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近日要闻精编】每日教育新闻综述(总第290期)

来源:专题专栏内容综合长云网原创、新华社公众号、教育部新闻办微言教育公众号、央视新闻公众号、青海日报公众号等新媒体作者:编辑:鲁海曦发布时间:2023-12-19 查看数0

本期目录

头条

▪  2024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人 (来源:新华网,《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记者5日从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召开的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上获悉,2024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人,同比增加21万人。

会议提出,各地各高校要加快推动各项促就业政策落地见效,深化促就业政策宣传落实,强化地方性政策加力提效,优化政策性岗位招录安排。要优化高等教育区域布局,推动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促进供需匹配的人才培养改革,深入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

根据会议要求,要拓展民营企业岗位,加大对民营经济支持力度,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落实各项激励政策,提高民营企业岗位竞争力。要支持自主就业创业,强化灵活就业保障,大力支持创业创新,为毕业生自主就业创业赋能增效。要稳定公共部门岗位,压实工作责任,加快工作推进,鼓励基层就业。要加大见习培训力度,积极提升见习水平和培训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要维护就业合法权益,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加强招聘行为监管,提升毕业生维权意识,营造公平就业环境。


【综述】 近日教育要闻(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 近日,教育部开展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拟认定5800门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等五类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教育部将完善一流课程退出机制,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实施动态管理。

▪ 日前,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实施2023年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培养奖励300位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实施范围包括乡村学校(含乡中心校、村庄学校)任教教师,乡中心校正职校长除外。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出资对入选的乡村优秀青年教师进行奖励,每人一次性奖励1万元(税后)。

▪ 近日,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上线“2024届秋季科技服务行业系列空中双选会”,为科技服务行业领域企业和高校毕业生搭建供需桥梁,助力2024届高校毕业就业,提供2000个就业岗位。活动时间截至2024年1月15日。

▪ 近日,国家疾控局发布《寒潮公众健康防护指南》,明确婴幼儿、儿童等为重点防护人群,提及在不同等级的寒潮预警信号下,婴幼儿、儿童等重点防护群体的健康防护要点。

▪ 教育部近日公示第三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拟认定名单。经全国各省级教育(语言文字工作)部门遴选推荐、专家评审、实地考察、综合评议等程序,拟认定65家单位为第三批推广基地。公示时间为2023年12月12日至12月18日。

▪ 近日,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共同主办的“科学家故事舞台剧推广行动”遴选出10个重点推介剧目,剧目围绕郭永怀、林俊德、黄大年、毕德显等杰出科学家和科研团队的事迹和贡献展开。

▪ 12月13日起,研招网开通下载《准考证》功能,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自行下载《准考证》。

▪ 近日,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会同相关部门依法受理处置一批仿冒学术期刊诈骗网站并公布名单。提醒广大网民遇到难以分辨真伪或存疑的期刊网站,可以通过刊物纸质版确认官方网址、投稿方式,或拨打该刊物联系电话进行核实。


【特写】 近日青海教育

▪ 长云网西宁市就业局联合青海民族大学召开2024届毕业生冬季大型校园招聘会《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长云网讯(融媒体记者 陈星霖)为扎实推进高校毕业生攻坚行动,积极搭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求职招聘双向对接交流通道,助推西宁市重点产业企业引才用才,西宁市就业局联合青海民族大学于12月1日召开2024届毕业生冬季大型校园招聘会,近1500名学生参加。

积极对接校企 搭建供需平台

为了让高校毕业生及早的了解就业形势和用人单位需求,增强毕业生就业的紧迫感提高就业热情。西宁市就业局超前谋划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积极对接重点企业和青海民族大学,“点对点”精准送岗,积极构建高校、企业、毕业生“三位一体”的就业信息网。招聘会现场,精选出西宁市60家优质企业,提供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600余个,涵盖教育、医疗、财经、法律、农业、运输、通讯、电子等诸多行业,1500余名高校毕业生参加招聘会,进场咨询人数达800余人,400余人次投递简历,现场达成就业意向89人。

全面宣传政策 扩大知晓范围

此次招聘会,提前发布招聘信息,通过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资料,现场政策讲解等方式,积极向毕业生宣传求职创业补贴、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政府贴息贷款等相关政策,使高校毕业生对就业创业政策应知尽享,提升政策知晓度,同时现场帮助毕业生分析当前就业形势,帮助做好就业创业思路规划,积极引导和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为毕业生指明了就业方向。

创新服务方式 优化就业服务

活动现场,市就业部门积极向毕业生推广高校毕业生“感知体验”活动,引导毕业生进园区、进企业、进市场,不断提升职业认知。对有职业指导、面试应试技巧需求的毕业生,建立信息群,通过学校、学生会等渠道组织学生参加此类活动。

今年以来西宁市就业局组织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学生及辖区内离校两年内未就业毕业生,开展9场高校毕业生“感知体验活动”帮助高校毕业生增强职业认知,提升就业竞争力。通过直播带岗、抖音探企、人才夜市等新模式,延长服务时间,适应高校毕业生及青年需求,使服务更“前卫”。同时,不断提升创业创新能力,有效推进就业创业工作提质增效,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创业者的扶持力度,通过兑现创业补贴、提供孵化服务、开展创业促就业活动等多项举措,着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 青海新闻网:西宁 7474名高校毕业生收到求职创业补贴《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12月4日,记者从西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西宁市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前部署谋划,将落实困难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工作作为办好民生实事的具体实践,今年共为7474名符合条件的2024届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747.4万元。

7月起,西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全面启动2024届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申报工作,全市各级人社部门主动加强与院校对接,督促辖区内高校(含中职、技校)提前对符合条件的困难应届毕业生开展摸底核查,组织开展资料收集申报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8101人的资料收集审核工作。

联合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等16所高(职)院校,发放《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服务清单》1000余份,通过人社微信公众号、学校网站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求职创业补贴享受条件、申请资料和办理程序,确保毕业学年内符合条件、有就业创业意愿,并积极求职创业的困难高校和中职院校毕业生“应享尽享、应补尽补”。

西宁市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加大对各高职院校落实求职创业补贴情况的跟踪督导,协助院校把好“第一关”,积极与教育、民政、残联等部门协调实行数据共享,进一步明确补贴审核责任链条,采取学校初审,县区复审,财政部门通过“银行代发,直补到人”的方式,按时足额发放至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手中。

▪ 长云网青海省物产集团 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产学研协同基地”揭牌(来源:《青海新闻联播》,《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12月7号,青海省物产集团有限公司、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暨“产学研协同基地”揭牌仪式在西宁举行。基地将不断整合各类资源,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构建起校企双方积极参与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带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四链融合”,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 青海新闻网:青海西宁 第七届中小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落幕《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12月8日,以“石榴花开 同心筑梦”为主题的西宁市第七届中小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在青海省西宁市艺术实验中学圆满落幕。

自今年6月份以来,西宁市各级各类学校坚持以班级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的艺术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普及性与参与度,让每个学生成为校园文化艺术的创造者和受益者。经初赛和复赛,共评出8家优秀组织单位、6个优秀艺术实践工作坊;艺术表演类节目一等奖14名、二等奖19名、三等奖34名;艺术作品类一等奖57件、二等奖88件、三等奖134件,上万名师生参加艺术节活动。

据了解,校园文化艺术节作为西宁市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既是西宁市学校美育工作和艺术活动成果展示的缩影,又是西宁市师生精神面貌的体现,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美育教育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

▪ 长云网2023年青海省校园主题系列读书活动评选揭晓(来源:《青海新闻联播》,《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近日,省教育厅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以“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美丽青海”为主题的校园系列读书活动。活动期间共收到主题征文1021篇、绘本260本、朗诵视频282个、课本剧视频47个。《青山碧水抱,塞外好江南》《绿水青山绿夏都》等一篇篇歌颂生态文明的文章,在孩子心中种下了爱读书、会读书的种子。

经过专家评审,活动共选出优秀征文184篇,绘本67本、朗诵99个,课本剧15个。

▪ 青海日青海宪法进校园活动有声有色《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连日来,2023年“宪法宣传周”活动在青海省校园中开展得有声有色。各地各学校围绕活动主题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宣传宪法、民法典、教育法律法规和未成年人保护、爱国主义教育等相关法律知识。

在青海大学,别开生面的宪法晨读活动给了同学们不一样的“早自习”。大家学习宪法内容,感受宪法的价值和意义;共同庄严宣誓,诵读宪法条文,许下郑重承诺。晨读活动的举办不仅开启了宪法宣传周的序幕,更激发了同学们的法治意识和责任感。大家纷纷表示,这样的晨读不仅普及了宪法知识、弘扬了宪法精神、树立了宪法权威,也更加强了大家的法律意识,牢固树立了宪法至上的观念。

在青海师范大学,以“弘扬宪法精神 坚定法治信仰”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精彩纷呈。各学院各班都派出“精兵强将”,用身边的故事和案例,把宪法知识带到老师和同学中间。演讲者紧扣主题,巧妙构思,见解独到,精彩的内容时时和台下的听众引发情感上的共鸣。赛后,大家感触颇深地说:“参加这样一次演讲比赛,对宪法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和生活联系在一起之后,更是入心入脑。”

在青海民族大学,《宪法伴我们成长》歌曲传唱活动唱出了青年学子的朝气。活动中,同学们纷纷用手机拍摄精彩画面,再根据自己的理解,紧扣主题制作成精彩纷呈的新媒体产品,通过教育部“普法网”或各类新媒体渠道,上传优秀传唱作品,争取获得展播机会。各民族同学齐聚一堂,在歌声中增进友谊,增强凝聚力。

“宪法宣传周”活动启动以来,各地各校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网络学习和“宪法卫士”行动计划,不断提升学生参与宪法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开展“宪法进校园”主题活动,组织开展多种宪法宣传活动,使广大学生了解宪法、掌握宪法,增强宪法观念,树立宪法权威。

▪ 西宁晚报西宁市819所中小学校开展“宪法晨读”活动《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为全面推进宪法实施和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普及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日前,西宁市教育局在全市教育系统组织开展2023年国家宪法日“宪法晨读”活动,全市819所中小学校共计40万余名中小学生、2.5万余名教职员工积极参与活动。

活动通过线下分会场现场参与和线上登录教育部青少年普法网,同步观看教育部活动直播、参与“宪法晨读”,学习宪法知识。通过集体跟唱宪法主题曲《宪法伴我们成长》,从歌声中体会宪法温度、感受宪法力量。同时,各校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宪法主题班会、宪法演讲、模拟法庭、情景剧等丰富多彩的宪法学习宣传活动,进一步引导全市中小学生树立宪法信仰、弘扬法治精神。

▪ 长云网青海民族大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动民族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来源:《青海新闻联播》,《每日教育新闻综述》编辑节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高校开展民族教育、培育高素质人才的根本导向。青海民族大学作为一所民族类院校,担负着党的教育工作和民族工作双重使命。近年来,学校全力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典范单位,主动讲好民大故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动民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青海民族大学思政课课堂,羊措老师正在用鲜活的事例,深入浅出地为学生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激发学生学术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扎根青海大地,服务国家战略,开展科学研究。一直以来,青海民族大学注重高素质人才培养,加强民族领域基础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今年11月,民族学专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正式设立,这是我省首家民族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也是我省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本期 《每日教育新闻综述》 第290期 

编辑制作 |鲁海曦  

技术 |李国庆 颛晨  赵文竹  

(点击查看网页专题)

▪  《每日教育新闻综述》 宣传片

(播音:滕晓玲   制图:颛晨    视频制作:鲁海曦  )

  欢迎点击查看 - 网页版 【每日教育新闻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