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十三五”】我与孩子们共同成长
讲述人:西宁市湟源县和平乡中心学校教师贺莲红
2011年,我以特岗教师招聘的方式进入西宁市湟源县和平乡中心学校,正式成为一名老师。初为人师,我想得很简单,按照优秀教案案例备好一堂课,完完整整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好了。久而久之,我发现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学生很被动,我提出的问题总是答不上来,我第一次感到迷茫无措。
于是,我静下心来聆听老教师的教学经验,走进他们的课堂,观察他们的授课方式,我发现他们的课堂气氛很活跃,老师和同学之间配合得那样默契。我开始思考、借鉴,我发觉教学不能只关注书本的内容,更要重视学习的主体——学生,必须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教学内容。我开始改变以往的做法,避免生搬硬套和一味地灌输,一方面观察学生,倾听学生,一方面研究一些优秀教学案例,以期能更好地吃透教材,进而更好地施教……
“十三五”期间,一场教育改革的春风吹遍了整个西宁市的城乡,我所在的和平乡中心学校也在其中,这就是西宁市城乡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我们学校这一年加入了西宁市第七中学教育集团。这给我的个人成长带来了新的契机。“师资互派”“教学互通”的举措让我接触到了更多的优秀教师,他们不论是在教育教学还是在个人专业知识成长方面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他们有时会认真批阅我的教案,并给出更好的修改意见,在大家的指导下我总有醍醐灌顶之感,突然迸发出新的灵感,用新的角度设计教案,自己都能感觉到自己业务能力的进步。
也是从那时起,我开始进一步读书、学习,以此提升自己,真正明白“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的道理,不知不觉间,我发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更深刻了,在给学生讲解时也更灵活了,课堂也生动了。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真是一个良性循环。
这一切都归功于良师的引领。努力提升业务能力,能讲一堂精彩的课,不足以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真正优秀的老师,还在于他有令人敬佩的敬业精神,我在身边的同行身上看到了这种敬业精神,他们感染着我、激励着我,让我深深明白干一项事业,就要有承担起相应责任的敬业之心。从上好每一堂课到批改好每一本作业,再到利用每一分钟时间辅导学生,我在同事们的感召下不断成长。
从2016年开始到现在,集团化办学持续开展中,越来越多优秀的老师和优质的资源被送到我们身边,让我们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快速成长。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离真正优秀的老师还有很大差距,我将继续摸索,继续前行,不忘初心,静待花开。
教师之路,也是发芽、开花之路。阳光的滋润、雨水的灌溉、自己努力的生长,每一个步骤都是成长的痕迹,每一步都是那么值得骄傲!
(陈曦 整理)