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过年 暖在身边】记录春节坚守岗位的劳动者
过去的一年极不平凡,我们见证了一个个义无反顾的身影、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为了让大家过一个欢乐祥和、健康平安的幸福年,今年春节,更多的人坚守在岗位上。在火车站、飞机场等疫情防控最前沿,值守人员昼夜不歇、默默奉献;在大街小巷,环卫工人不怕脏不怕累,为广大市民营造干净整洁的春节氛围……有了他们,我们就多了一份舒心、暖心和放心。春节来临之际,本报记者分赴走近那些不辞辛劳、服务大家的普通人,体味平凡中的不凡,感悟坚守的力量,收获身边的感动……(作者:小言)
除夕夜我们坚守在防控第一关
市公安局特警支队 何子卿
2月11日农历大年三十,20时30分,西宁火车站站前广场的蓝色帐篷里灯火通明,疫情防控接待点工作人员何子卿刚刚将之前核查的材料整理完,他和战友们的“年夜饭”也已送到。
几人合力将办公桌拼在一起,何子卿将外卖盒放好后,说:“下一趟列车快到了,大家抓紧吃,祝大家除夕快乐!”
核查身份信息、处置各类突发警情、维持现场正常秩序……从清晨到夜晚,何子卿几乎没有空闲时间,年夜饭也只能和战友们点些外卖仓促解决,守着窗外的万家灯火,他觉得这个春节责任重大,也意义非凡。
“把好城市疫情防控的前沿关口,这是我们的责任。如果我们不上,要面对风险的可能就是身后的群众。”今年29岁的何子卿,是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特警,从去年3月5日起,他与战友一直坚守在西宁火车站,每天不断排查着各种输入风险,过着没有节日、没有假日,甚至很少回家的日子。
春节期间,国内疫情呈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交织叠加态势,常态化疫情防控压力较大。在西宁城市疫情防控前沿关口的机场、火车站,有很多像何子卿一样的人,勇挑重担、逆势而上,舍小家为大家,践行着初心与担当,用坚守换来万家平安。
“由上海始发,途径本站的Z164次列车就要进站了,请车站工作人员做好准备……”伴随着西宁火车站广播声的响起,何子卿立刻放下筷子,戴上口罩、手套,再次等候在出站口。(作者:樊娅楠)
春节假期100多位话务员值守
12345民生服务热线 武慧敏
2月17日是大年初六,也是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今年春节,12345民生服务热线不打烊,100多名话务员分批24小时坚守在话机旁。武慧敏就是其中一员。
对于西宁市民来说,“12345”这个号码并不陌生。12345民生服务热线是听民声、解民忧、办实事、解难题的重要平台,是党和政府感知社情民意的传感器。 “新年好,12345民生服务热线,很高兴为您提供服务”“您所反映的问题已记录好......”8时30分,武慧敏整理好工作服、带上耳麦、打开电脑、翻开笔记本……一系列熟练的准备工作后,她便开始接听市民热线。
虽然工作才两年,但是作为12345民生热线的一名话务员,武慧敏熟知每一个职能部门的电话、属性、管辖范围。“从早上8点到第二天8点,我们除了中午休息一个小时半之外,其余时间都要在机房值守,24小时接听市民热线。”武慧敏告诉记者。
这个春节假期,12345民生服务热线有100多位话务员在岗。“春节值班,正因为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市民更需要我们的帮助。”武慧敏回忆说:“去年大年三十那一夜,由于市民放炮炸断了电线,导致某一片区大面积停电。当时,市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12345,当我们接到市民的反映后,第一时间联络相关部门,给他们反馈情况,经过大家的努力,很快就恢复了市民用电。”(作者:张国静)
就地过年品出别样年味
青海圣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职工 张成荣
“鱼来了……”伴随着传菜声,在青海圣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食堂里,张成荣迎来了留宁过年的第一个年头。
选择就地过年,年初对家人的承诺失约了。虽然是一个人过年,但是他的春节看起来忙碌且热闹。这个春节,对于年过40岁的他来说,注定是抹不掉的特殊记忆,留工稳产有种别样的年味。
在西宁,像张成荣这样选择就地过年的人不少。得益于园区、企业一系列暖心举措,他们心里很踏实。
“早上的生产任务完成的还不错,新的一年,我们要再接再厉,在生产过程中,要继续加倍注意安全……”张成荣与大家碰杯说道。
春节假期,本是企业生产线最轻松的时候,但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声隆隆,各类自动化设备高速运转,无论是车间工人还是业务人员,都忙得不可开交。
“安排年夜饭、发放红包……在确保防疫安全措施到位的同时,企业策划了一系列活动,让选择就地过年的干部职工把这个年过得既有年味又安全。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管委会拿出‘真金白银’给企业外来员工,在企业稳定生产经营等方面采取奖励措施。”张成荣说,因此,他作为园区企业的一名中层管理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带头就地过年,保证企业春节期间安全稳产。
“我们企业来自省外的兄弟多,今年大家凑到一起过年,实属难得,春节期间,我们全力抓生产、保运转!”张成荣说。(作者:樊娅楠)
我们全家人坚守环卫一线
城北区市政公用服务中心垃圾清运车驾驶员 张桂英
“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与节日无缘,越是节假日越要全力以赴坚守岗位,保障城市干净整洁。”除夕夜,一辆接一辆垃圾清运车穿梭在大街小巷,清运、压缩、中转……张桂英和所有春节期间坚守在工作岗位的垃圾清运车驾驶员一样,“奋战”在环卫一线,用自己辛勤的劳动为这个春节增添了一抹暖色。
35岁的张桂英从小生长在“环卫家庭”,母亲从事环卫工作已20余年,姐姐和弟弟也是环卫工作者。2月11日(大年三十)17时许,张桂英驾驶着环卫勾臂车开始工作,从第一个站点小桥大街开始,沿着固定线路逐个收运垃圾,一个半小时下来,车上的垃圾箱已经装满了,张桂英拉着满满一车垃圾运往垃圾场,再回来继续收运,周而复始……
“今天是年三十,家里只有弟媳陪着我6岁的孩子过年,我们一家人都在为市民能过个干净整洁的舒心年而忙碌着,我们无怨,因为只有‘大家’繁荣昌盛,‘小家’才能幸福美满。”张桂英坚定地说。
“大年初一当晚,垃圾清运工作直到凌晨2时许才结束,凌晨6时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垃圾清运。春节期间,城北区共有77辆环卫作业车辆运转、千余名环卫工作者坚守在岗。”城北区市政公用服务中心机械科科长常秉升说。 (作者:刘瑜)
动车“医生”除夕忙“诊脉”
青藏集团有限公司西宁车辆段动车所动车运用车间 袁国栋
28岁的袁国栋是一名“动车医生”,是给动车“动手术”的人!
在这样一群“动车组机械师”的加班加点、辛勤工作下,春节,我们回家的路更通畅!
2月12日(大年初一),一走进西宁动车所检修车间,记者就看到,一个面庞清秀的年轻人正紧盯着一台电脑的屏幕,他一会皱眉一会思索,聚精会神,他就是袁国栋。大约五分钟后,袁国栋才发现了等候在一旁的记者,他不好意思地说,刚才他是在用仪器给动车的一组车轮做“探伤”检查,一提到工作,这个看似寡言少语的年轻人立刻打开了话匣子。“一组动车长约200多米,共有48个轮子,为了确保列车运行期间不出问题,列车进库后像这样的‘探伤’工作是必须的,这就像人生病去医院拍X片一样,动车的轮子经过‘探伤’后有什么问题也能从电脑上看出来,但由于数据太过细微,因此‘探伤’后的片子是需要一次次分析、一次次判断,最终才能确定的。”袁国栋一天的工作很繁琐,除了“探伤”外,他还要检查车顶上的高压系统、车轮之间的轴,几个来回下来,弯腰探头不下500次,行走足有2万多步、近10公里。而且这10公里并非直立行走,而是如前所述,时而半蹲着走时而侧身走。
在提到为什么会选择“动车医生”时,袁国栋露出了笑容,他说自己之所以能成为一名铁路人,是受到家门口一条铁路线的影响,因为从小在铁路旁长大,在上大学时他就选择了理工类大学,在看到我国高铁飞速发展后,他又坚定地选择了动车组检修和应用专业,毕业后当他融入动车“大家庭”后他更加自豪,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奋斗。(作者:一丁;摄影:马海龙)
一名护林员的第8个春节坚守
城西区自然资源局森林资源管护人员 刘延香
2月11日(大年三十)早晨6点多,49岁的刘延香已经穿戴整齐准备开始一天的忙碌工作。这已经是她第8个年头春节坚守在岗位上了。作为一名护林人员,守护好6000多亩林地是刘延香肩负的职责。
“春节期间,市民焚香烧纸的情况增多,火源管控难度加大,森林火灾突发概率大幅提升,为了做好祭祀上坟人员的监控管理工作,我们通常守完山头守坟头。等市民祭祀完,我们还要马不停蹄地前往各自负责监管的坟头墓地,进一步进行检查,确定没有火灾隐患后才离开。这一忙就是一天时间,根本顾不上吃饭,一个馒头一瓶水基本上就是一顿中午饭。”采访中刘延香告诉记者。在刘延香带动下,她的家人也参加到守护西宁绿水青山的“战役”中,尽管他们没有穿着护林员工作服,但却一直忙前忙后,一会儿劝导市民文明祭祀一会儿排查坟茔。“知道我大年三十忙不过来,他们每年都会来山上帮忙,也算是陪我过年了。”刘延香骄傲地说。
当日下午4点多钟工作结束了,刘延香清理干净身上的泥土后,她对着镜子仔细画了淡妆,整个人一下子精神不少,“快来!我们也准备过年了!”她开心地招呼着家人,爽朗的笑声充满了整个值班室。(作者:王瑞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