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百年风华】从“千人一色”到“百花争艳”

来源:视讯青海作者:编辑:鲁海曦发布时间:2021-07-01 查看数0

这是解放时,从牧区来西宁的牧民头人们留下的几张照片,他们的装束应该说是当时草原上最好的了,广大牧民穿的只能是一件白羊板皮袄,无论寒暑,白天当衣服穿,晚上做铺盖用。

据统计,当时全省只有147万人口,农牧业总产值1.33亿元,人均年收入不足90元,全省8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温饱线以下。省会西宁只有4万多人口,当时西宁人用洋布时间还不长,能穿上件洋布长袍就算是很不错了。

解放后,人们穿暖了,不用忍饥受冻了。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们的衣着也在逐步发生着变化。50年代,曾流行过一阵列宁装,但一直到70年代,基本上还是以中山装为主,颜色单调,洗几次就褪色变白。那时的年轻人也爱美,姑娘穿件小花袄,或把领子翻出来就挺秀气了,不管是游行还是集会,人人都穿的差不多,千人一色,以蓝色为主。

商业网点少,柜台里陈设简单,货物花色品种单调,1952年,全省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只有6300多万元,到1978年,增长到76000多万元,同一时期,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从131元上升到226元。

改革开放带来了城乡面貌的日新月异,也带来了人们衣着的巨大变化,从时装表演的T型台到街头川流不息的人潮,服装的设计生产和人们的衣着观念,都进入了一个百花争艳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