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党史学习教育】海黄两岸探寻红色踪迹

来源:长云网作者:编辑:实习发布时间:2021-06-22 查看数0

原标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沿着高速看青海】  幸福发展路(五)——海黄两岸探寻红色踪迹

长云网讯(融媒体记者 杨燕)青海海黄大桥是连接海东市与黄南州的重要交通通道,“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暨“沿着高速看青海”主题采访活动“幸福发展路”报道组在这里见证了海黄大桥天堑取路通丹霄的壮阔之美,踏上了探寻红心向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红色踪迹之路。


传承红色基因 推动就业致富

红光村坐落在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查汗都斯乡,这里也被称作是青海的红军村。走进红光村,街道干净整洁,房屋错落有致,随处可见的是“红色基因”在这里的传承与弘扬。

来到位于红光村的西路军纪念馆内,80多幅资料照片和20余件红军曾经使用过的物品向参观者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红军庄廓里生动形象的雕塑也向世人展示了那段艰苦岁月中撒拉族百姓与红军结下的深厚情谊。

作为享誉省内外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全省上下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和党支部生活共享的阵地。随着红色教育基地品牌影响力与辐射力的不断增强,红色教育已成为党联系群众、融合资源优势、助推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村中鳞次栉比的红色主题农家院为当地村民增加了收入,带动了就业,实现了以红色文化旅游为核心的特色旅游线路和新时代村企发展道路。

如今红光村形成了以西路红军纪念馆、博物馆、红光寺、红军小学和红色广场为主的“五点一体”红色教育基地。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至今,仅红军小学接待人数已累计达15万人次。


和平的见证

昂拉千户府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昂拉乡尖巴昂村,始建于清代,1941年由尖扎地区昂拉第七代千户长项谦东智组织群众重建,1949年竣工。庄园占地面积约4600平方米,1998年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青海全境乃至安多藏区保留比较完整的藏式贵族庄园。

走进庄园内,精巧的设计融合了少数民族特有的风格,全木质的雕刻技艺彰显了庄园内曾经的繁华,建筑整体以四合二层木质结构为主。漫步在回廊中,偶尔看见几只鸽子落在屋檐上,咕咕声与院中的宁静相得益彰,向院中望去景致古朴典雅。

昂拉千户是1657年清顺治时期获得册封的封建世袭官职,并世袭至第七代子孙项谦东知。解放后项谦东知在党和政府的多次争取和诚挚感召下归向政府,从此昂拉地区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这段历史也成为中国共产党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西北地区解决民族问题的一次成功实践。

如今的昂拉千户府作为青海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成为了全省上下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重温红色记忆、接受精神洗礼、感悟革命伟力的“红色熔炉”。千户府展馆内一幅幅生动的照片按照时间的脉络向人们展示了历史变迁下那些值得铭记的故事。69年前的青海日报,将参观者带进历史的年轮,细细研读并体味峥嵘岁月中的红色精神。


记者后记:

我们出身于和平年代,成长于富足的时代,我们没有经历过先辈们的苦难与饥饿,但是我们可以从历史中看到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为太平盛世奋斗的勇毅。探寻红色踪迹,追寻英雄的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用手中的笔让红色基因熠熠生辉,成为了每一个年轻人的责任。纪念历史不是为了咀嚼苦难,而是为了重申和平与正义的价值,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