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信仰坐标】幸福发展路(一)

来源:长云网作者:编辑:鲁海曦发布时间:2021-06-23 查看数0

原标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沿着高速看青海】幸福发展路(一)

长云网讯(融媒体记者 杨燕)6月16日,在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和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共同组织开展的“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暨“沿着高速看青海”主题采访活动中,“幸福发展路”报道组开启了首日采访。

传承

西宁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位于西宁烈士陵园北侧,1988年和2015年由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进行了改建和扩建,目前有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等称号。幸福发展路的曾经,是先辈们用血肉之躯铸就的和平。

走进纪念馆内,七个单元的内容以时间为脉络,通过七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重温红西路军艰苦卓绝、英勇奋斗的历程。红西路军将士们用过的武器、弹药、衣物等199件物品,生动形象展现了红西路军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祁连山脉,书不尽铁骨忠心;戈壁黄沙,掩不住先烈英明。跟随着时间的指引,领略沧海桑田中熠熠生辉的理想与信念,感受“信仰的力量”,国泰民安之时常念先辈艰苦卓绝,方知盛世来之不易。西宁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弘扬了西路军精神,着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让红色基因的种子融于血脉,根植人心。

改革

2016年5月29日,西宁市委、市政府批准,正式挂牌成立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为第一医疗集团总院,整合了大通县人民医院、大通县第二人民医院、大通县中医院、青海铝业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医院及县域内28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89所行政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

2018年,市委、市政府为积极响应“健康青海”战略和“一优两高”部署,全面加快医疗卫生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释放医改红利,提高群众健康权益,在四级紧密型一体化医联体改革的基础上,推进“健康服务共同体”建设。以市第一医疗集团为核心,将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机构业务工作纳入“健康服务共同体”,形成疾病预防、基本医疗、康复护理、医养融合、健康管理、健康促进“六位一体”的优质高效整合型健康服务新体系,从源头上降低居民传染病、慢病发病率,提高健康服务水平。

如今,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总院大力拓展“智慧就医”,“长时间等待”正在“智能医疗”建设中逐步消失,就医流程进一步优化,实现了诊疗效率、就医秩序、患者感受同步提升。中心机房与电生理远程诊断中心的建成,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下,让远程手术不再因为诸多因素受限,开启了“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探索之路,因地制宜解决了困扰县乡及医疗机构的业务难题,造福了患者。改革让健康服务共同体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医疗服务向全程健康服务模式转变,实现了人员、设备、资源的统一调配。


精简

近400项行政审批及便民服务业务,让群众办事“多门”变“一门”。西宁市市民中心的建设体现了“便民、规范、阳光、高效”的设计理念,让群众直观感受到党和政府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提升群众办事的体验感、获得感。

市民中心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手段,开展智能化引导服务、咨询服务、便民服务。其中,设立24小时自助制智能服务区,集成自助查询、咨询、预约、申报、打印、评价及信息展示功能为一体的自助终端设备,通过智能机器人和导办引导员直接帮助办事群众使用终端设备自助办事,实现各类便民简易事项在线办、移动办、智能办,为企业和群众打造“指尖上、家门口”的政务服务。

随着‘“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高涨,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紧紧围绕国务院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部署要求,在提升企业设立便利度方面精准发力,推行企业设立“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站服务”“零费用”“零表单”“零见面”的3“1”3“0”模式,为企业健康平稳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保障,下一步也将力争实现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一个工作日。

与此同时,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大力推进全省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异地办”。以往果洛州、黄南州、海西州在西宁市居住的退休人员在办理社会保险业务时,需要往返上百公里、耗时一周才能办结,在市民中心通过窗口受理、邮政快递、网上转办等形式,市州群众只跑一次就能办结,切实降低了群众办事成本,实现了市州群众“就近能办’“异地可办”。


包保

青海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于2016年在西宁注册成立,主要从事动力电池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比亚迪自2016年在青海布局,分别在西宁市、海东市、格尔木市布局锂材料、动力电池材料、电池单体及电池组包产业,成为比亚迪在全国锂电产业链最完整的基地,产业规划符合青海省“千亿锂电产业规划”。截至2021年2月,比亚迪在青海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62亿元,实现工业产值90.52亿元,解决就业4000余人。

今年,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市级领导干部抓服务、抓协调、抓落实的关键作用,增强各级各部门靠前服务、助企纾困工作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全市市级领导干部包保重点企业责任方案》。按照“四个一”的包保模式(一个市级领导包保,一个工作专班跟进、 协调解决一批问题、推动企业发展上一个台阶),由市级领导干部对全市经济发展具有支撑引领作用的42家三次产业龙头企业进行包保,帮助解决企业急难盼愁问题,坚持“有事随到、无事不扰”的原则,建立常态化沟通对接机制,为建立亲清政商关系和推动优化营商环境迈出坚实的一步。

截止目前,西宁市已协调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问题32个,主要协调解决了企业融资贷款、资金需求、用工需求、项目审批、要素保障、交通出行等方面问题,同时制定包保工作推进跟踪台账,突出时限要求,确保责任落实和取得实效。

西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赵君介绍说:“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落实全市作风工作大会精神,始终坚持’感恩奋进,拼搏赶超’的精气神,深入企业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着力在解决企业难点、堵点上下功夫,强化协调服务,协同推进落实,以优质的服务打造高效的营商环境,把问题是否解决、企业是否满意作为包保工作质量的标准,确保包保工作既暖心又助力,为建设美丽幸福大西宁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