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华】生猛海鲜上桌 青海人享受“饕餮”大餐
民以食为天。过去,青海人长期是以青稞面、洋芋蛋为主,牧区则只有传统的酥油、糌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能吃饱肚子就相当不错了。市场上的肉、禽、蛋、水产品等,大部分依靠外地调进。
三中全会后,青海人的饮食结构几年一个台阶,发生了跳跃性的变化。从青稞洋芋到白面大米,再到肉、蛋、奶、禽、生猛海鲜上桌,不过短短几年时间。朋友相聚,逢年过节,在餐馆里包上几桌,已不是寻常百姓的不寻常事情。
“米袋子”“菜篮子”工程的实施,使国家的粮库满了,粮食部门开始为粮食销不出去而发愁。一年四季,人们都能买到新鲜的瓜果蔬菜,各色食品也越做越精。1998年,全省蔬菜总产量达到462.6万吨,比1978年增长22.4倍;肉类总产量达到20.53万吨,比1978年增长2.43倍;淡水养殖鱼类产量达到641吨,水果产量达到2.48万吨,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这期间,涌现出了不少的种粮大户和“菜篮子工程”状元户。适应人民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对“绿色”食品的需求,青海绿宝集团依托本地畜牧业优势资源,做起了牛羊肉产品深加工的文章,他们生产出来的包装精美的烤肉、熏肉、西式肉饼等品种,在市场上还很走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