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网络中国节·中秋】“月”是故乡圆 “饼”是家做香

来源:长云网作者:融媒体记者 刘羿楠 侯桂青编辑:侯桂青发布时间:2021-09-21 查看数0

长云网讯(融媒体记者 刘羿楠 侯桂青)“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八月十五,正值丰收季节,草木从茂盛的绿色到发黄,庄稼也成熟了,刁春花家的窗口飘着雾气,散发着阵阵香气,一大早刁春花便叫上了邻居姐妹忙活起来,拿出发酵了一整晚的“发面”开始揉面,备好香豆等天然原料,在面团上贴上制作的石榴花、蝴蝶等“面花”,放入大蒸笼,一小时后传统的土族月饼便蒸熟了。

月饼是我国传统节日的特色美食,在青海,传统的手工月饼是青海人中秋佳节的首选美食之一。在因“馍”闻名的互助县东沟乡,八月十五这一天,蒸月饼也是家家户户过中秋节的一个重要活动,刁春花有着一手做馍馍的好手艺,作为土族传统馍馍的传承人,刁春花做的月饼也是一绝。

“这是小时候妈妈传承给我们的手艺,不仅好看还好吃,外面都是发酵粉制作的,而我们用的是‘酵头’,原料的香豆、红曲、姜黄等也都是自己种植磨成粉末,用清油摊匀,制成月饼,上锅蒸熟后的月饼五色俱全,配上青海独有的‘熬茶’,好吃极了。”刁春花边做月饼边说。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除了香豆等基础原料,有时还会加上红糖、葡萄干等,让月饼更有“味道”,心灵手巧的土族阿姑按自己的喜好还会将月饼的“面花”做成各种小动物、花卉等,还有将紫薯、火龙果等作为纯天然颜料制成“庆丰收”“感党恩”“不忘初心”“中秋快乐”等寓意吉祥的文字“面花”,放进锅里蒸熟后,五颜六色的十分好看。

刁春花的月饼蒸熟了,她将端着自己制作的月饼和各家巧妇能手参加东沟乡第二次举办的土族民俗传统月饼大赛,跳起传统的安昭舞,唱起高亢悠扬的土族歌曲,祈福五谷丰登、家人幸福。大赛现场,各种精心制作、香气扑鼻的月饼围成圈摆上摆台,“这个好看!”“这个真大!”“这个有创意!”围观群众赞不绝口。

花园村妇联主席巨青青也代表花园村参加了月饼大赛,她在月饼上贴上了很多蝴蝶“面花”,象征着吉祥美好、厚积薄发,用火龙果、南瓜汁、香豆等调成五颜六色的面制作成国旗等,文字“五谷丰登”表达着年谷顺成、年年有余和对的心愿,“家国同欢,不忘党恩”表达着不忘初心感党恩的情怀,她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澜壮阔,中秋佳节之际,我们制作这样的月饼,也是我们对党和祖国的美好祝福。”

“馍”写海东精神。代表集体参加月饼大赛的石窝村驻村工作队制作的月饼上写着“乡村振兴路,感谢党恩情”。第一书记李强说:“我们是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做的月饼,在党的领导下,各族群众一团和气,不断丰富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月饼大赛的举办,展示了土族中秋节日的传统文化民俗和乡村振兴的新格局。”

小月饼“链”出大产业。在东沟乡,家家户户都有制作馍馍的手艺,不仅各有特色,口味也纯正天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传承让东沟乡的馍馍越来越有名气,近两年来,东沟乡在实施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的攻坚路上,坚持把馍馍产业作为推动农民持续增收的一条有力途径,“东沟馍馍”产业也步入了正轨,前来买“馍”的人络绎不绝。

随着需求量越来越大,东沟乡党委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全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实体产业,依靠政策扶持,2020年“福地东沟馍馍产业协会”成立了,村民既能就近就业又能稳定增加收入,馍馍产业协会形成了公司带动、协会扶持、农户参与的格局。

昝扎村村主任宋培庆说:“随着东沟馍馍名气越来越大,为了整合和带动东沟馍馍产业的发展,将东沟馍馍产业做大、做强,我们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将‘支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作为主基调,成立了福地东沟馍馍产业协会,也是为了把我们做馍馍的手艺更好的传承下去,我们按照市场价格收售农户自制的馍馍,供公司销售点和电商平台销售,在昝扎村探索形成‘支部引领、产业带动、协会推进、党群参与’的发展路径,带动所有村民共同致富。”

月饼是圆色的,象征着团圆,中秋佳节,能和家人一起吃上一口象征着团圆的月饼,一定是最温暖最幸福的事,圆圆的月饼深深的情,家乡的味道最能一瞬间柔软人们的心,虽平常,却阅尽秋色,将自家做的月饼馈赠亲友,年年岁岁,月饼也成了“传情”的使者,寄托着人们的团圆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