水平的,平时需要多练习,多看古书。虚词、动词知识性的考查,相对减少。老师可以把古书印出来给高中生看一看,让他们感受是什么样子的,给他们信心。我们要很重视断句,这是文言文占分最重,也是最难的部分。

题型和各类题搭配的更注重综合性

未来可能出现注重综合性的考查。以往同一试卷中几个板块彼此分散隔离,甚至同一个试题中几个小题也缺少联系,以后不妨改为从一个(组)材料中同时引发五六个题,将阅读、写作结合起来,在同一个语境中去解决词语、名句填写、文学常识、内容理解辨析等问题。

“没读过“不等于“没学过”

从近几年高考语文的阅读考题看,很多命题材料都并非出自教材,涉及面相当广。其实“没有读过”不等于“没有学过”,高考考的是阅读能力的迁移,方法的运用。重点是考能力,考思维,考综合分析、检索和审美等等。

平时阅读面较广,书读得多,思想活跃的考生,面对这种考试变化就如鱼得水,取得好的成绩;而阅读面窄,只读教材教辅,只注重“刷题”的考生,就可能不适应,很难取得好的成绩。

高考作文要“防止套题”

高中的作文教学很难教,因为写作只能教会学生最基本的东西,没有办法教他们写好。不要去相信什么写作学,写作没有那么多道理的。多读书,适当练习写作,学会模仿不同体式的文章,这样写作才能基本过关。语文作文的重头戏是阅读,依然要扩大阅读面。

高一放开写,充分抒发个性,让写作练脑,成为有趣好玩的事情;高二收拢一点,按照文体、一般写作技能或者主题来分专题训练。应当特别注重议论文学习,如前面说的,往理性思辨靠拢;高三主要是应考,可以有些技巧,包括如何避免常见的写作弊病。

高考作文“八要八不要”

1.如碰到熟悉的有所准备的作文题,也要认真构思,发挥创意;不要大喜过望,马上把原来准备的往上抄。即使很熟悉的题目也要重新去构思。

2.如碰到出乎意料毫无准备的题目,则要沉着应对,想到肯定不只是自己感到难,很可能大多数考生都难,这就“扯平”了,能让自己静下心来;不要碰到难题就懵了,乱了阵脚。

每年高考作文题都可能“别出心裁”,有时甚至有点 “怪”,那也别被“吓住”了。考场上心理因素很重要,有信心,不着急,能自我调节,才能发挥得好。

3.一定要先审题,看清楚题目的要求、指向,思考一下这题目可能有几种写法,哪种写法容易落于俗套,哪种写法更有创意、自己又能更好发挥得好;不要似曾相识,就不再审题,这样往往容易跑题。而反复推敲自己的设计有无“跑题”,是开写的前提。

4.构思时最好列出简要的提纲,把论点、论据、如何分段、前后逻辑先想清楚,然后基本上就按照提纲的思路来写;不要只想到开头,还没有通盘的构想,就着急往下写,边写边构思容易乱。

5.构思时要想想如何超越平时的训练,超越“程式化”思维;不要轻车熟路,用做练习的习惯去写作文,不要照搬平时准备的框架、论点或素材。

6.要把时间安排好。一般都是先做完其他部分的题再写作文,那么留给作文的时间就要有具体的安排。审题构思的时间要给够。提纲出来后要想想,写每一部分所需要的时间大致有多少。修改润饰也要留出时间;不要没有时间观念,写到哪里算哪里。容易出现的毛病往往是开头用了很多时间,越到后来时间越不够用,只好匆忙收笔,结果虎头蛇尾。

7.要尽量做到文从字顺,表达真切得体;不要一味堆砌辞藻,动不动就是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写完后读一遍,把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再适当加上某些润饰。

8.要注意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高考作文是考场的作文,有它的规定性;不要过分追求个性化表达,更不能走偏锋。考场作文和平时写文章是有些不同的。尊重规定性不等于扼杀个性。


国内要闻一览

▪ 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英文单行本出版发行。(来源:新华社公众号)

▪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来源:新华社公众号)

▪ 2021年度“国考”补录16日起开始报名,预计将补录1990人。(来源:新华社公众号)

▪ 中国乒协16日公布国乒东京奥运会参赛名单。其中,马龙和樊振东将参加男单比赛,陈梦和孙颖莎将参加女单比赛。(来源:央视新闻公众号)

▪ 浙江省气象局与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16日在浙江卫视联合推出天气预报手语节目,在原有栏目基础上,采取口语和手语同时播报的形式。据悉,这是全国省级卫视中首档气象手语节目,将惠及浙江省105万听障人士。(来源:央广网公众号)

▪ 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来源:人民日报公众号)


每日连载专栏

▪ 百年瞬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综合节选)

2021年1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联合全国广播电台共同推出特别报道《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每日教育新闻综述》每期综合节选并连载此专栏,感谢关注!

音频: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南海隆重开幕,会议制定和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那一年,25岁的申纪兰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到北京参加大会。她穿着连夜缝制的一身蓝色卡其布新衣,骑着毛驴从村里走到县城,再换乘卡车、火车,辗转4天才走进中南海怀仁堂。在这次会议上,申纪兰第一次代表人民选举国家领导人,她庄重地在毛泽东的名字上画了一个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南海隆重开幕

申纪兰:这比过年好,我们整整齐齐地早早起来,都睡不着觉。在那个会议上,选出了党中央的领导,圆圆地画了个圈。

包括申纪兰在内,1226名代表带着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齐聚北京,共商国是。从9月16日到18日,三天里共有89位代表在大会上发言。

韩恩代表:农民参加管理国家的大事情,制定的国家宪法,这是自古以来没有的。只有在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下,我们农民才有今天这样的好日子。

蔡畅代表:对妇女来说,宪法草案肯定了五年来我国妇女已经夺得的权利,指出了进一步保证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根本途径。

毛泽东主席在开幕式上致词

1954年9月20日,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交付投票表决。

周恩来:各位代表,现在宣布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表决结果,投票的总数1197票,同意的1197票。现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9月20日通过。

周恩来总理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也是一部真正体现人民民主精神的宪法,因其在1954年颁布,又被称作“五四宪法”。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充分体现了人民在这个国家至高无上的地位,也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推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来自新疆的全国人大代表在投票


▪ 那时他们的友情:贺龙与任弼时(来源:央视新闻公众号)

友情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你一定有自己的答案。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许多先辈也曾收获珍贵知己。面对生死考验,他们如何用行动诠释“风雨同舟”?央视新闻推出专栏《那时他们的友情》,记录一代又一代中共党员与挚友的难忘故事。《每日教育新闻综述》每期综合节选并连载此专栏,感谢关注!


生活提示

5月16日20时至17日20时,浙江南部、福建西部和中北部、江西东部和南部、湖南南部、广西中北部、广东中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广西中部等地局地有大暴雨。中央气象台16日18时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藏语精彩互动活动

▪ 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百年潮  看青海——藏语版短视频大赛开始啦!(来源:雪域头条公众号)

ལོ་བརྒྱའི་མཚོ་སྔོན་སྣང་བརྙན་ཞེས་པའི་བརྙན་ཐུང་འགྲན་སྡུར་བརྡ་ཐོ། ( 点击查看藏语版原文

关于开展“百年潮·看青海”藏语版网络视听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短视频大赛的通知

青海广播电视台,各市州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广播电视台,各县(市)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县级融媒体中心(广播电视台),各影视制作机构:

为喜迎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省广电局将组织开展“百年潮·看青海”藏语版网络视听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短视频大赛,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展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生动再现全省人民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突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条主线,营造共庆百年华诞、共创历史伟业的浓厚氛围,为建党百年献礼。

二、活动时间2021年3月至2021年8月。

三、参与对象参与对象为设有藏语节目的各级广播电视台、各县级融媒体中心、影视制作公司等社会各界单位、机构、人士。

四、作品要求

(一)内容要求

1.作品内容要紧紧围绕大赛主题,牢牢把握“党的盛典、人民的节日”基调定位,抓住短视频“短、快、精”、大众参与性强的特点,聚焦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聚焦现实生活与时代精神,聚焦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角度、全方位着力展现青海新形象。

2.参赛作品可以聚焦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讴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通过不懈奋斗取得的丰功伟绩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可以聚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青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反映新时代青海儿女努力追赶超越、筑梦圆梦的奋斗故事。

(二)规格要求参赛作品应是网络视听短视频,创作形式、拍摄体裁不限,但须导向正确、主题鲜明,构思新颖、内容充实。原则上单条(单集)短视频时长不超过10分钟,最短不少于50秒,要求画质清晰(清晰度达到1080P)、色彩自然,声音无瑕疵,所配背景音乐、解说与画面相匹配,附汉语字母。视频为MP4格式、MOV格式、MPG格式、AVI格式,有完整的片头片尾。

五、活动安排

(一)作品征集:2021年3月至6月。

(二)作品初审:由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祥云网对征集到的参赛作品进行汇总,省局组织专家初审,通过初审的作品在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祥云网进行展播,未通过初审的作品不予展播。

(三)作品评审:由省局组织行业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通过初审的作品进行专家评审。评审将根据作品主题、作品创意、作品感染力、制作技术方法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判,按照排序确定获奖作品,并在省局官网及祥云网予以公示。

(四)作品奖励:2021年8月。省局将会根据申报的参赛作品数量及质量合理设定奖项,对评选出的优秀作品进行奖励。

六、作品扶持评选出的获奖作品,全部入选青海省广播电视局作品储备库,在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祥云网进行展播,并在中宣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省委宣传部等相关扶持项目及评奖活动中,优先推优、申报。

七、作品提交

(一)报送材料:1.参赛作品完整版(U盘存储或光盘);2.《庆祝建党100周年短视频征集参赛推荐表》纸质盖章件2份(表格详见附件1);3.《版权承诺书》纸质盖章件2份(详见附件2);4.电子文件夹资料。包括:《参赛推荐表》、《版权承诺书》、作品内容介绍等,参赛资料文件夹均以“参赛单位+作品名”命名。

(二)报送方式:1.将参赛电子资料文件夹发送至指定邮箱:1017847973@qq.com。2.将完整版的参赛作品及相关纸质材料递送或邮寄至: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祥云网(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西关大街81号,邮编:810001)主办方收到的所有参评材料,不再寄回报送机构、团体或个人。

八、其他要求

(一)请各市(州)、县局组织辖区内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融媒体中心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做好藏语版大赛的宣传和参赛工作,鼓励支持辖区内相关单位精心筹备、积极参赛。

(二)全省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融媒体中心要充分发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宣传的主力军作用,原则上每个市(州)、县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融媒体中心报送藏语的短视频作品不少于2件。

九、注意事项:1.参评方对参评作品拥有无可争议的版权。主办方不承担包括但不限于与作品有关的肖像权、名誉权、著作权、商标权以及作品邻接权等纠纷而产生的任何法律责任。2.所有参赛作品必须是原创,报送单位必须拥有作品完整的著作权,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3.参评方须完整、准确、真实的填写作品报送材料, 并对其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承担全部责任。4.参评方同意授权主办方有权以非盈利目的及合理方式在网络及其他媒体上展播参评作品,有权将参评作品及与其相关的资料用于各种宣传推广活动。5.活动最终解释权及活动期间参与作品播控权归活动主办方所有。

十、联系方式 

联系人:才玛加

联系电话:0971-6329640   

手机:13997386765

       

▪  《每日教育新闻综述》 宣传片

(播音:滕晓玲   制图:颛晨    视频制作:鲁海曦  )

每日教育新闻综述-青海长云网网址-点击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