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3年10月精选】青海教育特写

来源:长云网《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作者:编辑:鲁海曦发布时间:2023-11-06 查看数0

本期摘要:  

▪ 青海:教育工作者评选表彰管理办法印发(来源:西海都市报,《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近日,青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青海省杰出教师、杰出校长、杰出教育工作者评选表彰项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深化教师评价改革,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投身于教育强国青海篇章建设。

青海省杰出教师、杰出校长、杰出教育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由省政府主办,省教育厅承办,每3年开展1次,每次表彰青海省杰出教师30名、杰出校长15名、杰出教育工作者20名,由省政府作出表彰决定,授予相应荣誉称号,并按规定进行奖励。评选范围包括全省教育系统各级各类学校在岗教师和校长,尊师重教、办学兴教工作成绩突出的各级教育工作者。

▪ 长云网我省2023年教育数字化推进会在西宁召开(来源:《青海新闻联播》,《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10月30号,青海省2023年教育数字化推进会在西宁召开。来自全省教育系统的三百余名教育工作者通过现场交流、专家讲座、优秀数字教学成果现场观摩,探索全省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推动我省教育数字化向纵深发展。与会代表先后观摩了部分学校智慧教研、智慧体育、智慧劳育、智慧美育和智慧阅读等数字化教育教学实践应用成果,8个地区和学校师生代表分别结合自身实际,阐述了教育数字化对民族地区教育教学的深刻变革以及如何教授知识、帮助学生成长的生动实践。会议还对我省教育数字化工作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进行了系统部署。

▪ 长云网青海各地扎实推进第二批主题教育(来源:《青海新闻联播》,《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启动以来,青海省各市州把“学思想”作为首位政治任务贯穿始终,党员干部更加注重理论学习,持续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全面部署落实、有力有序推进,确保第二批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 长云网民心相通 文明互鉴 共同促进“一带一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来源:《青海新闻联播》,《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一带一路”建设十年来,青海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以促进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为宗旨,通过部省共建方式,不断推动青海省属高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科研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一带一路”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了很多平台,也为培养国际化的人才和交流合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2020年,教育部“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部省品牌培育项目”申报工作中,青海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首次申报的《解锁丝路文脉·探索地方精粹》项目成功获批,成为青海省唯一获批院校。同时,经过努力,青海民族大学先后与尼泊尔克里布隆大学、俄罗斯卡尔梅克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等50多所“一带一路”沿线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全面服务国家和地方对外交往需求。

▪ 西宁晚报500名教育领域专家教师共聚西宁话发展《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10月21日至22日,2023年兰西城市群教育论坛暨西宁市第三届“夏都教育论坛”在西宁举行,来自兰西城市群9个节点城市的近500名教育工作者和江苏南京的专家学者深入交流研讨,共谋推动教育领域甘青合作、苏青协作行稳致远之策。

本次论坛以“以高效课堂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分1个主论坛与5个分论坛同步进行,论坛邀请8名南京教育专家与兰西城市群本土教育专家、教师探讨交流高效课堂落实的途径和良策,分享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加强知识分享,凝聚两地共识,深化兰西城市群各节点城市教育领域交流协作。

据了解,本届论坛首次邀请南京市及兰西城市群节点城市教育领域专家、教师共同参与分享,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落实苏青、甘青两省深化合作座谈会精神,搭建南京西宁及兰西城市群教育协作交流平台,推动东西部教育协作与兰西城市群教育合作纵深发展。

▪ 西宁晚报西北高原所入选中国植物学会“科普教育基地”《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10月2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获悉,为充分发挥社会科普资源的作用,中国植物学会近日批准认定17家单位成为2023—2028年度科普教育基地,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入选。

据了解,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始终坚持“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位置”的理念,以青藏高原生物标本馆为依托,持续开展具有趣味性、科学性的科普讲座、标本制作、自然体验、野外考察等活动,丰富公众对生物学知识的了解,增强公众保护自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意识,为公众提供了认识自然特别是生物的好课堂,在发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推动全民科学素质不断提高。近些年先后被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青海省生物学科研科普教育基地”“西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多个国家、省、市级教育基地。

▪ 长云网华中科技大学 名校进高中 逐梦正当时(来源:《青海新闻联播》,《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为进一步加强高中与高校之间人才培养的交流衔接,帮助学子了解高校招生政策、专业设置、就业形势等,近日,华中科技大学的教授走进省内多所高中,开展科普报告、职业生涯规划讲座。

▪ 长云网【见证履职·一线调研】跑出特殊教育普惠发展青海加速度(来源:《青海新闻联播》,《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这几天,为进一步增强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监督工作成效,促进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发展,省人大教科文卫委组成调研组,与海东市人大、循化县人大一同来到循化县特殊教育学校,针对之前专题调研中发现的循化县特殊教育学校食堂开办难的问题,开展“回头看”。通过实地察看食堂开办情况,并与教育局负责人、学校教职工、学生家长和食堂工作人员沟通交流,了解食品卫生管理、就餐人数、伙食标准、食材储备等情况,确保整改落到实处、监督取得实效。

目前,青海已实现“一州一特校”、30万以上人口的县特殊教育学校全覆盖、5人以上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资源教室覆盖率达到75%的目标,形成了“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服务为补充”的发展格局。截至2022年年底,全省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毛入学率达96.9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据了解,我省持续加大投入,不断完善特殊教育保障体系,2014年以来,平均每年争取中央资金1000万元左右,累计投入1.13亿元,改善15所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满足各类残疾儿童少年教育需求。将特殊教育纳入教育资助政策范围,年均下达3000万元,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每年人均公用经费6000元,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助学金每生每年2000元,重度残疾学生送教上门每生每年6000元,跑出了特殊教育普及的青海加速度。

 长云网青海举行少先队纪念建队74周年暨初一建队仪式省级示范活动《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为引导广大少先队员继承和弘扬少先队的光荣传统,增强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自豪感,10月13日,共青团青海省委、省教育厅、省关工委、省少工委在西宁市湟源县第二中学举行“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为主题的少先队纪念建队74周年暨初一建队仪式省级示范活动。

▪ 西宁晚报西宁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正式揭牌运行《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10月14日上午,西宁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在市民中心揭牌运行。

教育基地的建成,是落实中央和省委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重要举措,是西宁市创建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更是争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好样板的生动缩影。教育基地综合运用图文影像、3D投影、互动体验等方式,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和民族工作发展历程,展现了西宁历史、生态、文化等各领域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融合之美,展示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美好画面。

▪ 西宁晚报我省首所全国共享农民田间学校成立《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近日,全省首所“全国共享农民田间学校”在大通县景阳镇甘树湾村大通县丰谷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挂牌成立。据悉,在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公布的第二批66所全国共享农民田间学校名单中,大通县丰谷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田间学校成功入选,成为青海省唯一一所“全国共享农民田间学校”。全国共享农民田间学校的挂牌成立,是大通县全力推动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强化高素质农民培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全面夯实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阵地结出的丰硕成果。

▪ 长云网西宁市城中区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提质增效《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今年以来,西宁市城中区人社局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的就业创业需求,通过落实创业扶持政策、细化公共就业服务、开发就业见习岗位等方式,助力高校毕业生实现更充分就业、更成功创业。

截止目前,西宁市城中区人社局已为高校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1030人103万元,创业补贴1人1万,企业新增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及一次性奖56人49.5万元。通过开展“创业导师专项辅导”“青海民族大学对接会”等活动,今年入驻高校毕业生创业企业6家,行业涵盖生物医药、文化传媒、电子商务、文化教育等业态,带动高校毕业生就业48人。


本期 《青海教育特写》 第2023-7期 

编辑制作 |鲁海曦  

制图制版 |颛晨  赵文竹

技术 |李国庆 

(点击查看网页专题)

  欢迎点击查看 - 网页版 【每日教育新闻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