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华】“金灿灿”的收获
解放后,在建党建政的同时,恢复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巩固社会治安,是摆在共产党人面前的三大任务。在广大的农村,生产自救、减租反霸、土地改革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得到土地的农民焕发出了空前高涨的劳动热情。1951年,贵德县大史家农民史春奎创造出了春小麦平均亩产678斤的高产记录,被评为“全国丰产模范”,获得国家农业部颁发的奖状和奖励。
柴达木绿洲农业历史悠久,但真正开发这片处女地始于50年代,五湖四海的农垦者汇聚于此,亘古荒原沸腾了。女拖拉机手王桂霞以发奋图强的革命精神,上三车班次开荒193亩,成为全省冲锋战线的一面红旗。
这是一个火红的年代,新中国的拓荒者们天当被、地当床,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了“金灿灿”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