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3年9月精选】青海教育特写

来源:长云网《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作者:编辑:鲁海曦发布时间:2023-10-11 查看数0

本期摘要:  

▪ 长云网 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指南)进校园工作推动会(青海站)成功召开《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9月2日,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指南)进校园工作推动会(青海站)在西宁成功召开。会上,中国抗癌协会分别与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签订CACA指南进校园合作协议,并现场赠送CACA指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阐述了CACA指南进校园的目的和意义。他说:“CACA指南进校园,是赋能学科建设,助力临床实践,造福广大患者的明智之举,有助于解决中国医学教材、教育理念严重滞后问题,开创了中国医学教育全新实践模式,对于推动医学教育的现代化和肿瘤治疗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 长云网 陈刚吴晓军在高校调研时强调 把教育作为推动青海各项事业发展基础中的基础来抓《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9月5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赴筹建中的青海理工大学和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调研,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把教育作为推动青海各项事业发展基础中的基础来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建设现代化新青海培养有用人才、提供智力支撑。

▪ 西海都市报 青海省教育厅发布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9月5日,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依据教育部2021年新修订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以下简称《指引》)要求,青海省教育厅编制了普通高校2025年招生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供我省参加2025年普通高考的学生选择选考科目时参考使用。

根据我省高考综合改革相关规定,从2025年起,普通高考实行“3+1+2”考试模式,“3”为全国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1”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首选科目(历史、物理任选1科);“2”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再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个科目中选择2科)。2025年我省普通高考选考科目组合共有12种类型,即“史地政”“史生政”“史生地”“史生化”“史化政”“史化地”“物化生”“物化地”“物化政”“物生地”“物生政”“物地政”。

此次公布的2025年可供查询的普通高校共1743所,其中本科高校922所,专科层次950所,招生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共58147条。

此次公布的普通高校选考科目要求主要分为四类。

第一类:只对首选科目提出要求,如“物理(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表示首选科目为物理、再选科目为任意2科的考生方可报考。

第二类:只对再选科目提出要求,如“化学(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表示首选科目为历史或物理、再选科目为化学的考生方可报考;如“化学,生物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表示首选科目为历史或物理、再选科目为化学和生物学的考生方可报考。

第三类:对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均提出要求,如“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表示首选科目为物理,再选科目为化学的考生方可报考;如“物理,化学,生物学(3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表示首选科目为物理、再选科目为化学和生物学的考生方可报考。

第四类:对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均未提出要求,即“不提科目要求”。

从2025年起,我省按照历史、物理两个类别组织考生报名,分列招生计划、分别划线、分别投档录取。2025年在青招生院校和专业以当年青海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布的信息为准。个别高校此次未编报选考科目要求,考生关注高校后续发布的相关信息。

附件:

《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本科)

《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专科)

▪ 青海日报:校园建设进行中 让每个孩子“好上学”“上好学”《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9月6日,天空湛蓝,秋日高原的骄阳播撒大地。在西宁市城中区北大街小学,一栋新建5738平方米的5层综合教学楼主体已经封顶,头戴安全帽的工人们正在紧张地进行砌体工程施工。

北大街小学始建于1913年,是一所百年老校。近年来,该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特色日益凸显,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普遍认可。但是,比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标,北大街小学现有的生均教学辅助用房及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均未达标。为有效缓解北大街小学功能用房及活动场地不足的现状,提升生均教学用房面积及生均运动场馆面积,达到优质均衡发展目标,我省计划实施北大街小学改扩建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计划今年年底完工。

北大街小学改扩建效果图。省教育厅提供

同样计划今年年底完工的还有西宁市曹家寨学校建设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正在进行装饰装修及室外总图施工等分项工程。该项目总投资约26860万元,新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可设36个教学班,其中小学24个教学班,中学12个教学班,可容纳学生1680人。学校建成后可有效缓解八一路小学、杨家庄小学、青藏花园学校等周边学校就学压力,也将是东区新的一所品牌学校。

新建曹家寨学校。倪晓颖/摄

针对学前教育资源不足、教师工资待遇不高、教师队伍不稳定、保教质量待提升等问题,省教育厅组成督导组对湟中区、刚察县等5个县的83所幼儿园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工作进行了省级督导评估,并组织专家开展规范办园行为的专题培训和现场指导,有力促进了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针对中小学生课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的问题,省教育厅组织2个专项督查组,重点对2个市州、11个县进行督查,不断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力度和有效监管。全省682所应开展课后服务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已全部实现校内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89.68%。

同时,支持新建、改扩建基础教育学校。通过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计划、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教育强国推进工程等项目,下达新建改扩建基础教育学校60个,配套了一批教育教学装备及信息化设备。

▪ 长云网陈刚吴晓军在慰问优秀教师代表并座谈时强调  进一步凝聚起共同抓好青海教育事业的精气神《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9月10日是第39个教师节。当日上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与我省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福,强调,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懂青海、爱青海、兴青海,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懂教育、爱教育、兴教育,进一步凝聚起共同抓好青海教育事业的精气神。

优秀教师代表索南达吉、耿胜利、铁生兰围绕践行教育情怀、做好教师工作、提升教学质量等内容作了发言。陈刚、吴晓军指出,青海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培育人才离不开教育。长期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十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接续推动下,在对口支援、定点帮扶等政策支持下,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青海教育事业迎来重要发展时期。

陈刚、吴晓军强调,教育联系千家、关乎未来,是推动青海各项事业发展基础中的基础,学生、家长、社会各界都很关注。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懂青海、爱青海、兴青海,了解教育在青海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在三尺讲台上体现对工作、对学生、对社会的责任,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培养有用人才。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懂教育、爱教育、兴教育,掌握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律,了解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树立重视教育工作的正确政绩观,进一步重视教育、抓好教育,汇聚各方资源力量推进教育事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

优秀教师姜伟、范成秀、张璐璐、张晓慧、丁江玉、赵梦迪、马俊、李先加、彭英杰,省领导朱向峰、杨志文参加。

▪ 西海都市报青海省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达7.82万人《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截至2022年底,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达7.82万人,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下,全省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队伍管理、紧缺学科培养、队伍素质均逐步提高。

教师队伍总量稳步增长,截至2022年底,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达7.82万人,比2015年底增加1.36万人。教师队伍结构逐步优化。通过中小学教师招聘、公费师范生培养、职业院校外聘能工巧匠、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方式,补充紧缺薄弱学科教师,解决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全面优化乡村教师学科结构,提升了乡村教师素质,进一步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基本建成省、市(州)、县及学校四级教师培训机构。

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全面落实,启动实施昆仑领航、骨干成长、能力提升三个培训计划。2015年以来,国培、省培资金投入超过4亿元,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达18万人次;职业院校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培训教师5000多人次;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规模稳步扩大,基础教育系统新增省级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对象和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1700余名。3名中小学校长、3名中小学教师入选教育部新时代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

▪ 长云网 第26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开幕 怀进鹏讲话 陈刚出席 吴晓军致辞《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9月13日,以“推广普通话,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第26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在青海西宁开幕。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全国推普周领导小组组长怀进鹏出席开幕式并讲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出席,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致辞。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陈杰主持开幕式。副省长杨志文,中央宣传部副秘书长汤恒等全国推普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出席活动。

怀进鹏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推广普通话工作,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逐步提高群众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坚定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努力培养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认真领会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把推普工作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格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推进。要主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撑;要不断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全面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大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助力增强中华民族的巨大向心力和中华文明的持久影响力。

▪ 西宁晚报青海省学生游泳训练中心开馆《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青海省贯彻落实<关于全国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的若干措施》精神,全面推动我省校园游泳运动发展,提升我省学生游泳运动普及、训练和竞赛工作水平,9月13日,青海省学生游泳训练中心揭牌开馆(1、2号馆)启动仪式暨青海省学生体育协会游泳分会成立大会在西宁市城西区文逸小学举行。

长期以来,我省还从未选派过游泳运动员参加过全运会、学运会和青运会的比赛,我省游泳运动的普及程度、竞技水平均位列全国末位,跟我省学校游泳场馆及师资双缺失有直接关系……而今,青海省学生游泳训练中心的挂牌开馆、青海省学生体育协会游泳分会的成立,无疑是我省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喜事、大事,翻开了青海学生游泳运动发展的新篇章。记者在现场了解到,青海省学生游泳训练中心依托城西区文逸小学、文苑小学2所小学新建游泳馆设立,填补了我省学校游泳运动普及、训练和竞赛工作的空白。

▪ 西海都市报西宁新增3所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9月14日,在西宁市第一中学举办的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授牌仪式上,西宁市相关部门为西宁市第一中学、西宁市第十一中学、城北区博雅小学3所获得“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称号的学校授牌。

评选“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是教育部、中央军委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作出的重要部署,是人民军队弘扬拥政爱民光荣传统的重要举措。今年,西宁市新增3所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体现了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对西宁市中小学国防教育的充分肯定。

▪ 青视矩阵陈刚吴晓军在西宁会见对口支援青海大学的各高校负责同志 (来源:《青海新闻联播》,长云网《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9月15号下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在西宁会见清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邱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友宏及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对口支援青海大学的各高校负责同志。

陈刚、吴晓军对各高校多年来对青海大学的帮助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向曾在青海辛勤耕耘过的各高校教师致以亲切问候。他们说,在党中央作出对口援青重大战略决策以来,在教育部等国家部委有力指导下,22年中清华大学牵头带领5所对口支援高校带着责任和情怀手把手的帮扶,让青海大学从一所西部普通高校,成长为“211”“双一流”高校,成为了高等教育对口支援的典范。可以说,青海大学能有今天的蜕变成长,离不开清华大学等高校的倾力支持,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援青教师的辛劳付出。青海一定会深入总结对口支援青海大学的宝贵经验,接续推动青海高等教育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 青视矩阵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凝带队来青就学位立法和学前教育立法开展专题调研 (来源:《青海新闻联播》,长云网《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9月19日至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凝带领调研组,就学位立法和学前教育立法及相关工作在青海调研。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王黎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同德分别主持召开座谈会。副省长刘涛、何录春分别汇报我省学位和学前教育工作。刘同德全程陪同调研。

在青期间,调研组专门召开人大代表座谈会,和我省部分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座谈。铁凝指出,各位代表要把牢政治方向,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当好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深入调研,珍惜崇高荣誉,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 青海日报青海公办普通高校学费收费标准明年9月起调整长云网《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近日,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发布《关于调整青海省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费收费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我省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费收费标准将于2024年9月1日秋季学期起调整,有效期至2029年8月31日。

根据《通知》,本次收费标准调整后的执行范围为省属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2024年秋季开学起新招录的学生执行新收费政策,此前已入学的在校生仍按照原政策执行。职业本科大学按照调整后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学费收费标准执行。其他新成立普通高等学校根据学校定位,分别按照普通本科院校或高等职业院校收费政策执行。

调整后的省属公办普通高等教育收费标准由基准价改为政府指导价,实行上限管理。各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在政府指导价上限标准范围内确定本校具体学费标准,并报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根据国家学科门类目录,综合考虑学校办学层次、学科专业布局、教学质量和办学成本等因素,将收费学科门类划分为:普通本科院校分为文史类、理科类、工科类、医学类和艺术类等五类;高等职业院校分为文史类、理工类、医学类、公安艺术类等四类。按照“优质优价”原则继续实行价格浮动机制,鼓励学校争优创先。在政府指导价的基础上,“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学费标准可在此基础上最高上浮10%。

▪ 西海都市报 西宁市启动区域内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 力争到2025年形成6个至8个优质教育集团长云网《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9月21日,记者从西宁市教育局获悉,今年秋季学期开学之际,西宁市启动推进区域内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发挥集团校同一隶属关系的政策保障和资源调配优势,通过8项措施解决集团成员校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矛盾问题,积累试点经验、逐步扩大覆盖面,努力办好家门口的新优质学校。

首批试点涉及2个教育集团,分别是西宁十一中优质教育集团(西宁十一中和明远学校试点推进“名校+新校”模式)和西宁七中优质教育集团(西宁七中和西宁十三中试点推进“名校托管”模式)。

试点集团将通过先进办学理念辐射、骨干教师柔性流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设施设备场地共用、文化生成融合等方式,探索建立“政府统筹、教育主导、名校引领、资源共享、激发活力、办出实效”的工作机制。力争到2025年,西宁市分学段形成6个至8个有质量、有特色的优质教育集团,更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就近“上好学”的需求。

本期 《青海教育特写》 第2023-6期 

编辑制作 |鲁海曦  

制图制版 |颛晨  赵文竹

技术 |李国庆 

(点击查看网页专题)

  欢迎点击查看 - 网页版 【每日教育新闻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